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海绵血管瘤是女性生殖道非常罕见的肿瘤,可能引起临床医师在诊断上的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该文报道了1例子宫内膜海绵血管瘤性息肉,本例通过宫颈内口突入阴道,表现为宫颈息肉并引起阴道出血。本例提示宫颈病变可能并不一定来源于宫颈,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要多加注意,避免混淆和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血管畸形(ISC)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陀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例)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27例进展型I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首次急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或反复发作后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7 d[即急诊挽救性手术组(ESS组),15例];另一组按常规时间手术(即非ESS组,1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脊椎MRI以判断病变是否残留或复发;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mALs)判断脊髓功能,其中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不变为稳定,降低≥1个等级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判断ESS是否为影响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51.7±19.9)个月(12~8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无复发。至末次随访,17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10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稳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变累及脊髓节段、家族史、伴有颅内海绵血管畸形或多发ISC、术前mALs、病变横径比及矢径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S组较非ESS组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短[分别为(3.8±1.9)d、(10.7±4.7)d,P<0.05],且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的患者占比高(分别为13/15、4/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是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077,95%CI:0.011~0.521,P=0.009)。结论选择急诊挽救性手术可更好地改善进展型ISC患者的脊髓功能。且手术时机是影响进展型ISC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髓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海绵血管瘤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诊断并栓塞治疗。方法在大型C型臂数字减影系统导引下,穿刺股动脉,经股动脉置入导管行超选择肝动脉插管并造影,诊断明确后,给予碘油乳剂(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的混合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联合栓塞。结果随访半年,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瘤体缩小1/2以上5例,缩小30-40%2例。结论肝动脉插管造影对病变部位,可做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行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有良好的效果,症状完全消失,瘤体迅速缩小,疗效确切可靠,且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病人痛苦少、手术风险小、病程短、可重复治疗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瘤 肝脏 栓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介入疗法对肝海绵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今后临床对该病进行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肝海绵血管瘤的且采用肝动脉插管的介入式方法进行治疗的确诊病例30例。对其治疗结束,出院半年和3年的C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0例患者进过介入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术后的不了反应出现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出院后半年和3年的CT扫描结果也显示病变有进一步缩小,仅有1例后者的病变部位旁边发现了新病灶。结论采用介入疗法对肝海绵血管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期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中远期疗效十分理想,是临床上对于该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疗法,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标签: 肝海绵状血管瘤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对肝海绵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治疗,50例患者的肝血管瘤病灶均在一定程度的变小,在临床中没有出现极为显著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肝血管瘤 介入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脑干海绵血管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4例脑干海绵血管瘤显微手术切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发生术颅内出血2例,脑积水2例,颅内感染1例,气管切开4例,其中使用人工呼吸机1例,4例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术后14例患者中无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发生,围手术期因进食呛咳留置胃管2例,意识障碍留置胃管3例。5例患者同时出现一侧眼球活动障碍及面瘫症状,单纯一侧面瘫及眼球活动障碍各1例,1例患者长期昏迷,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应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充分评估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作出预见性、针对性护理,重视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干 海绵状血管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患者女,24岁,主因“右侧鼻腔通气差,间断流黄水1个月”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右侧上颌窦区、筛窦区压痛,右鼻腔外侧壁凸出一白色新生物,鼻中隔受压轻度左偏,肿物下方可见下鼻甲。鼻与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肿物,右鼻腔外侧壁骨质受压移位;增强扫描肿物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术前穿刺抽出新鲜血液,穿刺处渗血较多。患者于术前经右股动脉插管,接受双侧颌内动脉、面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

  • 标签: 上颌窦 血管瘤 海绵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型脊髓髓内海绵血管畸形(ISC)的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1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陀分院(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例)及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3例)收治的27例进展型I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首次急性发病至手术时间<3 d或反复发作后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7 d[即急诊挽救性手术组(ESS组),15例];另一组按常规时间手术(即非ESS组,1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包括复查脊椎MRI以判断病变是否残留或复发;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评分(mALs)判断脊髓功能,其中较术前提高≥1个等级为改善,不变为稳定,降低≥1个等级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判断ESS是否为影响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2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51.7±19.9)个月(12~8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病变均无复发。至末次随访,17例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10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稳定。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类型、病变累及脊髓节段、家族史、伴有颅内海绵血管畸形或多发ISC、术前mALs、病变横径比及矢径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SS组较非ESS组的发病至手术时间短[分别为(3.8±1.9)d、(10.7±4.7)d,P<0.05],且术后12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的患者占比高(分别为13/15、4/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SS是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保护性因素(OR=0.077,95%CI:0.011~0.521,P=0.009)。结论选择急诊挽救性手术可更好地改善进展型ISC患者的脊髓功能。且手术时机是影响进展型ISC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脊髓 血管瘤,海绵状,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结果 手术时机
