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1月22日,在美丽的青岛胶州湾畔,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邦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元钊郑重宣布,国内首创的、民族品牌的圆环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易圆净"上市,来自全国的易邦公司猪用疫苗经销商、百余家大中型养猪企业的代表和专家180余人在青岛鲁商凯悦酒店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这一时刻的到来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也让中国民族品牌——"易圆净"成为圆环防疫真正的一员,也为中国的养猪业带来了希望。

  • 标签: 猪圆环病毒 中国民族品牌 圆净 青岛胶州湾 养猪企业 养猪业
  • 简介:利用植物木质纤维资源发酵产乙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要达到工业生产仍然存在很多难题。最近在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善植物自身性状,以利于能源植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包括减少植物自身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含量、细胞中积累表达纤维素酶和木聚耱酶等的方法,使产生的生物质更利于降解利用。

  • 标签: 生物质 木质纤维素 植物
  • 简介:摘 要 微生物可以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基于此,介绍和探讨饲料用植酸酶、固氮微生物肥料以及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如微生物农药中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和杀虫抗生素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建议加强微生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明确确定研究重点,为后续革新生产工艺,调整研发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微生物 基因工程 农业产业化
  • 简介:在全国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理念下,笔者密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着重从教师自身诸方面因素深入探讨了高中生物新专题“基因工程”的全新教学体会。即,从如何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科学利用授课时间等方面提出了升华此专题教学效果的深刻思考。同时对教师自身及其在教育教学上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参考建议。

  • 标签: 基因工程 教学思考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骆驼和护士鲨等动物的体内发现了一种重链抗体。重链抗体和普通的抗体相比缺少轻链,仅有可变区,但依然保留了抗原结合能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重链抗体形成的单域抗体不仅保留了分子量小、物理稳定性高、容易表达等特性优点,而且亲和力高、不易聚集,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诊断。

  • 标签: 重链抗体 单域抗体 骆驼科动物
  • 简介:病毒的相互干扰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现象,即当人(或动物)受到第一次病毒感染之后,会干扰(或阻止)第二次病毒的再感染,1757年Isaacs和Lindenmarm证明这是由于第一次病毒感染时,产生了一个物质叫干扰素(Interferon),它可以干扰第二次病毒的感染。在这以前科学家已发现了磺胺和抗生素,对于细菌的感染产生了很好治疗和防范作用,但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当时仍束手无策,所以干扰素的发现就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希望能将它用之于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工程 分类 抗病毒药
  • 简介: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浙教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操作步骤和应用,但是对有些内容只是一笔带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自学和应试带来困惑。本文就基因工程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展,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基因工程

  • 标签: 基因工程 知识点 生物科技 比较系统 操作步骤 浙教版
  • 简介:基因为DNA中的一部分,只占整个DNA质量的2%~4%,却主宰着人类由生到死的整个生命旅程.基因工程是指人工使某特定基因(目的基因)经载体携带,进入某生物细胞并重组入其DNA分子中,经筛选、纯化、扩增,并使之表达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或对人类有益的生物性状的技术.

  • 标签: 医药卫生领域 基因工程技术 DNA分子 目的基因 生物细胞 生物性状
  • 简介: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加强其基因工程基因结构和生物合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合理改造,对增强其药物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基因工程修饰、必特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麦迪霉素的基因重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大环内酯 PKS 组合生物合成 聚酮
  • 简介:摘要:基因工程近些年来一直都属于生物学科之中的热门研究领域,在研究者不懈的努力下,基因工程可谓硕果累累、前景可观。高中生物教材里的基因工程专题内容也同时引入了一些前沿研究成果,新技术、新概念的介绍很多,使广大师生倍感兴奋。

