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鉴定都柏林念珠基因型的方法。方法临床念珠分离自临床生殖器念珠病患者,45℃温度试验时几乎不生长,且其他表型实验结果也符合都柏林念珠特征。对41例临床念珠和1例白念珠标准株、1例都柏林念珠标准株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的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pyF10Ⅵ酶切后观察PAGE图谱。结果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后,39例临床�

  • 标签: 念珠菌鉴定 都柏林念珠菌
  • 简介:念珠为引起皮肤黏膜和系统性感染的常见机会性致病真菌,近年来宿主抗念珠感染免疫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念珠相关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前者包括主要模式识别受体Toll样受体(TLR2,4,9等)、C型凝集素受体(CLRs,包括Dectin-1,2,3,Mincle,DC-SIGN,DC-SIGN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蛋白样受体(NLRs,包括NLRP3和NLRC4等),与念珠胞壁相应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诱导固有免疫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易感性。适应性免疫方面,主要包括Th17,Th1和Treg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及Th17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突变与慢性皮肤黏膜念珠病易感性,并初步提出本领域的研究展望。

  • 标签: 白念珠菌 模式识别受体 固有免疫 TH17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硼酸对白念珠临床分离株菌株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加入0%、0.1%、0.15%硼酸(w/v)的Lee’sglucose培养基于25℃和37℃分别培养8株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观察各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状况。结果25℃培养条件下,0.1%的硼酸明显抑制白念珠生长,其中对HJ065的抑制效果最明显,0.15%的硼酸进一步抑制白念珠生长,并且SC5314、HJ058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随硼酸浓度增高而减弱。37℃培养条件下,硼酸对白念珠生长状态和菌丝生长能力的抑制效果较25℃更明显。相同培养条件下,硼酸对不同CAI重复数的白念珠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结论硼酸对白念珠临床分离菌株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明显菌株的差异性。其抑制作用与培养温度有关:表现为生理温度下抑制作用更明显。硼酸对8株白念珠抑制作用与CAI的重复数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白念珠菌 硼酸 耐受性 CAI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口腔念珠病患者,分为参照组(26名)和治疗组(28名)。参照组行制霉菌素治疗,治疗组行氟康唑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6.4%(27/28)显著高于参照组80.8%(21/26)。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氟康唑 口腔白念珠菌 临床疗效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株念珠。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念珠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群变化及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方法阴道pH测定采用精密pH试纸,阴道分泌物的群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乳酸杆菌的生物抑制作用采用混合培养法。结果念珠性阴道炎病人的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乳酸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而酵母的数量增加。乳酸杆菌在体外对葡萄球菌、肠杆菌、酵母有抑制作用。结论念珠性阴道炎患者会导致菌群失调,乳酸杆菌具有生物抑制作用,是阴道群的优势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阴道菌群 乳酸杆菌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检测白念珠体外抗氧化及调节转录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了解白念珠抗氧化机制在体外生长状态下的作用。方法选取白念珠标准株sc5314、3株临床分离保存株及7例临床念珠性阴道炎分泌物分离株(白念珠),接种培养鉴定为白念珠后,分别将体外SDB振荡培养2h、6h、24h、72h、120d的菌液(含未培养0h),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外各时间点抗氧化基因及抗氧化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t值比较法进行表达量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0h相比,体外6hSOD2表达增加7.47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基因2h及6h分别与0h相比P值均〉0.01,其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培养1d后各基因表达明显增加,CaHog1、CAP1、CAT及SOD5在第3天达最高,分别为24.23、3.34、33.64及14.72倍;SOD2在第1天达最高为68.95倍;CaSkn7在第5天达最高为7.21倍。经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显示SOD5第1天P值为0.013,其余基因表达P均〈0.01,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外界营养逐渐耗竭时,白念珠会动态加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以抵抗机体内、外产生的氧化压力,其中SOD2可能是最早增加表达的抗氧化基因,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的转录调节基因均有增加表达,提示3条抗氧化感受通路在适应体外营养限制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氧化压力反应 体外 基因表达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一定功率微波破坏霉菌的内部结构,抑制其生长和繁殖,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以达到治疗及预防复发的目的。方法治疗组由医生先用2%-4%碱性溶液冲洗阴道,然后用微波阴道特制探头套上避孕套缓慢插入阴道后穹窿,控制微波照射功率20W,20分钟,然后阴道上药硝酸益康唑栓150mg,每日一次6天一疗程。对照组所有操作均由患者自己行使,先用2%-4%碱性溶液冲洗阴道,然后阴道上药硝酸益康唑150mg,6天一疗程。

  • 标签: 微波理疗 念珠菌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念珠对我院医务人员手污染的情况,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按常规方法,对我院各临床科室的152名医护人员的双手随机进行了细菌学监测,标本培养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部分进行培养鉴定,部分细菌用VITEK-32和AT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取标本152份,共培养出真菌5种25株,污染率为16.45﹪,其中以白色念珠为主15株占60.00﹪,再次是热带念珠6株占24.00﹪,近平滑念珠2株占8.00﹪,克柔念珠1株占4.00﹪,光滑念珠1株占4.0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宣教,指导陪护或患者正确洗手,做到勤洗手,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 标签: 真菌 医护人员手 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念珠感染的病原分类及药敏分析。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改良纸片法测定标本分离的各类念珠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念珠感染中以白念珠为主(52.0%),热带念珠(17.2%),光滑念珠(10.1%),克柔念珠(9.4%),其他念珠(11.4%)。非白念珠感染呈上升趋势。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克柔念珠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其次是光滑念珠、热带念珠;非白念珠与白念珠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标本的念珠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临床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 标签: 念珠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细胞壁作为真菌中特殊和必须的细胞结构,相对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更加坚硬,难以用简单的方法使其充分破碎。因此,达到理想的破壁效果是白念珠研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提取白念珠RNA、DNA和蛋白质等细胞组分的过程中,为获得足量和稳定的实验样品。该文对多种白念珠破壁方法作一综述,以便为白念珠相关研究提供适用、高效的破壁方案。

  • 标签: 白念珠菌 细胞壁 破碎
  • 简介:念珠具有双形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为酵母相和菌丝相。调节双形态性的主要信号通路有Cph1调节的MAPK途径,Efg1调节的cAMP/PKA途径,Tup1介导的抑制途径,Rim101调节的pH反应通路等。这些通路控制着菌丝特异基因的表达,许多菌丝特异基因编码白念珠的毒力因子,因此菌丝相的致病性更强。

  • 标签: 白念珠菌 双形态性 调节通路 菌丝特异基因 致病性
  • 简介:几年前,袁女士患上了念珠性外阴阴道炎,时不时地出现外阴潮红、肿胀、瘙痒。经过治疗能好一段时间,但不久以后就又复发了。为此,袁女士跑了好几家医院接受治疗,但结果并没有大的改观。最近,袁女士找了一位权威专家,医生详细询问了袁女士的病情,并问她丈夫是不是包皮过长。

  • 标签: 念珠菌性阴道炎 包皮过长 药物敏感性试验 真菌培养 念珠菌感染 包皮环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尿液检查念珠的临床结果分析,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据材料。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2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112例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龋病病因复杂,最近分子微生物学研究表明,口腔真菌病原体念珠也参与了龋病发生和发展,其中白色念珠经常在低龄儿童龋的斑生物膜中和变形链球菌一起被大量检测到,并且在该疾病的动物模型中也已证实了其致龋性状。本文就白色念珠与低龄儿童龋的相关性,白色念珠在致龋生物膜中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对改进龋病风险评估方法和预防低龄儿童龋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低龄儿童龋 白色念珠菌 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