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群痴呆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4~5岁痴呆患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年龄组逾1/3者患有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1zheimerdisease,AD)是所有年龄组痴呆性疾病中的最常见类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学标志 影像学 进行性神经变性病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莱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pH值,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值在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 标签: 中华苦荬菜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摘要:微生物是高等学校生物的重要基础或学科。这是基于微生物基础和技术的现代先进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微生物也是农林业生物发展和现代化的基石之一。鉴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微生物将对人类现在和将来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检验医学是近几十年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鉴于微生物和免疫学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很高,通过标准化综合检测方法不断提高临床标本的检测和鉴定能力。为了提高微生物和免疫在形式化中的重要作用,简要分析了微生物和免疫检验现状,并提出了实际措施。

  • 标签: 微生物学检验 免疫学检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学组就如何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流程和性质,选择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评估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采取降低风险的针对性措施和有效性评价制定本共识。希望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参照执行,切实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检验过程 生物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遵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临床微生物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教材以“临床微生物导论”作为桥梁,保证教学从医学微生物向临床微生物过渡。本教材的临床细菌、临床真菌和临床病毒等三篇是主体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微生物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性性和微生物检验等四方面,其中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本书的特色。根据临床要求,强调了标本直接检验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篇可在临床专业实习阶段,结合国内外的进展与本医院的实际状况进行消化。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 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 教材
  • 简介:摘要今年来,由致病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逐年上升,传统微生物检测手段存在检测周期长、特异性差等缺点,因此建立快速、高特异性的致病菌检测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几种基于分子生物的鉴定方法在食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测 基因探针 PCR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程优化后的教学效果.方法通过更新教学实验平台仪器设备器材,重组实验课程安排和改进实验课内容的方法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结果解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均衡学员实验课授课时间,提高实验课授课质量.结论改善和优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实验课程实验条件及实验内容能够大大提高学员实验成功率,提升平均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实验课程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实验课程在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对分子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及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促进分子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水平,提高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 实验 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时应用分子生物技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腹泻患者26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见肠道致病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检测时将样本分成两份,一份利用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检测,另一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结果: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原微生物培养方法(P<0.05)。结论:在检测病原微生物时,分子生物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荧光定量RT-PCR技术操作更为便捷,且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原微生物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麻疹(measles)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没有疫苗之前死亡率一直很高。该病由麻疹病毒(MeV)单链引起。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的角度对麻疹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介绍。

  • 标签: 麻疹病毒 基因组 N H蛋白基因 感染
  • 简介:摘要内皮素是一类具有强烈缩血管活性的细胞因子,其受体分布广泛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内皮素具有促细胞增殖和调节体内多种活性物质释放等一系列生理作用。内皮素作为一种血管活性多肽,在心、脑、肺、肾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 标签: 内皮素 生物学活性 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珠子参开花习性,传粉方式及探索提高结实率的方法。方法:在珠子参开花期定株观察记录其开花习性;通过4种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确定珠子参的传粉方式;采用叶面施肥、喷施微量元素硼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探索提高珠子参的结实率。结果:珠子参其开花习性与同属植物人参、西洋参、三七相似;其传粉方式为常异花授粉植物;分别喷施0.5%的KH2PO4溶液,0.1%和0.25%的硼砂水溶液,50mg·L^-1和100mg·L^-1的赤霉素溶液、20mg·L^-1的6-苄胺腺嘌呤溶液,可使珠子参的开花结实率分别提高15.76%、15.46%、16.97%、14.67%、14.32%及10.0%。结论:该研究为珠子参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珠子参 开花习性 授粉方式 叶面施肥 结实率
  • 作者: 胡淑娴 张文佳 胡竹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650504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眼科研究所 云南省眼科疾病预防防治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021,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省眼科研究所 云南省眼科疾病预防防治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021
  • 简介:摘要羊膜作为生物膜其保存成本较高,无法持续地对创面输送细胞因子等。羊膜相关制品保留羊膜的一定特性,弥补其不足,为羊膜制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拓宽了道路。羊膜相关制品的基础为羊膜匀浆。本文将羊膜匀浆液生物特性(低免疫原性、抗免疫反应、促进伤口愈合、抗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抑制瘢痕形成、抗菌和抑制癌细胞生长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30-134)

  • 标签: 羊膜 羊膜匀浆液 生物特性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热疗主要作为肿瘤传统治疗的辅助疗法成为研究热点。热疗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或通过破坏肿瘤血管抑制其进展,同时热疗还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反应,从而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多种效应相联合共同影响肿瘤的进展。深入了解肿瘤热疗的生物机制有利于开展新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对热疗杀灭肿瘤的生物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肿瘤/热疗 免疫机制 细胞凋亡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近年来角膜生物力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其研究的深入,逐渐产生了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力学生物。力学生物是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中的力学过程与生物学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角膜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各种疾病、手术等会导致其受力环境的改变。力学刺激会对角膜组织和细胞产生生物影响,对此进行研究对于认识和理解角膜的生理病理过程、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现对近年来角膜的力学生物研究现状及相关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角膜相关力学生物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角膜 生物力学 力学生物学 力学刺激 力学-化学转导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是切除肿瘤所在的肠管及相邻肠系膜。然而,肠系膜切除的最佳面积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最适宜范围仍存争议。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目前主要有2种转移学说:Halsted转移模型和Fisher转移模型。Halsted转移模型认为肿瘤转移途径是从原发灶开始转移到肠旁淋巴结,再到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最后发生远处转移。而Fisher转移模型则认为肿瘤转移可能随机发生在肿瘤早期。如果Fisher转移模型成立,那么传统结直肠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只是确定肿瘤分期的一个步骤,无法改善患者预后。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和肝转移灶源自原发肿瘤不同细胞亚群,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可以在早期结直肠癌中被检测到。因此,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迈向生物外科。生物外科,是指在精确诊断的同时依据肿瘤基因分析或分子免疫检测结果施行外科治疗,通过改变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生物及临床研究证据用于指导结直肠癌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笔者以临床实践结合文献分析认为:结直肠癌生物外科尚处于初期,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揭示,生物外科势必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生物学外科 手术 进展
  • 简介:随着人类对太空环境的涉足,有关空间生物和空间医学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与地面环境相比,太空环境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极端温度、高速运动的尘埃和微流星体等因素。微重力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因素,成为空间生物和空间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及重点。有研究表明,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如骨丢失、肌肉组织代谢与形态功能改变、免疫系统及功能改变等。

  • 标签: 微重力 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