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区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4 月,研究资料选取我院 48 名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分为常规、肠内两组,比较患者的 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 结果:肠内组患者接受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其总蛋白、白蛋白等参数水平变化更明显,免疫功能也被明显提高 , P< 0.05。结论:对 老年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对患者预后质量提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老年结肠癌患者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者108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组36例(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组36例(EN组)、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组36例(PN组),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8d分别检测营养指标及细胞免疫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1d三组患者营养免疫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各组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8d时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低于观察组,但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含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各营养指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各组患者免疫指标均下降,术后8d时观察组各个免疫指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免疫状况,促进机体康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心理干预 营养支持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胃肠外营养,实验组患者则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CD3+、CD34、CD4+/CD8+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的CD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效果理想,对改善其机体营养、提高免疫功能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食管癌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脑外伤昏迷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其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进行脑外伤昏迷治疗的81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电脑随机分配方式进行分组,探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1例与40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护理,探究组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结果:分析:探究组营养免疫功能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脑外伤昏迷患者中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同时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指标,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制营养配方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免疫指标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成品制剂通过鼻饲管进行术后营养的补给,试验组则采用自制的营养配方通过鼻饲管进行营养液的输注。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患者情绪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14 d后,试验组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自制的营养配方通过鼻饲管进行营养液的输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指标,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营养配方 胃癌根治术后 营养状况 免疫指标 情绪状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脑外伤昏迷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3月到2021年6月,共计56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及试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营养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等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明显差异。研究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织支持对老年结肠癌患者进行干预,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老年结肠癌 术后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危重症患者中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效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选取102例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单一组实施肠内营养给予,联合组采取肠内、肠外共同的方式,对比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在对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后所得,联合组的临床治疗价值与改善患者身体各项机能方面更高(P<0.05)。结论: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营养给予及免疫功能提升时实施肠内、肠外联合的方式有效性显著。

  • 标签: 肠内加肠外营养 神经危重症患者 早期营养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分析。方法: 共纳入我院收治结肠癌老年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30例,病例纳入期限为2018年2月到2020年6月,借助数列分布划分小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实验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对照组血清蛋白指标高于传统组(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老年患者 结肠癌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肠外营养干预,后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营养指标,研究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 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化疗期间的结肠癌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研究和分析其对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科一共收治的60例进行CapeOX方案术后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口服肠内营养混悬液(TFP)的方式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则不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分析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结果:在干预后,无论是血清白蛋白(ALB)值、前白蛋白(PAB)值方面,还是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方面,观察组都优于对照值,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针对于化疗期间的结肠癌患者来说,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效果较好,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结肠癌 化疗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于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以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昏迷病人100例,将这10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病人提供肠外的营养护理,研究组的病人由肠内营养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通过对这100例病人提供不同的营养护理支持后,研究组病人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显示P

  • 标签: 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患者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老年结肠癌患者,分为常规组(24名)和研究组(27名)。常规组行常规营养摄入方案,研究组行术中置穿刺式空肠造口管营养摄入方案。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研究组免疫指标较常规组有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5%(5/27)显著高于常规组45.8%(11/2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老年 结肠癌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罹患结肠癌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内容、应用效果和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方面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指导,对阶段内收治于我院研究对象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2组对象收集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具体构成为:罹患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且调查统计后发现,全部老年患者病例数为62,其临床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n=31例,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n=31例,实验组),比较疗效。结果:(1)关于营养指标,在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方面,实验组VS对照组,评测数据高,P<0.05;(2)免疫功能中,存在CD3+、CD4+、CD8+、CD4+/CD8+指标,其数据予以比较,实验组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在其营养状况改善方面,有较好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营养支持策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接收的82例老年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干预,观察组实施优化营养支持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术后康复进程。结果;术后7d,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实施优化营养支持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优化营养支持策略 食管癌切除术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全胃切除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47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支持后1、3、7d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3d及7d后EIN纽与EN组比较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d,EIN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EN组;治疗结束后,EIN组与EN组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畀。结论全胃切除患者应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可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手术及死亡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 全胃切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经临床观察,得出结论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临床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营养不良 胃肠道肿瘤 肠内免疫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就诊的72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新药数据统计处理软件随机表随机分为试验组(补充性肠外营养组)和对照组(完全肠内营养组),每组36例。试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术后第4~8天,予以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不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符合正态性标准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和免疫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中,等级分类资料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无序多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浓度[(95.34±37.93)mg/L与(81.60±37.68)mg/L)较术前[(144.86±46.79)mg/L与(130.39±50.91)m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0.48±0.39)g/L与(0.41±0.30)g/L]、IgG[(4.21±3.44)g/L与(4.08±2.98)g/L]、IgM[(0.32±0.26)g/L与(0.30±0.27)g/L]较术前[(0.55±0.45)g/L与(0.47±0.39)g/L、(5.16±3.36)g/L与(5.48±3.30)g/L、(0.38±0.32)g/L与(0.35±0.30)g/L]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CD3[(31.75±11.81)%与(28.03±9.30)%]较术前[(40.86±12.50)%与(42.31±8.09)%)]降低、CD4[(14.19±5.39)%与(16.06±9.08)%)]较术前[(21.69±8.54)%与(24.11±12.09)%]降低、CD4/CD8[(0.24±0.09)与(0.29±0.18))较术前[(0.42±0.16)与(0.50±0.28))降低,CD8[(59.03±8.14)%与(56.39±7.42)%]较术前[(51.25±6.64)%与(49.14±6.5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3、C4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前白蛋白浓度[(186.70±40.88)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于对照组[(131.62±53.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白蛋白浓度[(131.62±53.37)mg/L]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gA[(0.88±0.42)g/L]、IgG[(10.70±4.39)g/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较术后第1 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0.59±0.44)g/L、(4.08±2.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CD3[(45.92±14.31)%]、CD4[(27.06±10.53)%]、CD4/CD8(0.66±0.33)较术后第1 d升高,CD8[(43.64±11.34)%]较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D4和CD4/CD8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 d试验组CRP[(8.90±7.56)mg/L]较术前和术后第1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对照组[(16.24±13.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22.22%(8/36)]、吻合口瘘发生率[5.56%(2/36)]、术后住院时间[(14.17±4.79)d]低于对照组[44.44%(16/36)、25.00%(9/36)、(18.47±6.34)d],试验组住院总费用[(71 261.94±11 503.50)元]高于对照组[(65 226.81±10 106.4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χ2=4.00、χ2=5.26、t=3.74、t=2.37;P值分别为0.046、0.022、<0.001、0.021)。结论围手术期食管癌患者予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能有效地维持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及预后。

  • 标签: 补充性肠外营养 食管癌 营养状态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时段内脑外伤昏迷患者80例并予以随机分组,肠外营养护理40例(归入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护理40例(归入研究组),对比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浆前蛋白均高,免疫功能指标CD4+、CD4+/CD8+、IgA、IgG均更优(P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脑外伤昏迷 营养指标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