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7月至9月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东郊汉森寨九街坊黄河机械制造厂12号住宅楼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元代壁画墓,并在《文物》2004年第1期上发表了《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墓》的发掘报告,其中的一幅《乐图》为研究元代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和元代乐在西北地区的流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 标签: 西安市 壁画墓 散乐 考论 文物保护 发掘报告
  • 简介:2000年年初,笔者撰写《永明书学研究》长文,对南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的八种书学著述进行钩稽、评析,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书学研究的真正自觉,或者说书法理论批评的真正自觉,是在“永明书学”,她不愧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批评史上最为灿烂的篇章。现在看来,拙文还有一个严重的遗漏,即马澄《逸少正(镇)书目录》,这是书法著录的专著。当时笔者未能确断马澄此篇到底是写于齐代还是梁代,还有对古代书学体系中书法著录这种特殊门类重视得也不够,以为这种体例在保存书家、书作的史料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书法观念、书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似乎没有太大的价值。现在笔者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古代书学研究中的观念、思想、理论,不是像现在某些书法理论的宏论那样,是从什么儒道释的经典中派生出来的,而是书学研究在解答书法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时逐渐升华、凝炼而成的。话说回来,儒道释作为古代书学研究的文化背景与思想资源,肯定会对书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 标签: 书学研究 书法理论 抽象 梁代 升华 著述
  • 简介: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素有“大唐诗国”之誉,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就有一千三百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歌,唐诗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朝代更迭、世境巨变,但时至今日唐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 标签: 《全唐诗》 音乐表现力 《琵琶行》 散论 诗歌发展 文化遗产
  • 简介:试论中国音乐中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相对西方音乐,节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唐大曲的结构就是“——慢——中——快——”,节拍在其间不仅占据着其它任何一种节奏的两倍分量,还担负着开头与结尾的重要使命;中国民歌中最有魅力...

  • 标签: 文化内涵 “空白” 中国音乐文化 节拍 模糊思维 时空结构
  • 简介: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的发掘为近年来考古研究的一大热点,关于其中乐舞壁画的研究成果尤其丰硕。对于其壁画内容,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乐(故本文称其为乐图)。2013年4月,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在宣化古城北的山麓下、距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约1000米处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已被破坏的壁画墓,并集体撰写了《河北张家口宣化辽金壁画墓发掘简报》一文,发表于《文物》2015年第3期上。

  • 标签: 壁画墓 散乐 辽金 考论 发掘简报 文物保管
  • 简介:廖勤俭安徽东至人。中国国家工美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工作室助理导师,中国美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民族美术》执行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院副院长,北京西山兰亭画院副院长,溪山五子成员。

  • 标签: 艺术精神 勤俭 散论 沉香 协会会员 副院长
  • 简介:清代戲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見戲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見戲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

  • 标签: 清代 方志 戲曲史料 學術價值
  • 简介:樱花飘飞的四月,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来到东京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新的环境,新的人事让少女应接不暇。而那珍藏已久的暗恋之情一次次牵引她去往武藏野书店,寻访心仪已久的高中同学山崎。对卯月而言,成绩不佳的自己能和他就读于同一所大学实乃爱的奇迹。

  • 标签: 物语 都市化 北海道 同学 樱花 东京
  • 简介:期待视野与视野融合影视欣赏心理论陈晓云杭州大学影视戏剧研究所一在影视欣赏过程中,观众的整个心理机制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态度进入特殊的期待状态,其典型特征是实用、功利的日常意识的中断。对此,各国理论家有种种不同的称谓,格特沙克称之为“留心”,贾莱特称之为...

  • 标签: 期待视野 视野融合 影视作品 欣赏心理 观众 叙事角度
  • 简介:通过考证蔡元培在上海美专运作及发展中的事功,指出上海美专的私立性质决定了其经费的不确定性,这也就造就了刘海粟等上海美专办学者不得不屡屡“折节化缘”的外在印象。由此可见,清高的洁身自好无补于事功的拓展.看似低俗的奔走权门换取的是成就教育的光耀亮色。

  • 标签: 蔡元培 上海美专 教育运作
  • 简介:卓筆長鋒、有心(也有無心者)的特性在北宋的形成以及被蘇軾黄庭堅等接受,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這種筆制,與蘇軾本人單苞據案、低下傾斜的執筆運筆姿勢,共同影響了其書風的形成與'偃筆'的産生。或緣于此,與米芾相比,蘇字點畫更顯豐厚、結字更顯扁平,'戈''撇'等筆畫形態更具特殊性。

