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是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国控指标之一,为评估不同流域的基准差异性,以七大流域(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质参数对毒性的影响,借鉴US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局)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分夏季和非夏季2种情况推算了各流域水生生物基准值.结果显示:a)流域和季节的不同导致基准值的差异均很明显,不同流域的基准值差异可超过6倍,同一流域不同季节的基准值差异可超过2倍。b)淮河流域夏季和非夏季基准值均为最低,夏季急、慢性基准值分别为0.37和0.06mg/L,非夏季分别为0.81和0.15mg/L。c)暴露生态风险初步评估结果表明,珠江流域风险较小;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黄河流域风险较大;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风险最大,海河7个断面中有2个存在高风险,淮河27个断面中16个存在高风险.根据各流域不同季节基准值及暴露生态风险的差异,建议对不同流域、不同季节实行差异化管理。

  • 标签: 七大流域 氨氮 水生生物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风险商值法
  • 简介: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出了海洋反硝化细菌,模拟了该细菌对不同浓度水平硝酸盐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海洋反硝化细菌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硝酸盐,在硝酸盐的初始浓度为1mg/L,1d内硝酸盐去除率就达到了70%;在100mg/L硝酸盐模拟试验中,约在一周内能将90%硝酸盐去除.试验证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水体中硝酸盐浓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旦生物修复过程完成,反硝化细菌就会大量死亡,水体重新恢复到清澈透明状况.

  • 标签: 反硝化细菌 生物修复 硝酸盐氮 去除
  • 简介:3种鞘脂类代谢产物N-2′-羟基十六碳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十八碳二烯-1-醇(A)、N-2′-羟基-3′E-十八碳烯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E,8E-十八碳二烯-1-醇(B)和N-十六碳酰基二氢鞘醇(C)分别产生于来源于中国南海的2株海洋真菌(菌株编号为1924和3893),通过2DNMR、MS等方法测定了它们的结构。这是首次从南海红树内生真菌分离得到的3种鞘脂类代谢产物。

  • 标签: 海洋真菌 代谢产物 鞘脂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