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降钙素原是降钙素前体物质,作为炎性标志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作为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指标,现就降钙素原某些疾病临床检测运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降钙素原 感染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构建EF-1α-Flag到pcDNA3.0表达载体上,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延伸因子1α(EF-1α),测定其对体外蛋白翻译影响。方法:通过PCR技术从293T细胞cDNA文库中扩增EF-1α基因片段,连接到pcDNA3.0载体上,经电泳、测序和转入细胞中检测EF-1α-Flag蛋白表达方式验证所构建重组质粒是否正确,然后经Flag肽置换法纯化出EF-1α蛋白用于体外蛋白翻译实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翻译出蛋白含量。结果:测序和蛋白表达鉴定结果表明扩增EF-1α-Flag基因序列正确,所构建重组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能获得表达;考马斯亮蓝染色发现经Flag肽置换EF-1α蛋白纯度较高,在体外蛋白翻译实验中EF-1α蛋白能促进蛋白翻译。结论:从哺乳动物细胞中纯化EF-1α蛋白能促进蛋白翻译,可能与其作为翻译延伸因子相关,步研究EF-1α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延伸因子1α Flag肽置换 蛋白翻译
  • 简介:目的:构建GFE-1多吠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d(rmhTNF仅)融合蛋白(GFE-1-rmhTNF),研究该融合蛋白体外活性和体内分布。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人工合成编码GFE—l寡核苷酸片段连接在rmhTNF—d序列3’端,转入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采用Q—SepharoseFF阴离子层析柱和SP—SepharoseFF阳离子层析柱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印迹鉴定,测定该融合蛋白体外活性,观察其在小鼠体内分布情况。结果: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体外活性实验显示,GFE-1-rⅢhTNF对L929细胞有明显杀伤活性;体内分布实验证实,GFE-I-rmhTNF在小鼠肺组织富集远高于肝肾组织。结论:构建了融合蛋白GFE-1-rmhTNF.,可显著杀伤L929细胞并特异性富集于小鼠肺组织。

  • 标签: 人肿瘤坏死因子 GFE-1多肽 融合蛋白 体外活性 体内分布
  • 简介:目的:克隆并表达caspase-8/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CARP1)基因,检测其泛素连接酶活性。方法:提取结肠癌HCT116细胞总RNA,RT-PCR扩增CARP1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序列正确阳性克隆进行扩增,提取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通过体内泛素化检测其泛素化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其对NF-kB转录活性影响,利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CARP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结果:免疫印迹实验表明CARP1基因在293T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当CARP1存在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被泛素化;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CARP1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引起NF-kB报道基因激活;通过生长曲线发现CARP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长,并能部分抵抗顺铂抑制细胞生长作用。结论:构建的人CAR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具有RIP1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抑制TNFa引起NF-kB报告基因激活,并且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CASPASE 8 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 真核表达 泛素连接酶 细胞生长
  • 简介:目的:定量比值法比较,探讨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定量比值法(即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和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219例肝素抗凝静脉血标本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阳性率9.13%,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G-6-PD缺乏阳性率9.5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比值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卫生条件有限基层医疗单位;全自动直接定量法快速准确,是种可批量检测理想筛选方法。

  • 标签: 定量比值法 全自动直接定量法 葡糖-6-磷酸脱氢酶
  • 简介: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针对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这两门学科,要做好课程建设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科学安排课程,确立'带头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和手段多样化,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课程建设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自我院体检者1200名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观察患者体检结果与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00名体检者,前5位疾病检出率分别为脂肪肝、高脂血症、甲状腺结节、前列腺肥大或增生骨量减少;在前5位高发疾病中,男女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普及率100%,体检对象对自身健康状况相关知识知晓率92.92%,体检对象护理满意率92.58%.结论:在体检服务中应用健康管理理念,实现了疾病及早发现治疗,降低了疾病患病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管理 体检 效果
  • 简介:科研档案记录着科学技术研究真实过程,是科研活动重要环节,也是科研诚信和过程溯源重要依据,对保证研究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军队基层单位科学技术研究档案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管理经验,阐述了科研档案重要性,并针对基层科研单位科研档案管理利用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 标签: 军队 科研档案 管理 建议
  • 简介:目的:对目前最常用检测微小RNA(miRNA)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茎环实时定量PCR法和PAP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中U6和23种miRNA表达,利用定量PCR分析软件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将2种方法在引物设计难度、特异性灵敏度,以及检测通量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茎环法特异性和灵敏度比PAP法高,但引物设计难度大,检测通量低;PAP法引物设计难度较低,检测通量较高,但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差。结论:茎环法实时定量PCR适于有针对性地检测小规模miRNA,而PAP法则适于大规模miRNA筛选实验。

  • 标签: 微小RNA 茎环实时定量PCR PAP实时定量PCR 检测
  • 简介: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鼠脊髓损伤修复蛋白39(SCIRR39)C端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脊髓cDNA中扩增1386bpScirr39基因编码框,亚克隆该基因编码蛋白C端359~461位氨基酸残基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切胶纯化目的蛋白;利用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重组SCIRR39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GST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37.9×103;获得抗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兔抗血清,其效价达到1:104;Western印迹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重组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了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蛋白,制备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将用于检测SCIRR39在脊髓损伤过程表达变化。

  • 标签: 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脊髓损伤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检出模式血清HBV-DNA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HBV-DNA,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常见检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HBeAb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96.6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67.34%.在HBeAg阴性、HBe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45.2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8.45%.在HBeAg及HBeAb均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62.79%,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15.12%.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尚不能完全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不管何种检出模式,建议最好结合血清HBV-DNA检测作临床分析和判断.

