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抽取 2019 年 5 月 -12 月收治的建立人工患者 78 例,均分两组,每组 39 例。参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基于常规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配合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 VAP 发生时间、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结果:研究组的 VAP 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并且两组 VAP 发生时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研究组粘膜出血率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研究表明, 持续声门下低负压吸引技术技术 在人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显著,具体表现在可保证降低人工患者的 VAP 发生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了人工护理效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人工护理的安全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BiPAP)通气和持续正压(CPAP)通气对呼吸内科监护病房(R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鹤壁市人民医院RCU收治的1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男56例,女69例,年龄(63.46±4.72)岁,年龄范围为50~80岁,采用随机简单法将其随机分为BiPAP组(n=63)和CPAP组(n=62)。BiPAP组予以BiPAP通气治疗,CPAP组给予C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R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RCU病死率。结果治疗后,BiPAP组治疗后的SpO2[(93.38±1.45)mmHg,1 mmHg=0.133 kPa]、PaO2[(95.84±2.23)mmHg]高于CPAP组[(87.63±2.64)mmHg、(91.34±1.96)mmHg],PaCO2[(43.35±2.26)mmHg]低于CPAP组[(50.45±2.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RCU住院时间[(19.54±5.10)d]、机械通气时间[(10.43±2.52)d]、气管插管率[17.5%(11/63)]均低于CPAP组[(23.43±4.32)d、(18.87±3.52)d、33.9%(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PAP组RCU病死率[30.2%(19/63)]与CPAP组[30.7%(1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应用于R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恢复,从而有效缩短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

  • 标签: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内科监护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管理流程。方法通过翻译和回译,确定中文版管理流程初稿。2018年1—4月,根据研究目的从苏州、无锡等地区的三级甲等医院、高校机构和医疗机构遴选专家12名,采用德尔菲法对初稿进行3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OSAHS患者CPAP治疗管理流程。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意见集中程度分别采用咨询问卷回收率(%)、专家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条目的重要性评分表示。结果3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71;第1轮、第2轮和第3轮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0,0~0.10和0~0.08;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0.170和0.167(χ2值分别为18.667、20.345和20.000;P<0.05);第1轮咨询各条目重要性均数为4.75~5.00,标准差为0~0.45,第2轮咨询各条目重要性均数为4.75~5.00,标准差为0~0.45,第3轮咨询各条目重要性均数为4.83~5.00,标准差为0~0.39。OSAHS患者CPAP治疗管理流程为期1个月,包括睡眠监测报告的充分解读、CPAP使用初始训练、试验治疗和购买设备、试验治疗总结4个部分。结论在ONE MONTH TRIAL基础上构建的OSAHS患者CPAP治疗管理流程,经专家咨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集中程度及协调程度均较高,能为临床医护人员规范管理OSAHS患者的CPAP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管理流程 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血气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7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中、重度OSAHS成年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0~65(47.24±10.28)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7.94±3.43)kg/m2;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名,女13名,年龄29~69(51.28±10.58)岁,BMI为(26.98±2.70)kg/m2。监测病例组CPAP治疗前、治疗15 d后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气[pH值、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dioxide,PaCO2)、动脉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及CRP的变化。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病例组治疗前pH值、PaO2、SaO2均低于对照组[7.34±0.03比7.37±0.04,(75.93±9.08)mmHg比(80.07±10.94)mmHg,(89.71±6.09)mmHg比(93.29±5.36)mmHg,1 mmHg=0.133 kPa,P值均<0.05];PaCO2、CRP均高于对照组[(43.02±8.43)mmHg比(39.26±8.20)mmHg,1.28[0.27,5.83]mg/L(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比0.44[0.21,3.4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例组CPAP治疗后pH值(7.36±0.04)、PaO2[(80.28±9.96)mmHg]、SaO2[(92.94±4.01)mmHg]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39.46±8.36)mmHg]、CRP(0.44[0.21,3.40]mg/L)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气、CRP变化是评估OSAHS患者CPAP治疗前后病情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湿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该院ICU收治的行人工的重症患者80例,根据湿中采用湿液不同分为氯化钠组(以0.45%氯化钠作为湿液)和氨溴索组(以0.9%氯化钠+盐酸氨溴索作为湿液)各40例。比较两组湿7 d后痰液黏稠度、平均吸痰量及护理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变化,并观察记录两组人工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7 d后,氨溴索组痰液黏稠度明显优于氯化钠组,平均吸痰量大于0.45%氯化钠组,PaO2、PaCO2改善明显优于0.45%氯化钠组;氨溴索组人工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氯化钠组的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盐酸氨溴索联合0.9%氯化钠进行湿能够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加排痰量,改善重症患者通气功能,降低人工并发症,是较0.45%氯化钠更理想的湿液。