  • 简介:海绵血管畸形(CCM)系由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良性血管错构畸形,其间无常实质组织。大量尸体解部研究显示,脑海绵血管畸形的发病率为0.10%-0.50%.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癎发作和脑出血,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脑出血病史,出血范围随累及血管数量的增加而逐渐扩大。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畸形 脑出血 遗传学机制 家族性 分子 细胞构成
  • 简介:目的探讨眼眶海绵血管瘤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模式.方法应用超声及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对52例眼眶海绵血管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眼眶海绵血管瘤的超声造影模式.结果52例眼眶海绵血管瘤患者中49个(49/52,94.23%)瘤体表现为典型的增强模式,在增强早期瘤体由周边开始增强并出现小结节突起,小结节突起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强度后造影剂增强幅度维持一个短暂的平台期,然后缓慢消退2个瘤体(3.85%)迅速不均匀增强,然后快速消退1个瘤体(1.92%)整体无增强.结论眼眶海绵血管瘤超声造影具有典型的"滚雪球"样增强模式,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眼眶 海绵状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海绵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总结患者CT及MRI诊断结果。结果(1)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略有差异,内型患者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圆形,MRI表现与瘤出血时间有关,多高T2信号、短T1信号;外型CT表现为哑铃型或椭圆形病灶,MRI为“葫芦”;(2)ROC曲线分析显示,MRI检测的灵敏度(76.2%)与特异度(78.3%)均显著高于CT检测的灵敏度(56.66%)与特异度(62.34%),但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1.21%)与特异度(88.78%)均显著高于单纯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颅内海绵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但均能作为颅内海绵血管瘤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更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目的总结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血管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7例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和手术结果。结果7例均表现为慢性双下肢麻木及无力,1例伴有神经根性症状;脊柱MRI显示6例病变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交界区;所有病变均达到手术全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单纯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血管瘤临床少见;主要表现为脊髓及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脊柱MRI示病变位于硬脊膜外脊髓背侧或一侧,且有经相应椎间孔向外生长的趋势;手术切除病变较为容易,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脊椎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血管畸形临床特征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延髓海绵血管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手术切除病灶,KPS评分对术前、术后及随访状况进行评估,统计分析影响呼吸、吞咽功能和预后KPS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全切除16例,术后平均KPS评分(57.5±15.3)。随访16例,时间3~169.3个月,平均45.2个月,随访平均KPS评分(68.8±30.7),均无再次出血。高位延髓病灶较低位延髓病灶者呼吸功能差(P=0.034),而年龄≥40岁者较年龄〈40岁者呼吸功能差(P=0.008);病灶偏中线一侧较病灶位于或接近中线者吞咽功能差(P=0.034);年龄≥40岁者较年龄〈40岁者随访KPS低(P=0.036)。结论延髓海绵血管畸形手术预后较好。对于年龄较大、高位延髓或位置偏中线一侧的病灶应加强围手术期治疗。

  • 标签: 血管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 延髓 血管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海绵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体表海绵血管瘤病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海绵血管瘤在超声上可表现为不规则实性包块,边界不清,无包膜,内可见低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彩色多普勒常无明确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稀少,加压探头时血流信号增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体表海绵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海绵血管瘤显微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对1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延髓海绵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3例均获得全切。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1例,同术前1例,加重1例。结论对有手术指征的延髓海绵血管瘤,应积极行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鞍旁海绵血管瘤MR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选取时间2013年1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6例鞍旁海绵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n=13)和实验组(n=13),对照组给予常规MR扫描检查,实验组则给予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对比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颈动脉内侧以及颈动脉外侧病变部位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其中对照组误诊脑膜瘤2例以及垂体腺瘤4例,P<0.05,并且对MR扫描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论针对鞍旁海绵血管瘤患者,应用MR检查对典型影像学特征的敏感性较高,但对于不典型疾病特征的诊断准确度较差,需辅助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严格掌握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以便进行疾病鉴别诊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 标签: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MR影像特点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性海绵血管瘤手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指导切除癫痫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于我院的有癫痫病史的单发性海绵血管瘤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其中38例患者在切除血管瘤后皮层电破中的尖波消失,19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瘤之后皮层脑电图中的尖波有所减少,扩大切除范围对周围组织进行切除,并反复监测切除后,尖波明显减少,3例患者在切除海绵血管瘤及致痫灶,并通过皮层脑电图反复检测反复切除后仍有慢波残留。术后5个月至1年内通过对本组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走访调查,其中Ⅰ级患者38例,占63.33%,Ⅱ级患者13例,占21.67%,Ⅲ患者7例,占11.67%,Ⅳ患者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85%。结论皮层脑电图监测在应对海绵血管瘤并伴有癫痫的手术过程中,能有效的定位病灶的范围,指导手术切除癫痫病灶,术后癫痫的发作率明显下降,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单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皮层脑电图 癫痫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