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方法:取开展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4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20例。对照组用0.3%罗哌卡因,实验组用0.5%罗哌卡因,对比麻醉效果。结果: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优,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结蛋白病(desminmyopathy)为一种罕见的病,由Editrom于1980年首先报告。家族性病例多见,亦可见散发性病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现将本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可见骨骼肌无力,以远端明显。也可出现心肌传导阻滞,心律失常,限制性心肌病心衰。Vajsar等报告2例首先出现心肌病,数年后出现缓慢进行性肌无力。心脏异常可见心律失常如奔马律、心肌肥厚、充血性心衰。某些病人可见发声困难、吞咽困难或心肌病,还可有肠道吸收不良、肠麻痹、小肠蠕动性降低等。血清酶学检查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正常。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房室传导阻滞等。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收缩力下降。胸部B超或CT检查可见心脏扩大。EMG示原性损害。

  • 标签: 结蛋白肌病 临床表现 诊断 发病机理 分子生物学
  • 简介:目的应用MRI测量腰椎各椎间盘平面多裂-最长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患者,测量腰椎MRI各椎间盘平面双侧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D),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节段间差异,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节段D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节段D与患者年龄、身高、BMI的相关性。结果腰椎各椎间盘平面间D从L1/2水平至L5/S1水平逐渐增大,不同节段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3614.84,P=0.00;右侧:F=3411.34,P=0.00),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仅与D2间存在相关性,而D2~D5间则两两正相关。男性与女性患者仅L4/5节段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其他节段D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节段D与患者的年龄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D1双侧均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患者D1L、D1R及D2L与BMI正相关,而D4双侧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腰椎多裂-最长间隙入口位置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BMI等关系不大。在L1-3水平,间隙距离正中线较近,适合作单个正中切口;在L4~S1水平则应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应用双侧切口。

  • 标签: 腰椎 肌间隙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对咬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咬肌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咬力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时咬力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后1年患者的咬功能基本恢复。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咬肌 肌电分析
  • 简介: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皮瓣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肌皮瓣修复 难愈创面 缝匠肌 小腿 慢性骨髓炎 2009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05例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分为甲组(35例,应用0.3%低浓度罗哌卡因)、乙组(35例,应用0.4%中浓度罗哌卡因)、丙组(35例,应用0.5%高浓度罗哌卡因)。对比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浓度升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逐渐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浓度越高时,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更持久,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亦越高,为保证安全性,可对患者应用中浓度(0.4%)罗哌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  【摘要】 目的:观察在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中运用双重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 -2019年 11月在本院就诊的上臂骨折患者 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双重组。比较两组麻醉时间、对麻醉的满意度和异感发生情况。结果:双重组麻醉起效、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双重组患者对麻醉满意率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7%;异感率为 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0)。结论:在采取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可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成功率,麻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且完善,并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关键词】 双重引导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臂骨折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ouble guidance in the operation of upper arm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50 patients with upper arm fracture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7 to Nov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doubl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time of anesthesia, satisfaction with anesthesia and the occurrence of alloesthes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onset of anesthesia, sensory nerve block and motor nerve block in the du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anesthesia in the double group was 1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6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o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anesthesia block, the anesthesia effect is rapid, lasting for a long time and perfect,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nesthesia, the effect is idea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腹横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横平面神经阻滞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麻醉维持用药剂量、术后镇静和舒适评分、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布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毕、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平面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免疫功能,减少麻醉维持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罗派卡因浓度的应用差异,对于手术麻醉效果的具体影响。为提升麻醉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实施基于超声引导的间沟臂,从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药物浓度差异所取得的实际麻醉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分析可知甲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之乙组更为显著,且麻醉起效时间短,神经阻滞恢复快、对疼痛抑制的时间长。整体麻醉效果较之乙组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0.5%浓度罗哌卡因)和对照组(0.3%浓度罗哌卡因),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更佳。结论:0.5%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选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产生的麻醉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在2018年5月到2021年5月之间,共有100例,均为此阶段来院接受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治疗的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入对比组和试验组中,每组均50例,对比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4%,试验组罗哌卡因浓度为0.3%,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麻醉效果显著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在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产生的麻醉效果更为突出,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内接收的在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设两组(均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盲探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就此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相关麻醉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应的麻醉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接头连接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本病房使用留置针患儿200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使用正压接头连接组,对照组为病房传统使用头皮针连接的方法。分别观察回血情况、堵管情况、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接头脱落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使用正压无针接头明显减少了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无接头脱落现象,延长了留置时间,降低了患儿穿刺部位感染率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患儿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正压无针接头 儿科 留置针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吞咽训练联合内效贴治疗对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干预(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上内效贴治疗(治疗组)各45例,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RSST)和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RSST和WST评定,结果间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分别为95.55%和6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训练联合内效贴治疗可改善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肌内效贴 听神经瘤术后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