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5
/ 2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鑫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颅脑是人体中较为脆弱且免疫力最低的一个部位,特别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外界异物和病原菌可直接通过创伤口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并且颅脑手术过程中也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产生严重后果,也是重型脑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11例治愈,5例有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2.61%,死亡率为8.70%,住院时间为(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1例(4.35%)出现再感染,1例(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发展快,而在积极抢救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再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重型脑外伤;针对性护理;颅内感染;护理措施;死亡率

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较常见且严重的损伤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外伤事件发生率正呈现逐年增长的形式,其不仅致死致残率高,由脑外伤引起的并发症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颅内感染是脑外伤救治难题之一。据统计,重型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的几率高达3.5%。一旦并发颅内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目前已有学者研究认为,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显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现回顾性分析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与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35.51±6.8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摔伤5例,打击伤3例,重物砸伤2例,坠落伤2例,其他2例;合并存在颅底骨折12例,开放性脑损伤7例,脑挫裂伤4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3~5分10例,6~8分13例。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术前:根据患者的外伤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如开放性外伤者应首先清创,闭合伤口以预防外界细菌侵入造成继发性感染;观察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是否合并贫血、休克等症状,及时给予补液、输血等对症治疗,术前常规进行抗生素皮试,掌握患者的抗生素药物敏感情况;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及时给予正确疏导,缓解其消极情绪,取得信任与配合。②术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引流管情况,及时纠正引流管不良事件,定时监测患者体温及颅内压情况,遵医嘱给予降温、降颅内压措施。加强基础护理,每日呼吸道管理、翻身拍背、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定时进行膀胱冲洗,促进其排尿功能恢复,按时活动患者下肢,防止压疮。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住院时间,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根据脑脊液和细菌学检查结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针对颅内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颅内感染病灶面积缩小>90%,临床症状均已消失,脑脊液和细菌学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颅内感染病灶面积缩小50%~90%,症状明显缓解;好转:患者颅内感染病灶面积缩小30%~49%,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死亡: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23例患者中11例治愈,5例有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2.61%,死亡率为8.70%,住院时间为(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1例(4.35%)出现再感染,1例(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

3 讨论

3.1 病情检测 

通常重型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内接受治疗与护理,实行24h监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重点观察患者体温、瞳孔、脉搏与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另外重点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升高,该现象是颅脑损伤后最主要致死原因。一旦发现颅内压升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头部抬高30°;②亚低温治疗;③充分给氧,可使呼吸无效腔与气道阻力明显减轻,同时还可改善脑缺氧状态;④早期适当减少常规护理频次,如翻身、吸痰等;⑤避免腰穿,防止颅内压骤降。本组23例患者中仅有1例因颅内压升高导致死亡。

3.2 引流管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需连接各种导管、引流管。护理人员在监护导管的过程中应严格坚持无菌操作。颅内引流管要定期消毒灭菌,禁止人为晃动引流管,导致液体回流引发逆行性感染,妥善固定;对烦躁患者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液情况,包括引流液性质、量及颜色,发生血性引流液或其他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切勿逆向挤压管道。患者头部放置无菌治疗巾,每日视情况更换,保持术区敷料干净整洁,及时倾倒引流袋内引流液;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撤除引流管,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因素。

3.3 脑脊液漏的护理 

脑脊液漏是因颅脑损伤导致硬脑膜与蛛网膜破裂使得脑脊液从损伤裂缝中流出,形成脑脊液漏。目前已有研究证实,脑脊液漏是颅内感染的主要诱因。因此临床还需重视脑脊液的护理: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抬高床头,借助脑组织重力作用压闭漏口,并防止脑脊液逆流;每日清洁鼻腔和外耳道,禁止对鼻腔做任何动作,如擤鼻、挖鼻等,禁忌经口鼻吸痰、鼻腔吸氧或安插胃管等;加强口腔护理,每日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本组患者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继发颅内感染,病情严重。

3.4 功能锻炼 

重型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者在长时间的卧床治疗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因此,有效的康复锻炼也必不可少,术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静脉血栓及其他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锻炼前应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对语言沟通困难者,可运用实物演练。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措施,11例治愈,5例有效,3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61%,但仍有死亡患者。对此,临床在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感染患者治疗时,除精湛合理的治疗方法为必备之外,针对性护理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操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防止病情恶化,进而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万小菊.探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2):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