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概念教学”作为衔接途径,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前概念,建构正确认知的作用,建构概念。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例,对比分析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介绍“概念教学”的步骤,以期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 标签: 概念教学 生物教学 教学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NSCLC患者25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含量,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患者初始T细胞/干细胞样中央记忆T细胞(TN/S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11)% vs. (15.84±2.00)%,t=3.685,P=0.001;(8.38±1.23)×107/L vs. (3.40±0.43)×108/L,t=6.130,P<0.001],中央记忆T细胞(T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2±1.16)% vs. (17.88±0.83)%,t=7.641,P<0.001;(7.98±1.78)×107/L vs. (3.40±0.31)×108/L,t=9.028,P<0.001],CD8+TCM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19±1.04)×106/L vs. (1.49±0.15)×107/L,t=5.561,P<0.001]。NSCLC患者效应记忆T细胞(TEM)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01)% vs. (17.37±1.06)%,t=8.776,P<0.001],CD8+TE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1.55)% vs. (4.65±0.52)%,t=5.310,P<0.001;(1.48±0.14)×108/L vs. (9.97±1.14)×107/L,t=2.584,P=0.014],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3±1.86)% vs.(8.48±1.01)%,t=3.989,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CD8+TC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0.33±0.06)% vs. (0.89±0.34)%,t=2.600,P=0.020;(3.99±0.84)×106/L vs. (9.03±3.07)×106/L,t=2.270,P=0.040]。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的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较健康志愿者发生变化,具有分化能力和长期存活特性的TN/SCM及TCM降低,而且Ⅰ~Ⅱ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以发挥免疫效应为主的TEM及TEMRA明显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初始T细胞 记忆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诊治的121例P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92例,女性为29例,中位年龄为55岁(15~83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初诊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绝对计数计算NLR、LMR。LMR与NLR的最佳截断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获得,并且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高NLR组和低、高LMR组。组间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低、高LMR组和低、高NLR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总体生存(OS)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PTCL患者PFS、OS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小板计数、贫血、Ki67指数、NLR、LMR。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及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通过NLR的ROC曲线获得NLR最佳截断值为3.822,敏感度为0.577,特异度为0.623,曲线下面积(AUC)为0.591(95%CI:0.488~0.694)。通过LMR的ROC曲线获得LMR最佳截断值为2.715,敏感度为0.519,特异度为0.710,AUC为0.614(95%CI:0.512~0.716)。②按照NLR最佳截断值,57例患者纳入低NLR组(NLR<3.822),64例患者纳入高NLR组(NLR≥3.822)。这2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LMR最佳截断值,75例患者纳入低LMR组(LMR<2.715),46例纳入高LMR组(LMR≥2.715)。低LMR组年龄>60岁者为38例,年龄≤60岁者为37例,高LMR组年龄>60岁者为13例,年龄≤60岁者为33例;低LMR组Ann Arbor分期系Ⅰ~Ⅱ期者为13例,Ⅲ~Ⅳ期者为62例;高LMR组Ⅰ~Ⅱ期者为16例,Ⅲ~Ⅳ期者为30例;低LMR组PTCL非特指型(PTCL-NOS)者为2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AITL)者为37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者为14例,高LMR组PTCL-NOS者为25例,AITL者为11例,ALK-ALCL者为10例。这2组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70、4.764、8.297,P=0.015、0.029、0.016);2组患者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患者中位随访期为32个月(5~101个月)。低、高NL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6、11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高于高NLR组(28.8%比10.2%; χ2=5.537,P=0.019)。低、高NL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56、19个月,低NL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高于高NLR组(61.1%比27.8%; χ2=9.341,P=0.002)。低、高LMR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0、1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PFS率显著低于高LMR组(11.9%比31.7%; χ2=5.391,P=0.020);低、高LMR组患者中位OS期分别为17、56个月,低LMR组患者3年OS率亦显著低于高LMR组(28.5%比62.5%; χ2=8.999,P=0.003)。④PTCL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0.544,95%CI:0.314~0.944,P=0.030),ECOG评分>1分(HR=0.349,95%CI:0.221~0.551,P<0.001),Ki67指数≥80%(HR=0.421,95%CI:0.253~0.699,P=0.001)及NLR≥3.822(HR=0.615,95%CI:0.400~0.944,P=0.026)是影响PTC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HR=3.632,95%CI:1.726~7.642,P=0.001),ECOG评分>1分(HR=4.311,95%CI:2.530~7.347,P<0.001),Ki67指数≥80%(HR=2.691,95%CI:1.500~4.828,P=0.001)及LMR<2.715 (HR=0.450,95%CI:0.265~0.764,P=0.003)是影响PT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LMR可作为PTCL患者的预后预测指标。但是,由于本研究仅为回顾性分析,尚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此结论进一步研究、验证。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nt/β-连环链蛋白(catenin)/TCF-4通路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构建β-catenin sh和TCF-4△Nsh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肾癌786-O细胞,采用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组、空转组以及空白组细胞TCF-4、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β-catenin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空转组明显降低(0.443±0.145与0.910±0.721),细胞死亡率较空转组明显增加(16.38±5.32与6.61±1.04),TCF-4的表达受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转染TCF-4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CF-4的表达受抑制导致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结论Wnt/β-catenin/TCF-4通路在786-O肾癌细胞中具有可调节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其下游的凋亡蛋白Caspase 3、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来实现。