  • 标签: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教学 疑难问题 探讨
  • 简介:基因工程概述”是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生物新课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也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热点、难点。本节涉及的基础知识多,技术难度大。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呢?我校生物组开了“基因工程概述”教学研讨课,课后教师一致认为这节课结合生产实践创设学习情境,成功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基因工程 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实践 生物新课程 案例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高性能聚合物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应用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但随着现代特种装备的操作环境条件日益严苛、使用条件越来越复杂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需求,使得人们慢慢注重高防护效果、多功能化聚合物的研发。目前传统聚合物结构设计方法主要为试错法,利用高分子学科原有理论、方法经验,通过调整研发原料单体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大量的平行试验,对制备出的聚合物进行表征检测,直至制备出满足终端用户使用需求的材料。这种研究模式因此被称之为“爱迪生模式”,类比当年爱迪生不断尝试,直至找到满足其实验要求的灯泡材料的案例。

  • 标签: 材料基因 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
  • 简介:【文章摘要】在基因工程的教学中,采用具体情境和经典例题结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各操作步骤,突破重难点,在解决情境问题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 标签: 情境例题  思维能力  基因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降钙素原(hPCT)原核表达载体,低成本、快速、高浓度、高纯度获取hPCT纯化蛋白,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制备质控品和参考物质奠定基础。方法将GenBank提供的hPCT编码序列经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人工合成DNA片段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以构建重组hPCT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 coli BL21感受态中,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诱导质粒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His融合标签纯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hPCT原核表达质粒,优化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浓度及诱导温度,最适IPTG浓度为0.2 mmol/L,最佳诱导温度为37 ℃。纯化后hPCT蛋白可通过临床检测,且稀释倍数与检测浓度间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85x+112.63,R2值为0.9975。结论成功构建重组hPCT的高效表达系统,重组hPCT蛋白纯度大、浓度高、生产周期短,有成为候选室间质量评价参考物质的潜力。

  • 标签: 降钙素 重组蛋白质类 质粒 质控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人CD55(hCD55)转基因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表达的hCD55对兔补体和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CDC)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来自同一品系的3头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敲除猪(GTKO)。其中两头猪转入了hCD55基因。根据三头猪PBMC表面hCD55表达水平,分为GTKO、hCD55低表达(GTKO/hCD55Low)和hCD55高表达(GTKO/hCD55High)猪。将3头猪的PBMC分别与灭活补体的混合人血清(20例份)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兔补体或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以及猪PBMC的抗体(IgM和IgG)结合水平。结果3头猪PBMC与人血清异种抗体的结合无明显差异。兔补体和人补体对GTKO猪PBMC的细胞毒均较高,分别为98.97%±0.50%和82.73%±3.20%。与GTKO组相比,低表达hCD55对兔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无明显抑制作用97.07%±2.25%比98.9%±0.50%,P=0.2267),而高表达hCD55对兔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有轻度的抑制作用(81.70%±5.86%比98.9%±0.50%,P=0.0355)。不同的是,低表达hCD55对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3.83%±3.53%比82.73%±3.20%,P<0.0001);高表达hCD55对人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较低表达hCD55有进一步抑制作用(2.79%±0.45%比82.73%±3.20%,P=0.009),使之达到阴性对照组水平。低表达或高表达hCD55对人补体介导CDC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对兔补体介导CDC的抑制作用。结论相较于传统使用兔补体的CDC技术,使用商品化标准人补体的CDC技术评价GTKO/hCD55基因工程猪细胞表面hCD55对受者补体激活的调节作用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对在异种移植走向临床后,建立能有效评估hCD55功能的CDC实验体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异种移植 转基因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的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的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的凝缩程度、与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的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的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基因工程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基因工程
  • 简介:作物种子蛋白是人类和牲畜日常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与肉类相比,植物蛋白质的营养品质往往不够完全,主要表现在禾谷类作物种子蛋白质中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低,而豆类和蔬菜类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半胱氨基酸等含硫氨基酸。采用传统育种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方面的成效不大,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进展为改良植物种子蛋白质营养品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线,目前已发展了几种在分子水平上改良作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包括内源蛋白质序列的修饰、同源优质蛋白基因的过量表达、异源优质蛋白基因的转移和表达、人工合成新蛋白基因、以及增加游离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等。本文重点从上述5个方面综述近年来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作物蛋白质营养品质的进展,并就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 标签: 作物种子蛋白 营养品质 必需氨基酸 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