  • 标签: 乙肝病毒 HBV-DNA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自然凋亡是细胞受环境压力影响而发生现象。随着细胞自然凋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深入,对以动物细胞产品生产目的细胞培养产业将产生极有价值影响。采用DNA重组技术把预防细胞自然凋亡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自然凋亡化合物手段已用于预防或减缓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自然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培养时间,从而使细胞培养系统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动物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自然凋亡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十五肽BPC-157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功能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首先利用生物芯片筛选BPC-157参与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途径,进而通过real—timePCR证实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印迹观察BPC-157对候选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影响。结果:10μg/mLBPC-157作用于HUVEC24h后,信号转导通路发现者芯片结果显示,18条信号转导通路相关96个关键基因中分别有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和下调,其中MAPK信号通路相关3个关键基因c—ns、c—Jun和Egr-1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低剂量BPC-157(1Ixg/mL)作用于HUVEC12h后,能够促进早期即刻基因c—ns、c—Jun和酝卜1mRNA表达水平;10μg/mLBPC-157作用于HUVEC30min后,可明显促进ERKl/2、p38蛋白磷酸化。结论:BPC-157可能通过活化MAPK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后,激活下游早期即刻基因转录,启动靶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促进HUVEC增殖、迁移等功能。

  • 标签: BPC-157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Ca2+和Na+诱导细胞凋亡最佳浓度及时间,并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Ca2+和Na+胁迫处理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得诱导最佳浓度及时间;用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法检测诱导凋亡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和鸡血红细胞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诱导处理最佳Ca2+和Na+浓度0.4mol/L,最适时间约为8h,且CaCl2诱导效果较NaCl好;经甲基绿派诺宁染色,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大蒜根尖细胞、鸡血红细胞凋亡细胞细胞核均呈蓝紫色,细胞质呈红色。结论:找出了诱导细胞凋亡最适Ca2+和Na+浓度和时间,并检测到细胞凋亡。

  • 标签: 细胞凋亡 离子胁迫诱导 甲基绿-派诺宁 洋葱鳞茎内表皮 大蒜根尖 鸡血红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弱化筛选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hfr),构建双顺反子全抗体表达载体,实现全抗体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方法:将dhfr基因分为分别编码1-105和106~187氨基酸残基2部分,分别通过linker亮氨酸拉链GCN4融合,分别通过内部起始位点序列抗体轻重链基因偶联,构建成2个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LZdhfr—H和pIRESLZdhfrL。用脂质体2000转染CHO-dhfr-细胞,用无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IMDM筛选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结果:筛选到阳性克隆表达水平1.47-3.5μg/(106细胞·d),经氨甲蝶呤(MTX)梯度加压,在MTX浓度5×10^-8mol/L时,表达水平达到11.5μg/(10^6细胞·d)。结论:构建了基于亮氨酸拉链二聚化基础dhfr弱化方式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实现了全抗体在CHO—dhfr-细胞中高效表达。

  • 标签: 双顺反子表达载体 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弱化 全抗体
  • 简介:目的:构建猪α-1,3-半乳糖转移酶(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方法:以原代猪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模板,采用长程PCR方法扩增出GGTA1基因2条片段;以长约2kb包含部分第9外显子片段同源短臂,在XbaI和ClaI位点插入pLoxP质粒正筛选标记neo基因3’端;以长约5.4kb包括部分第8外显子、全部第8内含子及部分第9外显子片段同源长臂,于NotI位点插入该质粒中聊D基因5’端;2.7kb负筛选标记船基因位于载体中同源短臂3’端外侧。结果与结论:酶切、PCR及测序结果表明,同源臂被正确连接至质粒pLoxP,成功构建了猪GGTA1基因正负筛选打靶载体pSL/GT。

  • 标签: α-Gal表位 猪α-1 3-半乳糖转移酶 基因打靶 异种移植
  • 简介:血行播散是乳腺癌转移重要途径,检测腋窝淋巴结已经不能完全准确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转移。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是肿瘤远处转移前提,对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将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监测治疗效果。简要综述了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微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建立了商业化种植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筛选检测和鉴定PCR方法.该方法根据马铃薯自身patatin基因作为内源特异参照基因扩增216bp片段,检查模板DNA提取质量,避免了假阴性结果;同时扩增FMV35S启动子基因225bp片段和PVY-cp基因161bp片段.PCR反应循环参数是94℃2min;94℃40s,55℃60s,72℃60s,35次循环;之后72℃延伸5min.本实验中F-primer(PVY01-5′)/R-primer(PVY01-3′)引物是针对商业化种植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PVY-cp抗病毒基因而设计,具有很强特异性,可以达到对NeWLeaf-YTM转基因马铃薯鉴定目的.

  • 标签: NewLeaf-Y^TM 转基因马铃薯 PCR检测鉴定方法
  • 简介:目的:建立李痘病毒(PPV)特异、灵敏、快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核果类种苗健康评测及李痘病毒疫情监测。方法:根据PPV-D株系和PPV-M株系外被蛋白(CP)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扩增全长CP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PP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此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PPV检测呈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X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可达1.6×10^2拷贝/μ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0.99918。结论:建立了李痘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望应用于检验检疫部门对李痘病毒快速检测

  • 标签: 李痘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TAQMAN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