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5
/ 2

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宋宏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   017000

【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麻醉维持用药剂量、术后镇静和舒适评分、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 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布氏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术毕、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改善免疫功能,减少麻醉维持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 全身麻醉 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医师诊断观察,建议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且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为Ⅰ、Ⅱ级;(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无禁忌证;(4)无精神病史,具有正常沟通理解能力,意识清晰。排除标准:(1)机体重要器官存在严重功能障碍;(2)存在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病变、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入组近1个月服用过抗凝药物;(4)存在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5)入组前3个月内进行过其他重大手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均相同: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别为8、4 h,均无术前用药,术前体温正常,无其他不适及异常。进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等。手术温度维持在22 ℃~24 ℃,湿度50%~60%。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备用,另一条滴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速率为8~10 ml/(kg·h)。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首先面罩吸氧3~5 min 后麻醉诱导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观察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步骤与对照组一致,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采用多普勒超声探头,对肋缘下腹部进行由内向外的扫描观察,对腹直肌进行成像观察,待成像清晰后使用穿刺针由腹直肌前内侧进入,途径腹直肌前外侧与肋缘边界,当针头到达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时,进行回抽,确定无回血后,注入20 ml, 0.25%罗哌卡因。然后使用相同方法于另一侧行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两侧均完成局部神经阻滞20 min后开始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维持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0~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明显,评估时间为术后2、6、12 h共3个时刻,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2)统计并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全身麻醉维持药物用量,即对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的累积用量分别进行比较。(3)手术完成后,分别在术后1、2 h进行Ramsay镇静评分和布氏舒适度评分。Ramsay评分范围1~6分,其中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烦躁不安,2~4分为较理想状态,5~6分为镇静过度。BCS评分范围为0~4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越舒适。(4)抽取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2 h的外周静脉血,将其凝固后离心(速度=4 000 r/min,r=15 cm)10 min,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4+/CD8+。(5)术后统计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寒战、躁动、恶心呕吐、低血压等,计算两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和SPSS 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VAS评分、麻醉维持用药剂量、Ramsay镇静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麻醉后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术后2、6、12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剂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用药剂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和舒适评分比较

术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为子宫颈癌、严重子宫肌瘤等子宫病变的可靠治疗手段,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但切除部分或全部子宫时仍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若不进行有效麻醉,会造成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在进行手术时需配合高质量的麻醉方案,以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在术后降低患者不适感,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切除术等大型重要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为全身麻醉。该麻醉方法尚存在弊端,麻醉用药剂量少则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控制质量差;但增加用药剂量,虽会增强镇痛效果,但也会随之增加麻醉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困扰。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使用全身麻醉联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患者不适感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且在减少麻醉维持药物剂量的同时,削弱手术创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利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喜龙,张震,李长生,等.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8):955-959.

[2]王智渊,沈子珒,王海滨,等.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6):445-448.

[3]王楠,郭炤煊.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镇痛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28(5):678-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