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高龄胆总管结石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99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ERCP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黄疸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2.88、1.54、2.54、2.67、6.65,P均〈0.05);研究组的IL-1、TNF-α、IL-6等炎症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3.73、13.43,P〈0.05);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6%(P〈0.05)。结论高龄胆总管结石应用ERCP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高龄 胆总管结石
  • 简介:目的探讨恙虫病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集中收治的70例恙虫病患者,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肝功能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在70例患者中42例(60%)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轻、中、重度损害者分别占81%、14%和5%。所有病人给予病原治疗和护肝治疗后痊愈。结论恙虫病并发肝损害为一过性病变,且病变较轻,愈后好。

  • 标签: 恙虫病 肝损害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大肠癌的基本形态、病变部位、年龄分布、病理类型及内镜诊断要点。方法对13年来经内镜诊断的大肠癌20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早期癌6例,进展期癌203例。病变部位:脾曲以下占68.9%、横结肠3.9%、肝曲以上23.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2.5岁,40岁以下23.4%,40-70岁67.9%,70岁以上8.7%。组织学以腺癌居多数。结论内镜仍是目前准确诊断大肠癌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右半大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大肠癌发病高峰年龄在40~70岁,且在这一年龄段中呈均匀分布。组织学类型以腺癌占绝大多数。

  • 标签: 大肠癌 内镜诊断 病变部位 腺癌 回顾性 经内镜
  • 简介:我院儿科每年秋冬季收治的患儿多为腹泻病,且患儿年龄偏小,大便性状多为急性黄色水样.且常见肠外合并症。今于近年病例中随机抽取80例,分别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病 临床分析 病毒性肠炎 患儿 常见 大便
  • 简介:目的:提高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疗效。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7例,术中及术后病理确诊19例,其中术中漏诊4例,占21.1%。随访33例,术后半年内死亡19例,1a以上8例,2a以上5例,5a以上1例。结论:原发性胆囊癌预后较差,5a生存率3%,术后平均生存期约11个月。强调早期诊断治疗避免漏诊的重要性。

  • 标签: 胆囊癌 误诊原因 临床表现 手术方式 病理分期 发病原因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按年龄和病因分组,比较各感染人群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肝衰竭发生率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老年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青壮年组(P〈0.05),白蛋白水平低于青壮年组(P〈0.05),住院天数高于青壮年组(P〈0.05);按病因分组中,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及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住院天数亦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结论戊型肝炎患者以青壮年和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多见,老年、乙型/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和戊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重,但预后均尚好。

  • 标签: 戊型肝炎 散发性 临床特点
  • 作者: 张连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19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16期
  • 机构:仁怀人民医院,贵州仁怀564500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多模态对胰腺肿块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影像学分析,研究采用组多学科多模态影像学分析,观察2组患者胰头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点(包括多期强化特征等)、边界;肿块区及周围是否存在囊性灶,邻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包括有无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脾有无转移、肾筋膜有无增厚等。结果:研究组胰腺肿块形态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肿块钙化、坏死囊变、分叶征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多模态对胰腺肿块具有良好影像学鉴别与诊断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多模态;胰腺肿块;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2年我院共收治126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病因。结果126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病因中胆道系统疾病占32.5%。酒精中毒占28.6%。特发性占20.6%,其它病因包括自身免疫疾病、急性胰腺炎、外伤和遗传等。胆道系统疾病中以胆囊结石为最多见,其次为胆管结石和胆囊炎。结论我国慢性胰腺疾病的病因,以胆道系统疾病为主,而酒精性因素有上升趋势。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作为胰腺疾病的病因正渐受到重视。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胆道系统疾病 病因学 胰腺疾病 病人 特发性
  • 简介:盐酸纳曲酮是目前防止阿片类药物依赖复吸的唯一一种药物,而一般戒毒方法在自愿戒毒机构很难成功接受纳曲酮治疗,结果其复吸率高达90%~99%,而使用纳曲酮治疗后,半年保守率可达20%~30%,如何尽快使用纳曲酮防止复吸,是目前药物依赖治疗专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我们使用全麻下药物拮抗脱毒(UROD)的方法治疗海洛因依赖30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阿片类药物依赖 海洛因依赖 拮抗治疗 全麻 盐酸纳曲酮 自愿戒毒机构
  • 简介:本文统计分析我院传染科1992年至1997年10月间死亡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资料,以了解该类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可能的防治方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传染科从1992年至1997年10月间共收治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1450例,诊断标准以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死亡原因分析 慢性重型肝炎 脑水肿 肝性脑病 传染科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序列测定法检测65例HBVDNA阳性的HCC和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在6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B型16例(24.62%),C型49例(75.38%);在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型42例(58.33%),C型30例(41.67%),肝细胞癌患者C型感染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x^2=15.91,P〈0.05);在肝细胞癌患者,B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0.12±8.91岁,C型为42.24±11.23岁(t=1.68,P〉0.05)。在B型感染者中男性14例,女性2例,C型中男性43例,女性6例(x^2=7.27,P〉0.01)。结论HBVC基因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DNA 基因分型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又称肝脑变性)是1912年由英国神经学家wilson首先发现的,所以又叫做Wilson病,1912年正式命名为肝豆状核变性。本病是一种可治的铜代谢障碍引起脑、肝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系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本病属少见病,多为隐匿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10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24例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铜代谢障碍 少见病
  • 简介: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疾病,约占1/4,其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穿孔组甚至可达7%~9%^[1]。我院自1993—01/2003—01共收治急性阑尾炎1427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切口感染仍是困扰外科医师的一大问题,现就手术操作、缝合方法、术后用药等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 切口感染 手术治疗 外科急腹症 并发症
  • 简介:背景:结直肠癌术后肠梗阻(POI)并不罕见,其影响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减缓预后。目前关于POI危险因素的研究甚少。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发生PO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1月~2013年3月于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采集18项POI可疑危险因素,筛选POI发生相关因素,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187例患者纳入研究,31例(16.6%)发生POI,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史、白蛋白水平、直肠肿瘤、回肠造瘘与POI的发生相关(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COPD史、回肠造瘘是结直肠癌POI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