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生命观念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之一。生命观念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多途径、多方面地渗透生命观念,帮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生命,以乐观的态度追寻生命。

  • 标签:   生命观念 人类遗传病 生物教学
  • 简介:摘要: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557917904例,死亡病例6358899例。COVID-19典型症状有发热、干咳和乏力,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COVID-19主要侵袭人体呼吸系统,关于其对生殖系统的长远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类生殖系统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类基因资源的跨国法律保护几乎是很多国家的热点问题。我国是人口基因含量最大,基因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无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国际纷争。因此,研究如何跨国保护问题迫在眉睫。要制定相关法律,控制基因的来源,保护资源拥有者的知情权,征得受访者的同意,强化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人类基因资源  国际社会  法律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B)初诊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入组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的61例初治MB患儿,检测初治时患儿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根据外周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将患儿分为高NLR组(≥2.07)21例和低NLR组(<2.07)40例。分析2组患儿无进展生存(PFS)和总体生存(OS)情况。若生存分析存在差异,则进一步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定量的差异,若存在差异,则分析NLR与其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生存分析发现,高NLR组MB复发率(38.1%比10.0%,χ2=6.879,P=0.016)和死亡率(19.0%比0,χ2=8.154,P=0.011)高于低NLR组。高NLR组患儿的PFS中位时间(12个月比19个月,χ2=9.775,P=0.002)和OS中位时间(19个月比20个月,χ2=8.432,P=0.004)短于低NLR组。2组患儿临床特征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NLR组T淋巴细胞[(67.93±6.37)%比(73.38±8.08)%,t=2.886,df=48.865,P=0.006]、T辅助细胞(Th)[(30.86±5.53)%比(34.29±7.44)%,t=2.037,df=51.981,P=0.047]、T抑制细胞(Ts)[(27.39±5.50)%比(30.84±6.58)%,t=2.164,df=47.581,P=0.035]的百分比均低于低NLR组。NLR与T淋巴细胞(r=-0.303,P=0.018)、Ts(r=-0.260,P=0.043)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初治时NLR较高的MB患儿预后相对较差,这种预后差异可能与T淋巴细胞、Ts等免疫细胞相关。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免疫 预后 生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巨噬细胞极化对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5例2010~2015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慢性移植物失功(CGD)受者的移植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对照组),采用常规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样本中CD68、CD206和iNOS mRNA;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刺激小鼠血管周细胞系,采用免疫印迹、细胞荧光的方法检测周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分别构建血管周细胞与M1型或M2型巨噬细胞联合培养模型,采用免疫印迹、细胞荧光、PCR等方法检测周细胞中α-SMA和PDGFR-β的表达。结果在CGD受者的移植肾组织中观察到显著的CD68+iNOS+的M1型巨噬细胞浸润,而CD68+CD206+细胞未显著浸润,且CD68、iNOS、CD206 mRNA在CGD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CGD移植肾组织中,α-SMA和PDGFR-β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α-SMA和PDGFR-β双染的细胞浸润于CGD受者移植肾间质中。体外实验中,TGF-β1可刺激小鼠周细胞中α-SMA和PDGFR-β升高(P<0.05),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免疫印迹和细胞荧光中均可见M1型巨噬细胞可在体外促进小鼠周细胞中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相关指标升高,而M2型巨噬细胞无法促进周细胞发生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结论M1型巨噬细胞极化可能通过促进周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促进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 标签: 肾移植 巨噬细胞 慢性移植物失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40层细胞工厂(40-layer cell factory, CF40)工艺培养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 PHK)细胞,优化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用不同浓度新生牛血清培养不同接种密度PHK细胞,比较各组PHK细胞数量,确定CF40工艺的PHK细胞接种密度和新生牛血清浓度。通过对比CF40和15 L转瓶采用不同新生牛血清的PHK细胞培养情况,比较两种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对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定对CF40的选择性。结果CF40工艺的最优条件为PHK细胞接种密度6.1×105 ml-1、新生牛血清浓度6%。CF40工艺对新生牛血清的选择性较低,能比转瓶工艺更稳定地培养更多的PHK细胞。4个厂家CF40培养的PHK细胞数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对CF40选择性低。结论采用CF40可以制备出满足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要求的PHK细胞