  • 标签: 蘇軾 散卓筆制 書風
  • 简介:关于琴曲《广陵》流变的考证和研究,文章作者已有十考。在主持编写教育部课题《中国古琴指谱乐符字典》的过程中,通过广泛接触历代琴书,从中辑出琴曲《广陵》的材料,文中共考证了"辣"、"卩"等14个谱字。

  • 标签: 琴曲 《广陵散》 指法
  • 简介:引笔者在《青绳兆域注连为场——中日古代演出空间文化论(一)》一文中探索了顽强地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造域渴望。人类不但为自己造域,也在为神灵造域——一个在人神咫尺间的、可以亲眼窥视的,甚至可以进行人神沟通的神圣的空间。恰恰是这个人造的圣域,肇始了演艺空间的雏形。有趣的是,人类并不满足于单纯地为礼拜神灵而创

  • 标签: 中演出 交响中 文化散
  • 简介:三宅喜重:电视剧导演出身,今年春季大热的《我的恐怖妻子》便由其执导,三度执导有川浩的作品(《阪急电车》《雨树之国》与剧集《县厅招待课》)。讨论作品:《阪急电车》(2011),有川浩小说电影化的首部作品,描绘全程15分钟的电车上平凡人的离合悲欢。冈田惠和改编剧本,中谷美纪、户田惠梨香、宫本信子主演。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看起来似乎都没有太强的故事性,但这也刚好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特点。

  • 标签: 电车 改编剧本 电影化 作品 电视剧 故事性
  • 简介:剪纸竹丝绣画帘(文中简称绣帘)起源于清末,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清新古雅,独具一格,这种时髦的民间艺术品曾是旧时家境殷实富豪人家的装饰品。六七十年代,绣帘在青田风行一时,只是如今,这种曾经在一代人心里留下记忆和印痕的绣花工艺,已经掩藏在城市建设的尘烟中,渐行渐远。

  • 标签: 工艺美术 民间艺术品 六七十年代 民族风味 地方特色 城市建设
  •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逐渐呈现风格多样化的趋势,受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影响,中国作曲家们也不断尝试用新的音乐语汇创作更具本土风格的作品。在如此形势下,徐振民坚持以自己真实内心感受的“新浪漫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人文理念进行创作,他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调性音乐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继承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同时又不完全依附现代作曲技法及手段来创作。因此,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观察到一种独特的中国特色与魅力,形成了鲜明的“徐振民式”音乐风格,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及艺术性。本文以徐振民交响音诗《枫桥夜泊》为研究对象,对作品呈现出的“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以试图进一步剖析作品的创作特色及创作风格。

  • 标签: 徐振民 枫桥夜泊 主导动机 展衍 散点结构
  • 简介:2014年10月8日,由广州美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共同主办的“点——多元的视觉艺术与设计实验”展览开幕式在澳洲南澳大学举行,应南澳大学邀请,我校副院长兼策展人赵健带领参展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南澳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院长MadsGaardboe、副院长JaneLawrence、SimonBiggs、ChristineGarnaut、美术馆策展人GregoryDonovan等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此次展览是两校继2009年及2011年之后第三次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为配合此次展览,笔者做了《母语文脉中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题学术讲座.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设计实验 视觉艺术 态度 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当代艺术
  • 简介:古琴曲《广陵》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其主要原因是该曲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特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陵》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古琴曲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的调式安排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主题;而《广陵》的文化内涵则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人民反抗暴政的歌颂以及对于魏晋时期社会矛盾的深刻揭露。同时,古琴曲《广陵》也展现了魏晋名士嵇康个人超凡的音乐造诣。

  • 标签: 古琴曲《广陵散》 演奏特点 文化底蕴
  • 简介:运用移动视点,打破一个视域的界限,采取漫视的方法和多视域的组合,将景物自然的、有机的组织到一个画面里,这是中国画的点透视。点透视的运用可以使画家将有连续、迁移性的景物,按主观愿望将心中的山水组合在一个画面中,成为一种意境。在这里画家可以不分时间、光线、位置、甚至季节。在画中营造出一种可居可游境界。

  • 标签: 散点透视法 中国画 塞尚 移动视点 主观愿望 迁移性
  • 简介:由上海电影集团、上海海象文化、上海智尊影视联合投拍的电视剧《儿女情更长》于3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儿女情更长》延续了《儿女情长》的亲情主题,同时紧扣时代脉搏,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牵,细述童家6兄妹15年后各自面临的家庭悲喜,传递出"风雨再大,家不能"的感人信条。在传统家庭观念日渐式微的当下,

  • 标签: 儿女情 电视剧 亲情 讴歌 家庭观念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