  • 标签: 重症患者 氨溴索 气管切开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收住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ICU的71例ARDS患者分为APRV组(36例)和小潮气量(LTV)组(35例)。APRV组患者起初给予容量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测量平台压后转为APRV模式;LTV组患者接受LTV通气,目标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依据ARDSnet协议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其机械通气第1天和第7天呼吸机参数、呼吸力学指标、血气功能指标、循环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28 d生存情况。结果机械通气第7天,APRV组和LTV组患者吸入氧浓度(FiO2)[(47 ± 5)% vs.(66 ± 5)%,t = 3.746,P < 0.001]、呼吸频率[(24 ± 4)次/min vs.(18 ± 4)次/min,t = 3.453,P < 0.001]、PEEP[(5.6 ± 2.3)cmH2O vs.(10.8 ± 4.4)cmH2O,t = 3.011,P < 0.001]、峰压[23.9(18.5,29.6)cmH2O vs. 25.1(11.3,31.8)cmH2O,H = 2.736,P = 0.014]、平台压[22.2(18.7,24.3)cmH2O vs. 19.6(17.2,22.4)cmH2O,H = 2.154,P = 0.023]、平均压[23.8(22.1,24.3)cmH2O vs. 15.4(13.9,19.4)cmH2O,H = 2.814,P = 0.018]、肺顺应性[52.7(37.4,62.3)mL/cmH2O vs. 41.8(31.5,57.6)mL/cmH2O,H = 2.008,P = 0.034]、动脉血氧分压(PaO2)[(89 ± 7)mmHg vs.(72 ± 7)mmHg,t = 2.324,P < 0.001]、PaO2/FiO2 [(201 ± 15)mmHg vs.(140 ± 12)mmHg,t = 2.743,P < 0.001]、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4 ± 2.1)% vs.(92.3 ± 1.8)%,t = 2.658,P < 0.001]、心率[(99 ± 9)次/min vs.(108 ± 9)次/min,t = 2.733,P = 0.014]及平均动脉压[(84 ± 11)mmHg vs.(74 ± 13)mmHg,t = 3.012,P = 0.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RV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6 ± 2.2)d vs.(11.9 ± 2.9)d,t = 3.687,P < 0.001]、住ICU时间[(11.3 ± 3.1)d vs.(13.2 ± 2.7)d,t = 2.722,P = 0.008]、住院时间[(13.9 ± 2.5)d vs.(16.2 ± 2.4)d,t = 3.924,P = 0.004]均较LTV组显著缩短,拔管成功率[80.6%(29/36)vs. 54.3%(19/35),χ2 = 5.592,P = 0.018]显著升高,肺复张[5.6%(2/36)vs. 48.6%(17/35),χ2 = 16.753,P < 0.001]、俯卧位通气[11.1%(4/36)vs. 34.3%(12/35),χ2 = 5.460,P = 0.019]、气胸发生率[8.3%(3/36)vs. 28.6%(10/35),χ2 = 4.860,P = 0.028]及28 d住院病死率[13.9%(5/36)vs. 34.3%(12/35),χ2 = 4.054,P = 0.044]均显著降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PRV组ARDS患者生存情况显著优于LTV组(χ2 = 4.118,P = 0.015)。结论与LTV组比较,早期应用APRV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和呼吸系统顺应性,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气胸发生率,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 标签: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小潮气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囊上分泌物冲洗联合氯己定口腔护理在预防ICU人工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ICU收治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行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研究,给予呼吸囊上分泌物冲洗护理及氯己定口腔护理;另随机抽取同期入住ICU且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记录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P发生情况。采用一次性无菌痰液收集器留取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样本,送检至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常规细菌学培养,统计菌落数。结果研究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4%比33.33%),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均P<0.05)。对发生VAP重症患者气囊上分泌物进行收集送检微生物培养,所得结果分析致病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鲍曼不动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研究组患者致病菌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人工患者行持续呼吸囊上滞留物吸引冲洗,同时配合0.12%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清除囊上滞留物、减少囊上及口腔细菌定植,可有效预防ICU患者VAP发生。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呼吸道囊上分泌物冲洗 氯己定口腔护理 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冠重症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以 2020年 1月至 2020年 3月我院收治 15例新冠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予以加强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护理后患者 SBP、 DBP、 MAP、 SpO2、 PaCO2、 PaO2、 PaO2/FiO2指标变化均有所改善,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新冠重症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后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程序体位排痰方案在人工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7例人工肺结核患者,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按住院时间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64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63例住院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位排痰等措施,试验组在常规体位排痰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联合程序体位排痰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24 h的日排痰量以及干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记录两组干预7 d后的排痰效果等指标。结果干预24 h后,试验组的日排痰量为(28.60±8.15)ml,多于对照组的(16.02±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4 h,试验组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后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24 h后动脉血CO2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排痰总有效率为84.12%(53/63),高于对照组的59.38%(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医护联合程序体位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人工患者痰液有效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常规的排痰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医护联合 程序化 体位排痰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52例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我院收治的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观察组,各 26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69%,低于参照组发生率( 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管理的应用效果较明显,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危重患者 人工气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俯卧位通气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护理),各 30 例,均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 机械通气次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 2/30 ),低于对照组的 20% ( 6/30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ARDS患儿俯卧位通气中辅以积极有效护理, 有助于减少 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 ; ARDS;新生儿; 机械通气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最小漏气法与囊压表法给气管插管气囊注后的气囊压力和呼吸机漏气量以及患者相关并发症,为临床气管插管患者获得合适的气囊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气管插管成功后,所有患者均取平卧位,床头抬高30°。