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症状表现多为肢体疼痛、肢端皮肤苍白、发凉、胀痛、遇寒加重。该病病情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基于笔者浮经验结合内经十二刺中浮刺理论,总结了两例浮营卫补法治疗血痹个案,旨在为日后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血痹病 雷诺氏综合症 浮针 营卫补泻
  • 简介:摘要 : 静脉留置套管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为患者带来了便利,减轻了痛苦,方便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在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广大医务人员能分析原因并探讨改进措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标签: 静脉留置套管针 使用 问题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留置输液至液体外渗的原因。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我科在 2019年 1月至 3月发生 2例静脉留置输液液体外渗的患者,分析治疗改善情况。 结果: 具体而言, 第 1例患者 3天后,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第 2例患者 5天后,恢复正常,未造成不良后果。 结论: 采 用留置静脉输液时,先评估留置固定情况,再评估留置周围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拔出留置。 要 及时处理避免液体外渗情况,按新的规范操作后未在发生静脉留置外渗现象。

  • 标签: 留置针 液体外渗 输液
  • 简介:摘要:在现今大大小小的电器设备或与需要用电的设备中多多少少都装有变压器、电抗器类电子元件,两类电子元件中插类产品占半壁江山。该类产品针脚缠线后的焊锡经常会出现虚焊、锡渣过多、骨架烫伤引起的针脚变形等焊锡不良现象,不良品的出现会直接会间接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此,下文将结合我司插类电子元器件的焊锡调试试验进行插类电子元器件的针脚焊锡研究,从而得出焊锡温度、焊锡时间、浸锡深度等对插类产品焊锡不良率的影响。

  • 标签: 焊锡温度 焊锡时间 焊锡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是调查透析用留置在血透患者中的使用情况,观察其临床使用效果。方法是选取 20 名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留置穿刺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观察调查,通过对患者的舒适度、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针刺伤发生率、血肿发生率以及动脉端压力、静脉端压力等指标对比,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结果发现透析用留置在同一流速下动静脉压力要低于传统钢针,而在患者疼痛度、舒适度以及肘部活动度方面要优于传统钢针,此外,留置潜在性针刺伤发生率和渗血及血肿的发生率也要略低于传统钢针。结论血透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透析用留置的使用比传统钢针更具优势,在保证体外循环血液流量充足性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患者透析的舒适性,其漏血及血肿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透析用留置针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 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依据 护理 方法的差异性,将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1 月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 88 例 患儿 分为参照组( n= 44 ) 与研究组( n= 44 ) 。前组选择 常规护理干预 ,后组应用 针对性 静脉留置 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 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 。 结果: 研究组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儿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小儿护理 静脉留置针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火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腰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寒湿腰痹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总结分析火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腰痹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火针 中药内服 寒湿腰痹症
  • 简介:摘要:随着沥青温拌技术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优异的路用性能得到普遍认可。温拌混合料较热 拌沥青混合料的优势之一是拥有更宽泛的拌合、摊铺、碾压温 度范围,但对掺加温拌剂的沥青感温性评价报道很少。研究温拌剂掺量对沥青感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加,入度指数( PI)变化没有规律性不能评价温 拌剂掺量对沥青感温性的影响;入度黏度指数( PVN)的绝对值随温拌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但温拌剂掺量在 2%以上时其值超过评价范围,不能作为评价指标;沥青黏温指数( VTS)可以区分不同温度区间范围内沥青的感温性,在不合理的温度区间内得到的沥青粘流活化能无实际意义。

  • 标签: 沥青 针入度指标 温度
  • 简介:摘要: 火作为古老而传统的针灸疗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治疗多种疾病。火具有“温”、“通”、“补”、“清”、“消”五大功用,擅长治疗皮肤病、痛症、妇科病以及内科疾病。本人通过总结与归纳 火的作用机理、临床经验与其在带状疱疹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抛砖 引玉,为今后火的临床与机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同时为火的推广做出努力。

  • 标签: 火针 带状疱疹 作用机 理 临床经验 临 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回顾性的文献分析、资料收集和讨论等,归纳了国内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护理进展, 通过分析 以往有关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护理相关研究 ,总结了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形成原因和 品管圈在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康惠尔透明贴在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 降低压疮的小儿静脉留置固定的护理方法。目前,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需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便找出更高效的减轻患儿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的方法。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固定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回顾性的文献分析、资料收集和讨论等,归纳了国内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护理进展, 通过分析 以往有关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护理相关研究 ,总结了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的形成原因和 品管圈在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康惠尔透明贴在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 降低压疮的小儿静脉留置固定的护理方法。目前, 小儿静脉留置压疮护理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需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便找出更高效的减轻患儿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的方法。

