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对比胃肠手术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抽签分组的方式对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28例患者为1组,在手术后,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而将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较短,并发症明显较少,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胃肠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效果更佳,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足底热敷按摩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h后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平稳即给足底热敷按摩,每日2次,每次10min。对照组则按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结果2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腹胀发生率、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χ^2值分别为10.8、12.3,P值均小于0.01),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足底热敷按摩可促进胃肠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提前,预防术后腹胀,使正常饮食较快恢复。

  • 标签: 足底热敷按摩 肛门排气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分析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 70例,按护理方式分对照组 (35例接受常规护理 )和研究组 (35例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状况,研究组甲级愈合率 85. 71%高于对照组 62. 86%(P< 0. 05),乙级愈合率 8. 57%、丙级愈合率 5. 71%比对照组 22. 86%、 14. 29%,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研究组并发症率 5. 71%低于对照组 31. 43%(P< 0. 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 (P< 0. 05)。结论胃肠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胃肠道手术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在慢性胃肠疾病中的影响 。方法:在 2018 年 3 月 13 日 至2019 年 6 月 20 日 期间选取对照组 54 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 54 例 慢性胃肠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均进行各项资料调查和 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结果:观察组睡眠状态差 ( 70.37% ) 、负性应激事件 ( 35.18% ) 、强迫 ( 75.92% ) 、焦虑 ( 74.07% ) 、抑郁 ( 77.78% ) 、工作(劳动)紧张率 ( 59.26% ) 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负面情绪( OR : 3.5698 ; β: 1.2324 )、睡眠状态( OR : 4.8456 ; β: 1.1084 )、负性应激事件( OR : 3.2614 ; β: 1.6354 )、工作(劳动)紧张( OR : 4.5846 ; β: 1.4145 )是导致 慢性胃肠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诱发慢性胃肠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还需注重相关疏导 。

  • 标签: 社会心理因素 慢性胃肠道疾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实施胃肠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有效性。方法: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5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32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针对B组33例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胃肠手术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胃肠手术患者干预后的术前焦虑评分、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胃肠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给予优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减少术后一系列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增进护患沟通,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优质护理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T影像组学预测胃肠间质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CT影像组学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这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肿瘤位置位于胃部,10例患者位于小肠部位。其中有2例患者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脏转移,经过CT检测后,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同,即20例良性,潜在恶性6例,恶性4例。结论:CT影像组学能够精准的预测胃肠间质瘤病理类型,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量应用和推广。

  • 标签: CT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类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AI)作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验证AAI-丙泊酚全程闭环靶控输注(CLTCI)静脉麻醉在胃肠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则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胃癌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21例,随机分成闭环靶控输注组(CLTCI组,n=60例)和开环靶控输注组(OLTCI组,n=61例)。CLTCI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AAI为麻醉深度反馈指标,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随AAI的值自动调节以维持AAI在15~25,开环组由麻醉医生根据AAI的变化和临床经验手动调节丙泊酚靶浓度以维持AAI在15~25。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T 1)、插管即刻(T 2)、插管后5min(T 3)、切皮(T 4)、术中探查(T5)时的HR、MAP。结果OLTCI组在T2、T3、T5各时间点HR、MAP均显著高于CLTCI组(P

  • 标签: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丙泊酚 闭环靶控输注 胃肠道肿瘤手术
  • 简介: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年来,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我院收住的恶性肿瘤病人也呈明显的逐年上升之势,尤其近5年,从2005年的839例,上升到2009年的1415例,增长了68.7%。其中肺恶性肿瘤,是收住比例最大的一种,5年当中占全部住院恶性肿瘤病人的19%,一直排列第一。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病例统计分析 住院 恶性肿瘤病人 2009年 人类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癌消灵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化疗治疗,治疗组则应用癌消灵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癌消灵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放、化疗治疗。

  • 标签: 癌消灵 治疗恶性肿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测定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检测的妇科肿瘤患者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良性肿瘤患者34例的血清CRP含量极微,均为阴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1例中,血清CRP阳性的有18例.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较高.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上增加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设定为实验组,每组39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度。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度,发现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相关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改善程度以及治疗依从性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方案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护理效果 人文关怀
  • 简介:CA—50是多种上皮类恶性肿瘤的一种糖类抗原,是一种广谱的肿瘤标志物,自1987年陈智周等人引进建立CA—501RMA技术以来,该技术被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对10种常见肿瘤进行检测分析,并做客观评价,供临床参考。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正常人对照取自健康查体正常的人群,病例来自93年7月~94年10月间门诊和住院病人,诊断均经临床病理证实。1.2药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提

  • 标签: CA—50 IRMA 恶性肿瘤 糖类抗原 上皮 阳性率
  • 简介:目的对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构成分析,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男性(587例)比女性(212例)多见,男女之比为2.77: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40岁以上所占比例高,尤其是60~79岁的比例[61.2%(489/799)]明显增高,80岁以上比例[3.5%(28/799)]降低.肿瘤发生部位前3位男性为胃、肝脏和食管,女性为胃、肝脏和直肠.结论799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胃癌、肝癌居多,临床分期以中、晚期为主,应加强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防治,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肿瘤 消化系统 构成分析
  • 简介:老年人甲亢起病多隐匿,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较易误诊,现将我所收治1例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9岁,因食欲减退、消瘦4个月,一周内明显加重,于2007年8月15日来门诊。病人近4个月来无诱因出现食欲减退,进食减少,体重明显下降,约20公斤,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伴身体、肌肉软弱无力、站起困难、少汗、恶心、未吐、无多饮、心悸、易激,时有便秘。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查体:Bp16/11kpa,神志清楚,精神淡漠,恶液质状态,眼球不突出,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

  • 标签: 淡漠型甲亢 恶性肿瘤 误诊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恶性肿瘤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共计选取64例患者参与实验,均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并且在入组后将患者分配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融入恶性肿瘤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NHL的4%-20%。发病部位以胃部多见,其次为小肠、回盲部,结肠和直肠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PGIL致梗阻性黄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腹部手术是临床针对胃肠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但也会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主要是肠内容物无法在肠道中保证通畅性,会为患者带来排便障碍,因此而产生呕吐、恶心、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现探析胃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7月初-2022年6月底期间接收的60例胃肠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23.33%明显高于研究组的6.67%,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胃肠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说明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道 术后 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