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既往研究显示不同种属及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以某种方式干预可获得心肌样细胞,包括心室、心房和窦房结样细胞。众多研究更专注于获取心室肌样细胞,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获取起搏细胞或结样细胞以构建生物起搏或研究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综述干预胚胎干细胞、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生物起搏细胞的方法及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干细胞 生物起搏细胞
  • 简介:摘要肾小球系膜细胞作为肾脏内最为活跃的细胞,参与并维持肾脏的多种功能。因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系膜细胞息息相关,这也使其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以下将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形成中的作用,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的关系,系膜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描述系膜细胞的相关功能,同时还会介绍部分系膜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进一步阐述系膜细胞在肾小球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系膜基质 基底膜
  • 简介:摘 要:高中生物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生物能够影响到整个高考的成绩,最后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因此,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细胞分裂是整个生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学生充分的学习理解了细胞分裂的知识,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

  • 标签: 细胞分裂 高中 成绩
  • 简介:摘要:生物制造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工厂的人工设计和开发为基础,以可再生资源为底物,以环境友好型生物炼制过程为生产模式的技术体系,其以绿色、经济、可持续的特点逐渐成为社会经济新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和全新动力。

  • 标签: 生物炼制 细胞工厂
  • 简介:摘要:叶酸是一种水溶性 B族维生素,红细胞叶酸与红细胞更新过程有关,通常能准确反映一个人体内叶酸的长期营养变化 ,是作为评价人体营养状况的常用科学指标之一 ,用以帮助判断各种预防性营养干预。目前用于检测叶酸的检测方法很多 ,其中微生物法则就是用于检测体内叶酸的一种经典检测方法 ,灵敏度高。 这种检测方法具有临床操作步骤简单、对临床仪器设备精度要求低、成本低等几大优点 ,适用于对临床结果分析报告,操作时间精度要求低的大中小规模临床研究和早期临床医学检测。

  • 标签: 红细胞叶酸 微生物检测方法 原理 影响
  • 作者: 张恒辉 陈红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学研究所 100015;北京臻知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08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00044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免疫生物治疗给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多样化的新兴免疫生物治疗技术也逐步向临床应用推进。肝细胞癌的免疫生物治疗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免疫特征,制定不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关注逆转T淋巴细胞耗竭、突破肝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提高免疫治疗的特异性、辅助以免疫佐剂以增强抗肝癌免疫应答、及时和准确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等关键性问题。总之,个体化、特异性、安全和高效,是肝细胞癌免疫生物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治疗 生物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信息化、智能化教学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新热点。本研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辅助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通过优化推送内容、推送频率、推送时机等,建立全方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方案;并应用于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对"图片+文字"的内容接受度最强,"按需推送"的推送频率接受度最强,"课后推送"的推送时机接受度最强。使用教学公众号后,学生感觉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整体效果较好。因此,后续课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辅助教学方法。

  • 标签: 微信 教学公众号 细胞生物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16年首次对人类胰岛进行单细胞水平RNA测序后,涌现了大量关于小鼠及人类胰岛的测序分析结果,为胰岛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进展。研究证明,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能够表征罕见类型内分泌细胞,观察到典型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和新的细胞亚型,更好地分析内分泌细胞的种属间差异,以及更精准地描述胰岛各类型细胞在发育和代谢性疾病中的不同状态。目前,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对低丰度转录本的检测效能尚较低,但随着技术的改善和分析方法的进步,该技术无疑将成为探索胰岛细胞异质性、发育及代谢性疾病生物学特征的重要工具。

  • 标签: 胰岛 细胞生物学 单细胞RNA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HBV感染对NK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外周血标本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经体外扩增培养NK细胞后回输的4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60岁。根据患者有无HBV感染,将血标本分为HBV(+)组和HBV(-)组。体外扩增、培养CD3-CD56+的NK细胞和CD3+CD56+的NK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NKT细胞百分率。两组细胞活性率和细胞凋亡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BV(-)组细胞活性率为(94.4±1.2)%,明显高于HBV(+)组的(85.1±4.6)%(t=2.146,P<0.05);而HBV(-)组细胞凋亡率为(3.2±0.9)%,明显低于HBV(+)组的(11.6±4.1)%(t=-2.220,P<0.05)。HBV(-)组NK细胞百分率为(55.8±4.4)%,明显高于HBV(+)组的(34.7±5.9)%(t=2.889,P<0.05)。结论HBV(-)患者来源的细胞体外扩增诱导可获得较多NK细胞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肝炎病毒,乙型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过程中,为保证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合理运用,提升制药水平,分析了生物制药工程中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运用优势,即:简化蛋白表达体系,稳定蛋白质表达体系,降低制药成本。介绍了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分类,分析其在生物制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引入非天然氨基酸,重组蛋白药物生产,实现蛋白的高通量表达,简化制药流程。