  • 标签: 肾肿瘤 Wnt/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 786-O肾癌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0339对三阴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人乳腺正常上皮细胞和乳腺癌细胞中Linc00339的表达水平;采用质粒转染试验在MDA-MB-231细胞中过表达Linc00339;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MDA-MB-231细胞的活性;采用黏附试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DA-MB-231细胞中APC、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MDA-MB-231细胞中miRNA-135a、miRNA-135b及miRNA-138的表达水平;将体外转染成功的MDA-MB-231细胞接种于裸鼠体内建立荷瘤裸鼠模型,观察和测量肿瘤块的体积和重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瘤体组织中APC、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裸鼠瘤体组织中miRNA-135a、miRNA-135b及miRNA-138的表达水平。结果与乳腺正常上皮细胞组(Hs578Bst)相比,乳腺癌细胞组(MCF-7、MDA-MB-468、MDA-MB-231)的Linc00339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以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尤为显著;转染实验结果表明与pcDNA3.1组相比,Linc00339转染显著上调Linc00339表达水平并可显著增加MDA-MB-231细胞的活力;Linc00339过表达能够显著增加MDA-MB-231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荷瘤裸鼠肿瘤块的体积和重量;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体内外Linc00339过表达能够下调APC蛋白的表达和上调Wnt/β-catenin信号蛋白的表达,同时qRT-PCR结果表明Linc00339过表达能够上调miRNA-135b表达水平,而对miRNA-135a和miRNA-138无影响。结论Linc00339可能通过miR-135b/APC介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三阴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细胞系,肿瘤 RNA,长链非编码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胸部塑形以及身体各部位软组织凹陷的填充、创面及瘢痕的防治。然而,脂肪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并不稳定。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脂肪组织的获取、提纯、注射和移植后的再生机制等领域,鲜有文献系统地总结供体因素对脂肪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该文就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的作用机制、供体因素对脂肪组织和AS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稳定脂肪移植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脂肪移植 供体 脂肪来源干细胞 生物学功能
  • 简介:摘要:问题化教学模式是在真实、探究、主动的情景中,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模型一般包含以下过程:自主学习——问题情景导入——问题链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展示——问题解决的评价——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笔者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对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 标签: 问题化教学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在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59例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5例,女4例;中位年龄为15.0岁,年龄范围为13.0~18.0岁。159例患者中,42例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设为传统手术组;61例采用国产交联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开放Lichtenstein手术设为国产生物补片组;56例采用进口非交联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行开放Lichtenstein手术设为进口生物补片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校正。结果(1)手术情况: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股沟疝修补术。传统手术组、国产生物补片组、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0 min(10~25 min)、35 min(30~40 min)、35 min(30~40 min),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4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传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与国产生物补片组和进口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国产生物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与进口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后恢复情况:传统手术组、国产生物补片组、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术后疝复发率分别为7.1%(3/42)、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0,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疝复发率分别与国产生物补片组和进口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国产生物补片组患者术后疝复发率与进口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传统手术组、国产生物补片组、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0、3.3%(2/61)、17.9%(10/5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9,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与传统手术组和国产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17,6.741,P<0.016 7)。传统手术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与国产生物补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手术组、国产生物补片组、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0、3.3%(2/61)、1.8%(1/5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脂肪液化患者经换药后愈合。传统手术组、国产生物补片组、进口生物补片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2.0~5.0 d)、3.0 d(1.0~5.0 d)、2.5 d(1.0~5.0 d),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7,P>0.05)。(3)随访情况:1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7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随访期间3组患者均无慢性疼痛、异物感及感染发生。结论生物补片修补治疗青少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两种不同类型的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用于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术。

