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对比多层螺旋CT和X光片两种检测方法,以寻找最优的检查方法为目标,为肠梗阻放射诊断提供更好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通过腹部X光片和多层螺旋CT检测同时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并将两种方法和患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肠梗阻患者的最终检查率。结果:通过两种方式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光片的检出率。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和X光片检查均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但是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光片的临床检测率,在临床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梗阻 多层螺旋CT X光片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是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原因。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少见,甚至罕见,我们遇到二尖瓣钙化致二尖瓣狭窄1例、多发性骨髓留致假性二尖瓣狭窄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 瓣环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的理想的,操作简便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采用结肠代食管,结肠与上段食管吻合治疗小儿全食管瘢痕狭窄5例,对结肠代食管的几种吻合术作一比较。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期手术成功,无吻合口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年,均进食正常,患儿发育正常,结论:小儿食管瘢痕狭窄首先手术重建食科,而结肠上颈段食管吻合优于其他方法,更适合于小儿。

  • 标签: 食管瘢痕狭窄 结肠代食管 上颈段食管吻合 小儿 食管重建术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6月~2007年9月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52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倒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均达到15ml/min。其中6倒术后行定期尿道扩张1-3个月。随访1—2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排尿通畅,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损伤小,效果肯定,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激光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梗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减压法)和手术治疗。传统的保守方法是依据肠狭窄、闭塞的程度,采取单纯禁食水或胃管留置并用。胃管留置只能引流出胃内容物,其减压效果有限。肠梗阻导管法是将导管(肠梗阻专用导管,见图1)经胃、十二指肠,越过Treitz韧带插入空肠,导管随着肠蠕动,并可以达到梗阻部位,

  • 标签: 肠梗阻 胃管留置 导管 肠蠕动 常见 肠狭窄
  • 简介: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饮食习惯与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迅速增高,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目前平均为58岁;60%~7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8%~29%继发肠梗阻,75%的结直肠梗阻发生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占结直肠疾病急诊的85%[1]。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疽的超声与MRCP征象。方法统计梗阻性黄疸5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超声与MRCP资料。结果诊断为肿瘤40例,结石13例,炎症3例,均有相应的超声与MRCP征象。结论超声与MRCP结合,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最佳手段。

  • 标签: 超声 MRCP 诊断 梗阻性黄疸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所致的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得出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0年 2013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患者 32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对 3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术后检查结果均显示为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出现感染或者肠梗阻症状,随访 6-10个月均未再现肠梗阻。结论 急性阑尾炎所致肠梗阻,具有其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掌握其特点及诊治方法,及时诊断并行手术治疗可以得到满意效果。【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并发肠梗阻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7岁,因反复上腹不适、返酸30余年,呕吐1月入院。近1月体重减轻约10kg。查体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声.余阴性。化验:三大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示:白蛋白36.88g/LNa^+133mmol/L,K^+25mmol/LHBsAG(一)。B超示:肝内多发钙化灶,胆囊腔缩小,胃内大量液性内容物,胰脾未见异常。胃镜提示:肠梗阻。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T改变。上腹部CT提示:

  • 标签: 胆囊 胃瘘 结石性空肠梗阻 病例资料 上消化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在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本院68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基于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分别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分别是94.12%与2.94%,对照组分别是76.47%与17.6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而疾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

  • 标签: 肝胆结石 胆管狭窄 手术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因其易导致腰腿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中老年患者 经皮椎体形成术 神经根受压 护理 治疗
  • 简介:良性支气管狭窄是长期困扰呼吸内科和胸外科医生的一大临床难题。2002年4月-2004年12月,作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支气管成形术对14例良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良性支气管狭窄 球囊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患者应用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1到2021-1期间从我院选取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患者共计86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给予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和狭窄切开)和观察组(n=43,给予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一次性取尽结石率以及解除输尿管狭窄率。结果:较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高(P

  • 标签: 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超声诊断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时间段内接收的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颈动脉采用超声诊断,可有效检测有无狭窄以及闭塞现象;观察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所选取的42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轻度狭窄13例(30.95%),中度狭窄18例(42.86%),重度狭窄5例(11.90%),闭塞6例(14.29%)。结论: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可有效检测患者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闭塞 超声诊断 价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期间使用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1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动脉狭窄术后患者采取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腹膜后疾病如炎症、结核所致纤维化导致梗阻性肾病,曾有报道,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包绕输尿管,导致梗阻性肾病、肾功能衰竭者鲜见报告,本文报告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导致梗阻性肾病1例: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高血压5年,持续性腰痛伴乏力1月,4天前出现尿闭。于1993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BP24/22kPa,贫血浮肿貌,双肾区叩痛,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者 致纤维化 持续性腰痛 肾区叩痛 特殊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肠梗阻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1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55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本次小肠梗阻疾病诊断参考,合理展开多层螺旋CT扫描操作,对采用多层螺旋CT完成小肠梗阻程度以及部位诊断情况加以分析,对其病因准确率展开临床探讨。结果:对于本次研究收治的55例小肠梗阻患者完成多层螺旋CT诊断后,属于回肠梗阻患者31例,属于空肠梗阻患者18例,属于十二指肠梗阻患者6例;通过临床手术证实,54例患者诊断正确,达到98.18%(54/55)的诊断准确率。就小肠梗阻程度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后发现,55例患者中,属于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17例,属于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18例。通过临床手术证实,53例患者诊断正确,达到96.36%(53/55)的诊断准确率;对小肠梗阻原因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后发现,55例患者中,肿瘤患者10例,炎症患者6例,肠扭转患者2例,肠粘连患者34例,腹外疝患者3例;无外伤性小肠梗阻、先天性小肠梗阻以及血运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通过手术证实,55例患者中,肿瘤患者10例,炎症患者5例,肠扭转患者1例,肠粘连患者35例,腹外疝患者2例,先天性小肠梗阻患者2例;无血运性小肠梗阻以及外伤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结论:临床针对小肠梗阻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期间,多层螺旋CT诊断方式的有效应用,可就小肠梗阻程度以及位置进行明确诊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小肠梗阻手术治疗发挥的指导价值显著,可促进小肠梗阻患者诊治水平的显著提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梗阻 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粘连性肠梗阻(AIO)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63%。粘连性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腹腔粘连带压迫肠管或既往有腹腔内的感染、外伤、出血、手术等。近年来肠梗阻的病因有很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逐年上升。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 老人 人口老龄化 临床表现 排气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