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结节性甲状腺肿是指以甲状腺组织过度增生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出现结构、功能改变为特征的甲状腺结节性肿大。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心医院行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 1日观察组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5.13%(2/39)较对照组 23.08%(9/3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精细化护理 术后并发症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围麻醉期处理和对母婴产生的相关影响。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术的60例重度妊高症患者为例进行研究,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而研究组则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和统计新生儿的健康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时间为61.5±11.1min,而参照组为228.6±31.4min;参照组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为16例(53.3%),而研究组出现6例(20.0%),以上经对比P<0.05。在新生儿的健康评分中,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度妊高症患者在行剖宫产术时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因此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而腰硬联合麻醉经对比更优于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反生率更低,更利于母婴健康,可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度妊高症 剖宫产术 围麻醉期 母婴健康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就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早期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可有压迫症状和转移症状。目的探讨延续性照护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160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宣教,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延续性照护。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 (ICI- Q- SF)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 3个月的尿失禁情况。采用 1h尿垫试验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漏尿量。结果护理后,两组 ICI- QSF评分低于护理前,观察组 ICI- Q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护理后,两组漏尿量少于护理前,观察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结论延续性照护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的严重程度。

  • 标签: 前列腺癌 延续性 术后尿失禁 干预效果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全方位护理是临床重要护理模式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生理等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目的 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2 月于中心医院 就诊的 66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每组 33例。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基础上接受全方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积极感受、总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考组,疼痛不适、昏迷状态、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评分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05)。参考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正常率分别为 57.58%(19/33)、 81.82%(27/33)。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正常率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全方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心理。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 心力衰竭患者 负面心理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源于神经上皮肿瘤,颅内肿瘤的 40~50%,是颅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的调查和分析高级别胶质瘤( HGG)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对患者与相关护理者的作用。方法选择中心医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间, 41例符合条件的Ⅲ~Ⅳ级术后 HGG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采取 2月的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采用改良 FACTO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41名患者和 45名家庭护理者完成调查结论。对于护理的一般意见、提供的临床护理知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处理方面,很有帮助的分别为: 82.9%、 87.8%、 58.4%、 61.0%(患者); 84.4%、 86.7%、 73.4%、 53.3%(家庭护理者)。延续的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现在患者的情绪改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的生理状态、社会 /家庭健康和功能健康的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调查,从 1分“很差”到 10分“非常优秀”的系列排次,评 8分人数最多。对家庭护理者心理调查结果主要反映在焦虑 /抑郁,其它因素为经济负担增加和精神生活的限制。结论对 HGG患者术后的延续性护理有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延续性护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调查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急性的脑循环障碍所导致局限的或全面的脑功能缺损的综合征。目的分析棉棒涂擦刺激法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10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 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和观察组(棉棒涂擦刺激法护理),各 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误吸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指标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予以棉棒涂擦刺激法护理能避免患者误吸,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利于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困难 并发症 干预效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颅脑是人体中较为脆弱且免疫力最低的一个部位,特别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外界异物和病原菌可直接通过创伤口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并且颅脑手术过程中也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产生严重后果,也是重型脑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 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 11例治愈, 5例有效, 3例好转, 2例无效, 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 82.61%,死亡率为 8.70%,住院时间为 (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 1例 (4.35%)出现再感染, 1例 (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发展快,而在积极抢救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再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针对性护理 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最常见、最严重且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出血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发病时患者突感头晕或头痛,重者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死亡率极高,其昏迷程度和清醒时间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关系密切。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1月中心医院收治的 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意识障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意识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意识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模式 脑出血 意识障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而且病情越严重,其胃肠功能障碍也越明显,再加上剧烈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使用、病情的不稳定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的 探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使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3例。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方案为伤后经鼻胃管持续泵入康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所有患者均治疗 2周。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 GO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感染、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糖代谢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治疗后, 2组患者血清 IgA、 IgG、 IgM和补体 C3、 C4以及 Th1/Th2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使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益生菌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改善预后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其病情急而重、变化快,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若护理人员监测力度不够大,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患,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 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42)与对照组( n=42),观察两组急性期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各并发症患者比例为 4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92.86%( 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负面情绪 满意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脑膜瘤是由蛛网膜细胞或无脑膜覆盖的组织器官演变而成的,多数为良性肿瘤,少数有恶变的可能。脑膜瘤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对脑膜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膜瘤手术患者 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术后 2周焦虑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7d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 2周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的预见性干预有助于缓解脑膜瘤手术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膜瘤 预见性干预 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因其脑组织发生大范围损伤,故除脑梗死一般症状外,亦多伴颅内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进而增加脑疝发病风险,进一步威胁患者预后。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建档顺序将中心医院 80例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患者 (2016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 (并发症、病死 )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0.0%与对照组 17.50%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无病死病例,与对照组 2.50%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专业度及护理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伴发脑疝术后可取得显著护理效果,虽尚无直接数据证实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但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脑梗死 集束化护理 脑疝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本文探讨了快速康复外科( FTS)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 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 LC,观察组在 FTS理念基础上行 LC;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24 h两组 C反应蛋白( CRP)、空腹血糖( GLU)、皮质醇( COR)及白介素 -6( 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3 d两组的 CRP、 GLU、 COR及 IL-6水平与术后 24 h比较降低,观察组 CRP、 GLU、 COR及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FST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 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 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 142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 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症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1±1.2) h和住院时间( 7.9±2.6) 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 6.8±2.4) 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 97.18%)要高于对照组( 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症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 ,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对出院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至 2018年 12月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出院脑卒中患者 160例,将单日出院患者纳入观察组( 80例),双日出院患者纳入对照组( 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定期电话随访,比较 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 1、 2、 3个月时 ADL评分。结果  2组出院时、出院后 1个月时 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出院后 2、 3个月时 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 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 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观察组 ADL评分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可改善出院脑卒中患者 ADL,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脑卒中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西格列汀对其血压、动脉僵硬度、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本院2021年1月-8月收治的84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两组,A组(n=42)用常规治疗,B组(n=42)用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B组比A组治疗后的收缩压、baPWV、内皮素1更低,体现差异(P<0.05)。结论使用西格列汀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治疗效果更佳,可推广。

  • 标签: 【关键词】西格列汀;糖尿合并高血压;血管功能
  • 简介:【摘要】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30%~ 40%。目的 分析全面护理应用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9例。对照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围手术期内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