  • 标签: 腹股沟疝 脱细胞基质材料生物补片 疗效 青少年
  • 简介:摘要二维(2D)贴壁培养是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标准技术,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比如组织特异性的结构、生物学行为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2D环境中缺失。三维(3D)培养是一种模拟体内生长环境的细胞培养方式,通过让细胞聚集成3D球体或者将细胞在成分结构类似于实体组织的3D结构载体上黏附、伸展和生长,从时间和空间上共同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特性和功能得以较大程度保留。与2D培养相比,3D培养增强了细胞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准确地模拟细胞在体内的自然微环境。3D培养也解决了MSCs在体外增殖能力减低的问题,MSCs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能力增强。MSCs球体的制备(微球体黏附培养)被认为是提高MSCs细胞疗法的优化方式之一,MSCs球体的形成能增强抗炎作用、增强血管生成、增加组织再生和修复作用并提高MSCs移植后的存活率。本文就微球体黏附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培养 血管生成 组织修复 骨组织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干细胞生物标志物CD117和Stro-1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因素、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8月—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58例患者的骨肉瘤切除标本为骨肉瘤组,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10~67(23.16 ± 13.47)岁;另取其中13例患者的瘤旁骨组织标本作为骨组织组。取两组组织蜡块构建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芯片中骨肉瘤干细胞生物标记物CD117和Stro-1蛋白在骨肉瘤组、骨组织组中的表达情况。在骨肉瘤组织中,分析CD117和Stro-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CD117、Stro-1蛋白表达及CD117/Stro-1蛋白双阳性表达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CD117和Stro-1在骨肉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2%(30/58)和48.28%(28/58),在骨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为6/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在骨肉瘤组中,CD117蛋白与Stro-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n=0.864, P<0.01)。CD117蛋白阳性、Stro-1蛋白阳性及CD117/Stro-1蛋白双阳性表达在Enneking外科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1、7.374、6.130, P值均<0.05),而与不同年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117蛋白阳性30例患者的无瘤生存期中位数为360.00 d,少于阴性28例患者的1 260.00 d;Stro-1蛋白阳性28例患者无瘤生存期中位数为330.00 d,少于阴性30例患者的900.00 d;CD117、Stro-1蛋白双阳性27例患者无瘤生存期中位数为360.00 d,少于非双阳性31例患者的900.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70、4.638、5.391, P值均<0.05)。结论在骨肉瘤组织中,CD117和Stro-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无论哪种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临床分期更高,无瘤生存期更短。CD117和Stro-1有望成为预测骨肉瘤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骨肉瘤 肿瘤干细胞 肿瘤标志物 CD117 Stro-1 无瘤生存期
  • 简介:摘要:论证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对知识内涵的论证进行学习,论证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论证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督促学生更快把握整体教学的认知和具体的知识点。因此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运用论证式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完成知识的基本学习把握。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根本途径。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活动,由于知识难度系数较高,更需要利用生物教学活动进行互动训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 标签: 论证式教学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DEK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RNAi技术,根据DEK基因的干扰序列,合成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将其克隆到酶切后的小干扰RNA表达载体pLKO.1上,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sh hDEK,经293T细胞包装,收集病毒上清液,感染细胞。采用实时逆转录PCR(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Bel-7402、Huh-7、SMMC-7721和HepG2中DEK的表达及感染慢病毒的各组细胞中DEK的敲低效率。分别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凋亡及迁移能力。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酶切鉴定和DNA测序结果证实,重组慢病毒载体pLKO.1-sh hDEK1及pLKO.1-sh hDEK3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中DEK的表达较高,pLKO.1-sh hDEK3能更有效地抑制DEK基因的表达(P < 0.05),因此选择pLKO.1-sh hDEK3重组慢病毒感染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进行后续的功能实验。CCK8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细胞Bel-7402和Huh7感染重组慢病毒后,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相比减弱(P < 0.05);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敲低组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P < 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敲低组划痕愈合率低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沉默肝癌细胞中DEK的表达,能够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并诱导凋亡,为进一步研究DEK基因在肝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标签: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DEK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摘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以反映机体的系统炎症状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L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肝癌的治疗中,基于NLR构建的预后模型较常规分期系统显示出更大的预后效能。由于肝癌的异质性,在不同的研究中NLR的预后效能差别不一,而且单纯使用基线NLR评估预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了解NLR的临床实用价值,笔者对NLR在肝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癌,肝细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婴儿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并发中枢浸润患儿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本例患儿强化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针对此病例患儿,做好皮肤黏膜、鞘内化疗、用药及家长心理等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重视感染预防,可以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