  • 标签: 生物制药工程 无细胞蛋白 表达体系 运用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兴起,已开发出多种形式的肽,蛋白质,抗体,酶,工程融合蛋白和结合物形式的生物制药产品,用于治疗糖尿病,炎症和代谢性疾病以及各种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相比,蛋白质治疗剂的优势包括更高的活性,较低的毒性和靶向效应以及可预测的作用机制。往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这些有利的性质使蛋白质治疗剂能够实现更高的临床试验成功率。尽管这些生物制剂在临床上有很多优势,但是这些生物制剂存在稳定性差、易被酶解、生物半衰期短等问题,故在存储,制剂和给药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其在更广泛的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

  • 标签: 生物制药工程 无细胞蛋白 表达体系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三维打印类细胞外基质(ECM)硬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皮肤附属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别将1 g海藻酸钠和4 g明胶、3 g海藻酸钠和8 g明胶混匀,混合物分别溶于100 mL超纯水中,配制2种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命名为1A4G水凝胶、3A8G水凝胶,用于后续实验。观察2种水凝胶室温下、4 ℃冷凝15~30 min(冷凝条件下同)后、冷凝且用25 g/L氯化钙溶液交联(交联条件下同)后、冷凝后且用生物三维打印机(三维打印仪器下同)进行三维打印且交联后形态。取2种水凝胶冷凝并交联后,采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检测杨氏模量(硬度),样本数为3。取2种水凝胶交联并冷冻干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孔隙结构。取2种水凝胶交联并冷冻干燥,用无水乙醇置换法检测孔隙率,样本数为3。(2)从20只1周龄雌雄不限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BMSC,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分别将1.0×107个/mL的BMSC单细胞悬液与1A4G水凝胶、3A8G水凝胶以1∶9的体积比充分混匀,制备载BMSC的1A4G水凝胶、载BMSC的3A8G水凝胶,进行三维打印,1 mL载细胞水凝胶(打印用量下同)打印1块,交联后加入间充质干细胞(MSC)专用培养基培养。根据水凝胶不同,将打印块分为1A4G组和3A8G组。取2组打印块各1块,培养7 d,采用细胞活/死试剂盒计数50倍视野下活、死细胞。取2组打印块各9块,另将9孔用2 mL MSC专用培养基培养的每孔1.0×106个BMSC设为二维培养组。分别于培养1、3、5 d,1A4G组与3A8G组各取3块打印块、二维培养组取3孔细胞,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培养液中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3)同实验(2)制备载BMSC的1A4G水凝胶、载BMSC的3A8G水凝胶各10 mL,分别加入从10只新生1 d雌雄不明C57BL/6小鼠提取的足趾垫匀浆液各0.5 mL混匀进行三维打印及交联,加入MSC专用培养基培养3 d,更换为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根据水凝胶不同,将打印块分为1A4G组和3A8G组。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上皮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CK5)和CK14、汗腺细胞表面标志物CK18和钠钾ATP酶(NKA)、毛囊细胞表面标志物CK17和碱性磷酸酶(ALP)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5、CK14、CK18、NKA(检测ATP1a1转录本)、CK17、ALP mRNA表达(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与3A8G水凝胶比较,1A4G水凝胶室温下黏度稍低、流动性稍好。2种水凝胶冷凝后均呈凝胶状,在此基础上,交联后形状均匀规则,经三维打印且交联后为固态的纵横交错的圆柱块。1A4G水凝胶杨氏模量为(52±6)kPa,明显低于3A8G水凝胶的(218±5)kPa(t=40.470,P<0.01)。2种水凝胶孔隙结构相似,横断面均呈多孔网状结构;2种水凝胶的孔隙率相近(t=0.930,P>0.05)。(2)培养7 d,1A4G组和3A8G组打印块中活、死细胞分布相近(P>0.05),绝大部分为活细胞。培养1、3、5 d,1A4G组和3A8G组打印块及二维培养组培养液中吸光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培养1 d比较,1A4G组、3A8G组打印块培养3、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二维培养组细胞培养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明显升高(P<0.01);与组内培养3 d比较,1A4G组、3A8G组打印块及二维培养组细胞培养5 d培养液中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P<0.01)。(3)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2组打印块中细胞均可见CK5、CK14、CK18、NKA、CK17、ALP蛋白表达。汗腺专用培养基培养7 d,2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5、CK14、CK18、NKA mRNA表达量相近(t=0.362、0.807、0.223、1.356,P>0.05);3A8G组打印块中细胞的CK17、ALP mRNA表达量分别为1.96±0.21、55.57±11.49,均明显高于1A4G组的1.05±0.42、2.01±0.27(t=3.333、8.074,P<0.05或P<0.01)。结论1A4G水凝胶和3A8G水凝胶三维培养的BMSC均有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趋势,但3A8G水凝胶三维培养的BMSC向毛囊细胞分化的趋势比1A4G水凝胶明显。提示相对高的生物三维打印类ECM硬度,不仅有利于BMSC向汗腺细胞分化,还有利于其向毛囊细胞分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硬度 生物三维打印 类细胞外基质 三维微环境 皮肤附属器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携带有大量生物学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组织活检相比,其检测具有无创、取样简便、可实时监测等优势,故EVs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对EVs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与临床验证进行了梳理总结,鼓励加快疾病EVs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验证与检测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进EVs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向疾病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 临床实验室技术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式不同于原发肝癌。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创技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肝移植是ICC手术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对传统检查手段的深入挖掘,包括术前增强CT、肿瘤标志物、白蛋白、血小板等,使可切除ICC的术前评估更全面,并对术后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的筛选提供了进一步分层的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大量针对IC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可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有效报道,然而尚无专门针对ICC的靶向药物获批应用。总之,随着对ICC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深入,手术方案和综合治疗均有个体化治疗的趋势。