  • 标签: 小儿 静脉留置针 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 火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皮肤科应用广泛,主要适用于疣、痤疮、酒渣鼻、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白癜风、湿疹、斑秃、神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色素紫癜样皮炎、黄褐斑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火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疗效显著,本文对火治疗酒渣鼻和斑秃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火针 酒渣鼻 斑秃 皮肤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髓内直径与髓腔峡部直径之比(nail diameter/medullary canal diameter ratio,ND/MCD)的弹性髓内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8例股骨干骨折儿童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年龄5.2~11.7岁,平均8.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19.7 kg/m2;其中男187例,女121例;左侧163例,右侧145例;不稳定骨折130例,占42.2%(130/308)。所有患儿均采取逆行弹性髓内内外侧穿针技术治疗,手术操作由同一位资深高级职称医生主刀或指导完成。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B两组,A、B两组分别为154例。A组选择弹性髓内时要求其直径满足ND/MCD>60%而<80%;B组直径要求满足ND/MCD≥80%。两组患儿在术前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治疗及康复训练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率,以及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时间、感染、尾激惹发生比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A组8.7个月,B组8.9个月。两组患儿在畸形愈合率、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尾激惹发生比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所需时间A组明显较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内固定物取出前患肢功能及步态均恢复正常。结论弹性髓内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ND/MCD>60%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与≥80%时相比,ND/MCD在60%~80%时手术操作更容易。

  • 标签: 儿童 弹性髓内针 股骨干骨折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微磨削术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收治98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联合组50例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19~31岁)用面部微磨削术联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男30例,女18例,年龄19~30岁)用面部微磨削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t=23.208, P<0.001);平均凹陷深度较术前均降低(t=18.586,P<0.001)。联合组患者ECCA评分(t=7.039, P<0.001);平均凹陷深度(t=3.16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两组比较(χ2=6.387,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318、3.776,均P<0.05);联合组患者脱痂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t=4.419,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水肿(χ2=8.38,P<0.05)、红斑发生率(χ2=5.096,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微磨削术联合红蓝光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微磨削术。

  • 标签: 寻常痤疮 疗效比较研究 磨削术 红蓝光 瘢痕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异甘草酸镁对内质网应激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患者使用提供依据。 方法 腹腔注射给予异甘草酸镁进行肝脏预保护,单次体内灌胃衣霉素(1mg/kg)建立小鼠内质网应激性急性肝损伤模型。取组织称重,计算肝脏、脾脏及胸腺等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换酶、谷草氨基酸转换酶及肝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GRP78/Bip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异甘草酸镁能减少肝脏肿大及肝脏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改善病变范围与程度;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丙氨酸转换酶、谷草氨基酸转换酶水平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肝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抑制肝组织中GRP78/Bip蛋白的表达。 结论 异甘草酸镁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内质网应激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内质网应激 肝损伤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原料生产重大产业化技改。方法:阿托伐他汀原料药的合成路线改进。a. 取代的吡咯环的合成b. 苯乙胺拆分方法c. 手性Adoal 缩合d.首先制备手性的3,5 - 顺式二羟基庚酸片断,然后与1,4 - 二羰基化合物环合得到吡咯环结构( 汇聚合成) e.以异丁酰乙酰苯胺为原料f.我公司生产工艺采用缩合产物,经盐酸水解生成Atorvastatin ester再经过氢氧化钠碱水解生成Atoruastatin sodium slat 再与Ca(OAc)2反应生成。

  • 标签: 冠心病治疗 阿托伐他汀 原料产业化 技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尿水平Gitelman综合征(G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尿在GS疾病临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8年来自中国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NRSC)、在北京协和医院行SLC12A3基因检测诊断为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尿特点,比较不同尿水平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氢氯噻嗪试验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定患者基线和用药后3 h内氯离子排泄分数改变量的最大值(ΔFECl)。结果共有83例GS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低尿患者53例(63.86%)。低尿组尿/肌酐比明显低于非低尿组[(0.085±0.058)mmol/mmol比(0.471±0.284)mmol/mmol,t=7.349,P<0.00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压、血尿电解质水平、代谢性碱中毒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尿组患者乏力(χ2=4.595,P=0.032)及多尿(χ2=5.778,P=0.016)发生比例低于非低尿组,两组患者在其他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尿和非低尿组各有16例患者行氢氯噻嗪试验,中位ΔFECl结果分别为0.539%(0.430%,1.283%)和0.829%(0.119%,1.298%),均提示对氢氯噻嗪无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0.000,P=0.956)。结论GS患者中低尿比例为63.86%,尿水平与疾病临床表型、NCC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之间均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Gitelman综合征 氢氯噻嗪 低尿钙 表型 钠-氯协同转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