  • 标签: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中枢浸润 患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激素对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选取SPF级8周龄雌性SD大鼠14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组7只、空白组7只。模型组腹腔注射脂多糖(20 μg/kg),每次间隔24 h,连续注射2次,24 h后肌内注射大剂量甲强龙(40 mg /kg),每次间隔24 h,连续注射3次。空白组与模型组相同的时间点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肌内注射。注射后4周随机从2组中各取2只大鼠行股骨头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造模是否成功,同时行股骨头BMEC培养,形态学观察与鉴定及生物信息学检测如使用Agilent GeneSpring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选,采用miRWalk 2.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Panther数据库被用来预测靶基因的信号通路,Gene Ontology (GO)对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通过联合采用脂多糖及甲强龙成功地建立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大鼠模型;分离的骨BMEC纯度高达98.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共检测到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常表达的miRNA(2个上调:miR-132-3p、miR-335,2个下调:miR-466b-2-3p、let-7c-1-3p),其靶基因共3 808个;靶基因调控的信号通路可能包括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其富集的生物途径包括metabolic process等,富集在细胞定位中包括organelle、nucleoid等,富集在生物学功能中的包括nucleic acid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等。结论激素可诱导股骨头BMEC miRNA的表达谱发生变化。miR-132-3p和miR-335的异常表达可能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激素类 股骨头坏死 内皮细胞 生物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KK1(Dickkopf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将人LECs系(SRA 01/04细胞)分为Wnt3a过表达组、DKK1组和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nt3a 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入人SRA 01/04细胞构建PCO模型。DKK1组转染Wnt3a cDNA表达载体后48 h在培养基中加入100 μg/ml DKK1进行干预,对照组细胞转染pcDNA3-HA表达载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各组细胞中Wnt3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法检测并定位各组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Wnt3a过表达组Wn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84±0.06,高于对照组的0.4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P<0.05)。CCK-8试验显示,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生存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910,P<0.05;F时间=6.041,P<0.05),其中Wnt3a过表达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KK1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Wnt3a过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和DKK1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4)%、(43.4±5.4)%和(14.2±2.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50,P<0.05),其中DKK1组和对照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Wnt3a过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发现,Wnt3a过表达组β-caten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对照组β-catenin蛋白仅分布于细胞质,DKK1组β-catenin蛋白分布于细胞质,少量分布于细胞核。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和DKK1组C-My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9±0.05、0.93±0.02和0.47±0.08,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7、0.84±0.03和0.55±0.1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580、5.040,均P<0.05);其中Wnt3a过表达组C-Myc和CyclinD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DKK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KK1抑制SRA01/04细胞中Wnt3a过表达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下游靶蛋白CyclinD1和C-Myc表达下调,可能是DKK1抑制人LECs增生的生物学机制。

  • 标签: Dickkopf家族 晶状体上皮细胞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增生 后囊膜混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选取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将T2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PBS)、实验组(低浓度组100 mg/L、高浓度组200 mg/L),检测其被不同浓度的PNS处理12、24、48 h后的细胞活力;在经过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使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评估处理后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后T24细胞凋亡状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在处理后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Hipp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EA结构域转录子1(TEAD1)、Yes协同蛋白1(YAP1)和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NS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63.28±5.81)%、(39.38±3.34)%比(103.00±3.30)%,F=126.045,P<0.05];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NS处理后,实验组膀胱癌T24细胞系的迁移率显著降低[(25.99±2.25)%、(9.79±0.44)%比(52.50±2.29)%,F=398.345,P<0.05];Transwell结果说明PNS(100、200 