  • 标签: 胆管肿瘤 治疗应用 分子生物学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离培养经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enMSCs),检测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 (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factor- 4, Oct4)的表达。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帖壁法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粘附、生长情况。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酶标仪 450nm波长处检测吸光度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有限稀释法观察克隆形成,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结果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增殖迅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Oct4、 CD44阳性。结论 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强,具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 标签: 经血 细胞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方案,进一步为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提供帮助。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 7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则为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分析病情改善成果。结果:从治疗疗效上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其完全缓解率为 74.5%,对照组则为 51.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患者免疫水平上,也以观察组结果更好,受到肯定。结论:采用 DC-CIK细胞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方案有助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控制,优于单一措施,专家学者也对此表示认可。

  • 标签: DC-CIK细胞 化疗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去完成,我们还在摸索和探究。现以人教版必须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课堂内容为例,从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实际例证的形式来阐述在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上面的探索和总结,展示我们在核心素养落实应用上面的探究过程,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细胞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糖尿病肾病(DKD)肾小球病变的生物标记物和免疫细胞浸润特征。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的数据集GSE96804和GSE30528中鉴定出肾小球病变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使用结点分析提取Hub基因作为DKD的生物学标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主成分分析(PCA)评估Hub基因对DKD的诊断效能;采用CIBERSORT方法分析数据集中DKD组(n=7)和对照组(n=4)中免疫细胞的浸润差异。组间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免疫浸润分析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从数据集获得62个共同DEG,主要富集在 52条基因本体论和4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从PPI网络中鉴定了10个Hub基因,这些基因主要与细胞外基质(ECM)成分构成、胶原蛋白结合、免疫细胞趋化性、ECM-受体相互作用和磷脂酰肌醇激酶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有关。PCA和ROC曲线分析显示,Hub基因在GSE96804、GSE30528和Merge数据集对DKD都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945、0.982和0.776。免疫浸润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DKD组的肾小球中的M2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比例较高[分别为(2.77±2.42)%和(8.68±3.10)%,0和(8.96±7.14)%,均P<0.05]。结论Hub基因可作为DKD肾小球病变的生物学标记,对DK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巨噬细胞浸润是DKD的重要特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生物学标记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细胞,观察阿帕替尼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MPM手术标本建立裸小鼠模型,于2019年8月至10月利用此模型培养MPM细胞,采用瑞士-吉姆萨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实验分阿帕替尼组、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检测法研究对细胞增生、周期、迁移及凋亡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培养MPM细胞,钙调蛋白(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p53、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阳性;0、12.5、25.0、50.0、100.0 μmol/L药物处理24 h,细胞活力100%、(83.78±5.58)%、(68.03±2.20)%、(47.31±1.03)%、(38.47±6.68)%,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均抑制细胞活力(F=118.000、5.031、25.120、88.600、15.9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空白、溶剂、25 μmol/L及50 μmol/L组细胞迁移率(77.52±2.54)%、(78.50±6.91)%、(26.43±15.27)%和(13.03±11.93)%,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阿帕替尼均抑制细胞迁移(F=64.920,t=8.084,7.609,12.950,11.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抑制G2/M期但不诱导凋亡。结论阿帕替尼抑制MPM细胞增生及迁移,影响细胞周期。

  • 标签: 恶性腹膜间皮瘤 阿帕替尼 细胞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