  • 标签: 细胞工厂 原代地鼠肾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循环系统中的特殊肿瘤细胞,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启动环节,而其存活与种植离不开部分特殊的存在形式及具有双向作用的相关免疫细胞。探究循环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成为近几年肿瘤诊断、免疫治疗与评价预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CTCs与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的关系以及其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就近几年循环肿瘤细胞的研究情况作简要概括,以期为肿瘤的预后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 作者: 郑学超 霍明月 裴超帅 王建涛 张萌 陈英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唐山 063000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张家口 075132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石家庄 050011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的研究中探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过程中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的效果。方法:在此次的研究当中,选取的是来我院进行治疗并且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同时还选取了20例健康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健康对照组,对这两组样本人员都通过CD146以及及三种CD分子标记法进行检测,来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的分析,探究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过程中使用流式细胞术的作用。结果:此次试验当中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人员使用流式细胞术单种CD146以及三种CD分子标记法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人员的外周血CECS进行比较,患者组的都比健康对照组人员的数据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循环 内皮细胞 立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M0型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为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例或正常皮肤组织3例石蜡标本分离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与佛波酯诱导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后形成的M0细胞共培养,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外源性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情况。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存在以CD163+(M2)为主的巨噬细胞聚集,相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M0细胞表达更多TNF-α;流式细胞内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32%和29.52%。外源性TNF-α刺激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胞外基质(Ⅲ型胶原α3,COL3A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1,FN1),波形蛋白表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表面标志CD86和CD163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促进巨噬细胞TNF-α表达,反过来促进自身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

  • 标签: 瘢痕疙瘩 共培养 原代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人类精子库的安全体系直接关联精子库的运行正常性和授精项目的生殖安全性,与子代的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息息相关。我国人类精子库已正式运行20余年,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安全问题或风险,须予以重视和防范。本文阐述了我国人类精子库运行涉及管理安全、生殖安全和遗传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或风险,并就人类精子库安全体系建设的可能方向提出见解,包括加强职能部门及医疗机构对人类精子库的支持及监管力度,加快建设人类精子库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人类精子库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信息化、人工智能及基因测序等新技术在人类精子库的应用等。重视人类精子库安全体系的建设,防患于未然,对实施高质量的男性生育力保存,保障辅助生殖项目的生殖安全和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和深远社会影响。

  • 标签: 人类精子库 安全风险 安全体系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DNA测序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作为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一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进步和分辨率的提高,分子诊断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同时进行染色体筛查及小的基因片段缺失和重复检测,对于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降低多胎率和畸形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常用PGT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比较基因组杂交阵列(aCGH)、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侧重,存在诸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还要关注技术进步带来的伦理问题。

  • 标签: 分子诊断技术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摘要:智能大数据分析是大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AI)时代不断发展的模式。对有组织的数据的分析非常成功,但使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人类行为变得具有挑战性。社交媒体数据包含大量非结构化格式的数据源,其中可以包括喜欢、评论、推文、分享和观看次数。社交媒体数据的数据分析成为Dailymotion等公司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些公司拥有数十亿的日常用户和大量的评论、喜欢和观看。

  • 标签: 人类行为,大数据,人工智能,ApacheSpark,分析
  • 简介:摘要:大地湾遗址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多彩,研究价值高,是我国新世纪考古学的独特遗址。大地湾文化价值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属于新时器时代的开端,出现了许多“我国最早”。这里的先民最先开始使用彩陶,这里也是西北最早的农业种植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彩绘地画,彩陶器物上出现的符号,疑是最早的文字的滥觞。大地湾文化遗址是研究仰韶文化起源发展的重要根据。此外,遗址建筑和彩陶对研究甘肃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发展变迁,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地湾遗址 彩陶 仰韶文化 遗址建筑
  • 简介: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逐渐被发明与发展,辅助人体肢体动作,提升人体运动水平,帮助进行肢体训练。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机械穿戴设备,在其研究中,应用了人体仿生学、人体结构工程等方面内容,实现人与智能型机器人的有机结合,来满足人体进行肢体运动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外骨骼机器人为出发点,阐述目前的外骨骼机器人的种类,并从与外骨科上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方面出发,介绍与其研发有关的关键技术,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外骨骼上肢机器人 类型 技术
  • 简介: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逐渐被发明与发展,辅助人体肢体动作,提升人体运动水平,帮助进行肢体训练。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机械穿戴设备,在其研究中,应用了人体仿生学、人体结构工程等方面内容,实现人与智能型机器人的有机结合,来满足人体进行肢体运动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外骨骼机器人为出发点,阐述目前的外骨骼机器人的种类,并从与外骨科上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方面出发,介绍与其研发有关的关键技术,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外骨骼上肢机器人 类型 技术
  • 简介: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逐渐被发明与发展,辅助人体肢体动作,提升人体运动水平,帮助进行肢体训练。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机械穿戴设备,在其研究中,应用了人体仿生学、人体结构工程等方面内容,实现人与智能型机器人的有机结合,来满足人体进行肢体运动的需求。基于此,本文以外骨骼机器人为出发点,阐述目前的外骨骼机器人的种类,并从与外骨科上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方面出发,介绍与其研发有关的关键技术,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外骨骼上肢机器人 类型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