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正>时代的难题国内的危机现象简直是眼看着越来越多。对经济联系遭到破坏、生产下降和商品短缺已不必再说了。人们厌倦了种种政客作风、动荡不安,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着焦虑不安和愤恨。由于普遍的不负责任,和崇尚暴力,公正思想和兄弟情谊变得一钱不值。不少人感到迷惘,不相信任何事,不相信任何人。许多人良知泯灭,卑劣的禀性和极端主义的欲望被煽动起来。

  • 标签: 公正思想 极端主义 俄共 经济联系 危机 生活中
  • 简介: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文学形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发展瓦解了传统文学的权威,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如果依照以前的文艺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评判,就会发现这些标准已有较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审美不再是核心目的,新的情况急切需要我们去寻找合适的理论来解释当下的新现象。运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论,遵循经济基础-社会心理-观念的思想体系结构,可以对网络文学做出合理的解释。可以看出,在解释某一历史时期宏观的社会文艺现象时,马克思主义文艺心理学对时代精神和文化现象的阐释仍具有权威性。

  • 标签: 中间环节 社会心理 网络文学
  • 简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转折点。在他之前,人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只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部分;而在他之后,辩证唯物主义被当作马克思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则被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这一特殊领域里的应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 简介:乌里扬诺夫斯克,距离莫斯科875公里的一座城市。它因一个人而闻名。1870年4月22日,列宁诞生在这里。一百多年来,这个小城便与这个伟大的生命绑在一起。

  • 标签: 旅游业 旅游经济 旅游市场 旅游景点
  • 简介: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C小调前奏曲》(OP.3NO.2)是其钢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较详细地对这首乐曲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曲的演奏手法提出了见解.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 前奏曲 演奏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于一身,他的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巨大艺术意义的现象,走进俄罗斯音乐的历史。他的名字至今仍与俄罗斯艺术及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创作成熟期的两册《音画练习曲》(0P33和OP39)展示了其以丰富的生活联想、辉煌的技巧与高超的表现力相结合,这些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极高的美学价值,形成自己的风格,至今仍以优美和真诚感动着人们。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Serge RACHMANINOFF 1873—1943) 俄罗斯音乐历史 《音画练习曲》(OP33 OP
  • 简介: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极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众多,风格也不尽相同,在演奏方面也各具特色。本文对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伴奏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探讨。

  • 标签: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伴奏 特点
  • 简介:近年来,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与各种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校舍的安全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本文从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入手,从博尔诺夫危机教育思想的角度,论述中小学学校加强危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危机教育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危机教育 非连续性教育 博尔诺夫
  • 简介:摘要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对钢琴诗人肖邦极为推崇,因此付诸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创作了和肖邦数量相等的24首钢琴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写的音乐作品大多沉郁,哀伤,以小调为主,本文的升c小调前奏曲就是一个列子。将从作品的背景,结构,演奏技术等方面出发探索升c小调的演奏要领。

  • 标签: 前奏曲 背景 结构 演奏
  • 简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年已65岁的美国女作家兼记者海伦·福斯特(原斯诺夫人)闻讯后不禁心潮澎湃,迫不及待地准备重访中国。但一向依靠微薄的养老金度日的她,为筹措旅费,

  • 标签: 斯诺 政府 美国女作家 美国总统 尼克松 福斯特
  • 简介:留守儿童作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包括农村留守儿童,还包括城市留守儿童。本文从博尔诺夫关于空间的概念出发,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角度来分析留守儿童产生,以及他它们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 标签: 留守儿童空间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 简介:摘要作品《音画练习曲op.33之8》是由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与1911年创作完成,属于其音画练习曲系列作品的第七首,作品给人以平缓,宁静及哀愁的曲调。这首作品创作于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的中期,这个时期除创作音画练习曲之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钢琴前奏曲。本文主要从作品及作者的分析、曲式结构分析以及演奏分析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 标签: 音画练习曲 简析 曲式 演奏
  • 简介:《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篇幅长、难度大。执教者由挖掘文本到创设情境、联想体会,最后上升到自由创作场景,达到不但帮助学生养成仔细阅读作品并深入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理想的阅读姿态,同时还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教育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冲破思维的抑郁状态,在积极主动中获取知识。

  • 标签: 文本 想象 创作
  • 简介:诺夫,人称“泡爷”,子日茶的创始人,80后创业者,正在试图以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茶行业。初为创业者的李诺夫80后的李诺夫,不追求个性,相反,他更看重家庭与责任,拥有许多60后、70后身上的诸如坚韧、勤奋等特点,正因为这些,他早早就踏入社会,用10年完成了事业的最初积累。

  • 标签: 创始人 互联网 行业 思维 创业者
  • 简介: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曾发生多次争论。争论的内容涉及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实效性、严格党的纪律与保障党内个体权利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与保障少数的关系等问题,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内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他们的争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启示主要有:必须维护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明确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党的政治纪律。

  • 标签: 列宁 普列汉诺夫 权力 权利 党内民主
  • 简介:博尔诺夫是教育人类学的杰出代表,他对人与空间关系的揭示使我们意识到人作为个体的独特存在和教育肩负的神圣使命。本文通过对博尔诺夫空间观的阐释,分析了其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以期为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 标签: 博尔诺夫 空间观 学龄前儿童 家庭教育
  • 简介:九十年代以前,学界大体认王元化是学贯中西的文艺理论家。然学界大多忽略,真正纵贯王元化文论演化七十年的思辨方法,是源自前苏联的"日丹诺夫主义"。王元化撰于1939-1940年的《鲁迅与尼采》、《现实主义论》证明"日丹诺夫主义"是其初述文论的理论基点。以1943年为时间起点的"第一次反思",表明王元化开始质疑"日丹诺夫主义"有掩抑作家人格力量之嫌,但并未提升到方法论水平去否定"日丹诺夫主义",这就为其六十年代撰《文心雕龙创作论》时全线复活"日丹诺夫主义"埋下伏笔。1976年王元化从黑格尔美学觅得"知性不能把握美"与"情志"两大命题,本可在理论上一举掀翻"日丹诺夫主义"的文艺"本质论"和文艺"功能论",从而成为改写中国现代文论史进程的领军人物,但因其当年受囿于"日丹诺夫主义"的那块反映论哲学短板,故痛失历史机遇。

  • 标签: 王元化 文论方法 演化 日丹诺夫主义
  • 简介: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大师。他秉持"为社会而艺术"的口号,认为文学艺术可以促进社会的持续繁荣和不断发展,其理论的核心是艺术的功利性要大于审美性。20世纪20年代末他的艺术思想被翻译家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现代的文艺思潮。鲁迅、瞿秋白、冯雪峰三人则直接受到了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并付诸实践。因此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普式现实主义艺术对这三人的不同层面的影响以及三人对普式现实主义文艺观的理解。

  • 标签: 普列汉诺夫 文艺观 鲁迅 瞿秋白 冯雪峰
  • 简介:用纪录片的方式挖掘人性,首先要使影片具有真实性,并且在故事大胆、极端的前提下,强调事性偏离,体现超现实的美好。在用舞蹈影像呈现方式中,通过动作来表达情感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艺术追求。在人性挖掘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可能性、主观视角、个体挑战等方式的运用,都是影像的法宝利器。

  • 标签: 镜头 舞蹈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