试验组应用最小漏气法给气囊注,并应用气囊测压表获得气囊压力值;对照组应用囊压表法注使气囊压力达到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充气时(0 h)和充气4 h、8 h气囊压力及呼吸机漏气量等参数,以及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重症患者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23~87岁,平均(68.53±8.46)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16 d。①两组患者4 h和8 h时气囊压力均较初次充气时降低,呼吸机漏气量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间点气囊压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1 mmHg=0.133 kPa):0 h为33.72±9.14比25.68±5.26,4 h为30.54±7.81比24.35±4.93,8 h为26.57±5.64比22.42±4.14,均P<0.05〕,呼吸机漏气量均小于对照组(mL:0 h为25.57±8.51比34.65±9.47,4 h为40.54±8.51比60.34±7.85,均P<0.05)。②试验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比10%,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黏膜水肿为14%比12%,溃疡为8%比6%,气管食管瘘为0%比0%,声音嘶哑为4%比6%,咳嗽为30%比34%,咽喉痛为28%比32%,气管软化为0%比0%,气囊破裂为10%比8%,均P>0.05)。结论最佳的气囊压力对预防VAP及减少并发症十分重要,最小漏气法使临床获得的气管插管气囊压更加精准,漏气量少,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最小漏气法 气管插管 气囊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 究老年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人工的管理办法及效果。 方法 : 在 武汉某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0 年 4 月 间收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中选择 20 例 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情况。 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氧分压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老年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而言,进行合理的人工管理有利于其症状缓解,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新冠肺炎 危重症 人工气道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普遍应用以及对预防人工并发症的深入研究,科学管理人工气囊压力也逐渐被重视。气囊压力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压力监测方法也不断被改进,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就气囊的工艺、临床护理操作对气囊压力的影响,以及对压力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气囊压力的管理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气囊压力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压力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的集束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的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 肺结核是我国常见病,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并发症是重症肺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因为肺结核导致肺组织严重破坏,呼吸肌疲劳,通气不足和呼吸膜面积减小,扩散功能下降,最终导致通气不足,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潴留。机械通气是改善呼吸衰竭,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措施。使用机械通气可以帮助病人保持呼吸。目前,也是国内外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它们被广泛使用。随着无创人工通气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它治疗呼吸衰竭的疗效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肯定。文献报道的肺结核引起的呼吸衰竭,包括c-odp急性发作、工作相关呼吸衰竭[1](心源性肺水肿、急性肺损伤、ARDS等)、术后呼吸衰竭、神经肌肉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列为相对禁忌症。应用2x(x)-2型治疗仪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30例。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较好,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的需要和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衰竭 人工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实施人工通气护理的策略对于肺结核并伴有呼吸衰竭疾病其临床方面的疗效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了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在我们医院接受医治的 122例确诊已经患有肺结核并伴有呼吸衰竭疾病的病患者列为本次探究实验的主要讨论对象,设置对照通过 分析并对比该将对于两个分组当中全部患有肺结核并伴有呼吸衰竭疾病的病患者其临床方面的护理效果。结果:依据本次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实验护理组当中的病患者, 实验护理组中的病患者在进行人工通气护理之后其心理情绪也得到了提升和缓解。讨论:现如今,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施人工通气护理手段来护理已经患有肺结核并伴有呼吸衰竭疾病的病患者,不仅能够缓解病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可以更加显著的使病患者获得康复,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临床效果 肺结核并伴有呼吸衰竭疾病 人工通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对于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 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接收医治的 122例患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作为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病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对两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实验护理组病患者在实施综合护理之后其临床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且病患者对护理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综合护理方法来护理患有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型人工通气医治的病患者,可以显著的挽救病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人工通气 临床效果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持续温湿在开放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40例开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间断常温湿,试验组采用持续温湿。对比两种方法应用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湿良好率( 90.0%)高于对照组( 70.0%),湿不足率( 5.0%)明显低于对照组( 20.0%),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 35.0%)明显低于对照组( 80.0%),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持续温湿对于开放气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控制不良反应,有效缓和患者护理困难、阻塞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恒温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