mg/L)能够显著减弱T24细胞株的侵袭性[(249.67±28.01)、(152.67±7.64)个比(397±30.12)个,F=77.856,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9.55±0.39)%、(15.08±0.94)%]相对于对照组[(6.86±0.68)%]明显升高(F=105.821,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0.43±0.06、0.17±0.04比0.80±0.08)和Hippo信号通路中TEAD1(0.38±0.05、0.17±0.04比0.62±0.06)和YAP1(0.40±0.04、0.23±0.06比0.53±0.02)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0.39±0.04、0.50±0.03比0.24±0.02)、LATS1(0.51±0.07、0.73±0.04比0.28±0.05)的表达明显上调(F=87.713、55.109、38.325、53.658、47.578,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能力,并能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膀胱癌 增殖 凋亡 Hippo-YAP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复合体亚基1(SKA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和24例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液标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全血中SKA1的水平,分析SKA1的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挖掘Oncomine(v4.5)、The Human Protein Atlas(THPA)基因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门户网站(cBioportal)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关于SKA1的信息,基于cBioportal数据库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χ2检验分析SKA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并采用KOBAS 3.0版在线工具对SKA1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Oncomine(v4.5)数据库中检索到2项关于SKA1 mRNA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共38个样本,分析结果显示人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进一步检测发现,与正常肾组织相比,SKA1 mRNA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21(-3.56,-1.59) vs. -3.41(-4.55,-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2,P=0.022)。利用THPA在线网站分析表明,SKA1蛋白在肾癌组织中呈明显中等强度染色,而在正常肾组织中极少部分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SKA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膜,这一检测结果与mRNA分析结果一致。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SKA1表达水平与AJCC分期(χ2=21.352,P<0.001)、T分期(χ2=19.967,P<0.001)、N分期(χ2=11.323,P=0.003)及M分期(χ2=27.248,P<0.001)显著相关。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外周血SKA1的水平为0.301±0.147,健康体检者为0.162 ± 0.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0,P<0.001),其水平与AJCC分期(t=2.445,P=0.017)和淋巴结转移(t=2.242,P=0.028)相关,该结果与cBioportal数据库中组织分析结果相符。生存分析显示,cBioportal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相关(χ2=22.440,P<0.001;χ2=23.830,P<0.001)。GEO数据库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SK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率无关(χ2=0.241,P=0.632)。cBioportal数据库中ROC分析结果显示,选取诊断界值为-0.944时,SKA1 mRNA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1,95%CI为0.972~1.000。对7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当诊断界值为0.235时,外周血中SKA1水平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5.8%,AUC为0.837,95%CI为0.761~0.914。KOBA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KA1高表达样本主要富集在染色体着丝粒、微管聚合与解聚调节、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查点等基因集。结论SKA1高表达于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并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预后 计算生物学 SKA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372-3p(miR-372-3p)在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RAB22A表达的调控,并探讨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70例胃癌确诊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372-3p的表达水平。在胃癌MGC-803和SGC-7901细胞中转染miR-372-3p抑制剂,并以miR-372-3p NC(空载体)作为对照;分别使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GC-803细胞miR-372-3p和RAB22A表达的相关性。以miRNA-21(miR-21)作为阴性对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GC-803、SGC-7901细胞RAB22A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miR-372-3p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1±0.37比0.77±0.48,t=1.98,P=0.005)。不同肿瘤长径和病理分级的胃癌组织中miR-372-3p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实验表明,低表达miR-372-3p能抑制MGC-803细胞和SGC-7901细胞克隆的形成[(211±4)个比(410±5)个,t=2.78,P=0.001;(244±8)个比(423±7)个,t=2.76,P=0.001],降低MGC-803和SGC-7901细胞增殖活性(MGC-803细胞48 h吸光度值0.39±0.06比0.57±0.03,t=3.18,P=0.01;MGC-803细胞72 h吸光度值0.50±0.05比0.81±0.06,t=2.78,P<0.01;SGC-7901细胞72 h吸光度值:0.50±0.09比0.79±0.09,t=2.77,P=0.01),提高MGC-803细胞早期凋亡率[(25.19±0.26)%比(20.02±0.04)%,t=4.30,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同miR-372-3p NC与RAB22A野生型基因共转染相比,miR-372-3p抑制剂与RAB22A野生型基因共转染后,MGC-803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04比0.53±0.06,t=3.18,P=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敲低miR-372-3p能抑制MGC-803、SGC-7901细胞RAB22A蛋白表达。结论胃癌组织miR-372-3p表达上调,miR-372-3p可能促进RAB22A的表达并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标。

  • 标签: 微RNAs 胃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miRNA-37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