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多数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集中在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而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环流对调节地球气候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在270万年前,地球北半球的冷却和大陆冰川的积聚与海洋环流的变化一致,大西洋深处的二氧化碳和热量被从北到南输送到太平洋中释放。

  • 标签: 海洋环流 气候变化 《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 地球气候 气体含量
  • 简介: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于气候变化主题的特殊性,本刊特色体现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与交叉,所发表的论文涉及气象、水文、农业、林业、生态、环境、能源、人体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 标签: 气候变化 核心期刊 中国气象局 学术刊物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 简介:通过分析1978—2013年三北(东北、西北、华北)防护林建设区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变化与植被生态质量的相互关系,以及1961—2013年我国主要草原区气象要素变化与草原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指出2000年以来北方降水增多导致三北防护林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持续好转,且2000年以来在降水增加、生态工程实施的情况下,北方草原生态恶化的局面有所改变。进一步根据RCPs排放情景和预估的我国未来气候变化,指出未来30~60年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利于巩固和扩大三北防护林和草原生态建设成果,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但气候增暖会增加森林和草原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和频率。在对策上,指出应充分利用北方气候暖湿化的正效应,加快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北方草原生态恢复;同时加强防护林和草原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工程 影响 对策建议
  • 简介:在理论上对大气湍流进行3维卷积封闭,建立了描述平均量的统计平流扩散方程,其一维形式同于Transilient理论。使用该封闭建立了简化气候模型,数值试验表明该模型相空间有4个螺旋吸引子:两个问冰期、冰期和深冻冰期。该系统对气候参数敏感,在吸引子间跳跃,准周期为万年到百万年,伴有数十年准周期波动。该研究得到了以下3个主要成果:

  • 标签: 气候变化 大气湍流 3维卷积封闭 大气平均量
  • 简介: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水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同时,大气污染对疾病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与高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关系,对疾病发生是否有共同的作用,还存在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气象对疾病的作用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象 疾病研究
  • 简介:利用1951—2014年丹东地区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丹东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4a丹东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5℃;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呈非对称增长;平均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冬季下降幅度最大。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减少趋势明显,春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 简介:本文用西宁(代表城市)、大通(代表乡村)30多年气候资料序列,计算并分析了城乡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差值的长期变化,揭示了西宁市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日益显示出"热岛"、"干岛"效应的存在。对城市发展的4个主要因子与城市气候效应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表明,城市发展因子在城市气候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 干岛效应
  • 简介: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组织全世界几百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气候总的趋势是变暖的,全球地面气温上升了0.3℃到0.6℃,如果人类不有效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将持续变暖,在未来40年至50年内全球平均温度如每10年上升0.2℃,

  • 标签: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人类 世界气象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气候 气温上升
  • 简介:日本政府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列为环境各项战略之首。早在1997年内阁就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本部”,1998年4月28日颁布了世界上首部气候变化的专门法律《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

  • 标签: 战略框架 应对 对策 日本政府 问题 世界
  • 简介:利用1951~1990年4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中国昆明(25°01′N,102°41′E)地区的气候变化时间序列进行了多重分维计算与分析,并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标签: 气候 多重分维 太阳活动 混沌
  • 简介: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的转让与升级,在发展中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巴厘路线图”中的重要议题,在对国际技术协议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评价了国际技术协议内在的价值与局限性。最后对国际技术协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国际技术协议应当着眼于通过促进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让,推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更深层次的南北合作,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为中国如何参与国际技术协议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国际技术协议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青岛地区气候和动物物候观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和动物物候变化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1986-2016年青岛地区蚱蝉始鸣期表现为小幅波动变化,蟋蟀的始鸣期则呈先显著推迟后显著提前的变化趋势,青蛙和家燕的始鸣期均有显著推迟的趋势。以上4种动物的绝鸣期均显著提前,间隔期均明显缩短。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岛地区气温表现为显著增温趋势,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降水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对4种动物物候期的影响最大,有利于4种动物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家燕始鸣期的推迟;蟋蟀和青蛙的物候期对气温有明显的响应,蚱蝉和家燕对气温的变化不敏感;风速的减小有利于蚱蝉、家燕绝鸣期的提前和间隔期的缩短,但却导致青蛙绝鸣期的推迟和间隔期的延长。多种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决定了动物物候期的变化。除气候条件对动物物候期变化的影响之外,动物之间食物链的制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物候变化有影响。

  • 标签: 气候变化 物候变化 始鸣期 绝鸣期 间隔期
  • 简介:最近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埃里克·里格诺特研究卫星图像资料时发现,九十年代以来,南极的派恩艾兰冰川,正以每年约8km的速度迅速融化。这一迹象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仍在继续。人们自然会十分关心:未来气候的命运。温室气体的影响前景早在1861年富利叶(Fou...

  • 标签: 气候变化 未来气候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纵横谈 地质时代 石炭纪
  • 简介: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北冰洋地区(包括北冰洋海水和海冰区以及周边陆地和岛屿积雪冻土区)受到极大的重视,因为在全球变暖中,北冰洋的变暖和海冰融化是最引起注意的问题之一。因此,气候模式对北冰洋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评估以及对未来的预估,受到极大的重视,本文将综述近些年这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CMIP 海冰 全球变暖 集合平均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气候变化的现状及其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分析城市园林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面临的挑战,包括极端高温、暴雨、干旱、风暴等现象对植物和景观的破坏。接着探讨城市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影响方面的实践策略和创新方法。

  • 标签: 气候变化 城市园林 极端气候 适应性管理
  • 简介: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气候变化的客观认识以及对已受到或将受到这种风险影响或损失可能性的评估与判断,主要从气候变化风险事件认知、风险源认知、风险后果认知以及风险责任认知四大方面进行评价。广州城市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源的认知普遍高于气候变化风险事件的认知。公众对气候变化风险后果的认知程度较高,“危机子孙后代的”、“灾难性的”的风险后果认同率最高,政府、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最大。公众气候变化风险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为有效开展公众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 标签: 气候变化 风险事件 社会公众 城市居民 认知研究 广州
  • 简介:我国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科学传播状况引人关注。依托“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科学普及”问卷调查,首先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科学传播现状,接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科学传播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传播 经济 低碳 问卷调查 科学普及
  • 简介:前一本书描述了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气候政策的新态度和新思路,第二本战略性研究专著的内容来自2009年1月由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组织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会议讨论了什么样的研究和技术需求、趋势以及障碍会影响2025年的海洋学问题。与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围绕美国海军和海洋战略,制定了到2025年的时间表。

  • 标签: 美国海军 气候变化 海洋学 科学院 联邦 重构
  • 简介:本文介绍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关于气候变化、生计和贫困研究的认知.研究者采用生计透镜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与多维角度的贫困之间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作为“威胁放大器”,对于贫困人口及其生计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同时强调了气候变化可能产生新的贫困人口类群.通过对气候变化政策响应的综述,得出气候变化政策响应通常并不能使贫困人口受益的结论.

  • 标签: 气候变化 生计 贫困 生计透镜 不平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