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2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孙晓红

昆山市中医医院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究罹患结肠癌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内容、应用效果和在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方面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指导,对阶段内收治于我院研究对象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2组对象收集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具体构成为:罹患结肠癌的老年患者,且调查统计后发现,全部老年患者病例数为62,其临床干预方案为:常规护理(n=31例,对照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n=31例,实验组),比较疗效。结果:(1)关于营养指标,在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方面,实验组VS对照组,评测数据高,P<0.05;(2)免疫功能中,存在CD3+、CD4+、CD8+、CD4+/CD8+指标,其数据予以比较,实验组有更高显示,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在其营养状况改善方面,有较好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
关键词:老年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早期肠内营养;影响


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结肠癌有较高患病率,进展阶段,此类疾病具体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此外,患者伴随反应有:贫血、疲劳、乏力等,绵长病程中,对其自身营养状况影响严重[1];而外科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该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患者身体防御能力差,免疫力弱,易诱发其他合并症,进而威胁生命安全[2]。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内容,探究老年结肠癌患者该措施效果,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背景资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研究对象抽取的起止时间,具体构成为:62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后,组别为: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且以上患者临床检查后均已确诊,疾病分类为:结肠癌,资料如下。对照组:年龄方面,区间值为63-79,均值(71.04±1.13)岁,性别构成中,男患/女患为16例:15例;实验组:年龄方面,区间值为65-76,均值(70.58±1.29)岁,性别构成中,男患/女患为17例:14例。比较上述信息,组间数据无区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即:肠外营养支持,静脉滴注专门的营养制剂,如:卡全(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9%)注射液) ,微量元素等,持续滴注时间:10天;该阶段内,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不适感前提下,可指导其摄入少量流质食品。

实验组: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内容包括:(1)营养液为:能全素,成分组成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能量,具体占比为:95g、61.5g、20g、0.15g、7.115g、3g,412kJ/mL;(2)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采取鼻空肠管进行干预,初期阶段,从少量水或者葡萄糖开始,在患者无不适感后滴入以上营养制剂,滴入速度为:30ml/h,200-500ml/日,该阶段内,对于营养管卫生,临床工作人员需提高重视度,及时清洁,预防感染。

1.3评价内容

(1)比较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2)比较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

1.4统计分析

SPSS25.0处理,T、(62b428da9416b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为研究计量资料检验、代表形式,P<0.05。

2结果

2.1营养状况

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比较,老年结肠癌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实验组高,P<0.05。如表1.

表1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营养状况(62b428da9416b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组别

白蛋白(g/L)

血红蛋白(g/L)

转铁蛋白(g/L)

对照组(n=31例)

34.26±3.78

133.24±2.58

1.75±0.23

实验组(n=31例)

37.05±4.11

135.97±2.61

2.14±0.26

T

2.78

4.14

6.26

P

0.01

0.00

0.00

2.2免疫功能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指标方面有更高显示,P<0.05。如表2.

表2 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免疫功能指标(n=31例,62b428da9416b_html_78ea2e68f05cdd55.gif

组别

CD3+

CD4+

CD8+

CD4+/CD8+

对照组(n=31例)

60.05±0.32

31.87±4.62

22.43±3.39

1.38±0.25

实验组(n=31例)

64.48±6.41

38.29±5.41

26.78±4.33

1.71±0.22

T

3.84

5.02

4.40

5.52

P

0.00

0.00

0.00

0.00

3讨论

结肠癌,患病群体分布中,以中年、老年患者居多,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其组成指标有:遗传易感性、膳食、年龄、精神压抑、消化道疾病、生活习惯等,存在较高危害性[3]

本次结果显示: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老年结肠癌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实验组高,P<0.05。究其原因得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吸收性较好,在机体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方面,保护作用好;与此同时,该阶段的老年患者胃肠功能蠕动较弱,身体免疫力差,在营养液滴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较好的调节患者体内消化道功能,补充其所需营养元素,进而缩短疾病康复进程,更好地提高疾病预后水平[4-5]

总而言之,老年结肠癌患者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确切,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吴江滨.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12):2998-2999.

[2]樊周沛,尹明明,李颖霞等.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和并发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300-3302.

[3]钟明霞,傅聿铭,吴万庆等.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消化道功能恢复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03):317-320.

[4]李树英.老年结肠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对其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4-15.

[5]孙金珂,张孝宇,黄权等.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06):68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