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确立护理本科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大纲,并分析其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定教师标准化病人(TSP)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的培训大纲及具体培训内容。结果确立了TSP及SSP培训大纲内容及其权重。结论咨询专家对培训大纲合适程度及重要性的评价较为一致,培训大纲客观可行,为TSP与SSP应用于教学及OSCE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学生 护理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病人模拟
  •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式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 心理行为干预 综合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实施结构化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为起止时段,以80例T2DM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研究,各组为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前提下试验组实施结构化糖尿病教育。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满意度对比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T2DM 结构化糖尿病教育 自我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疾病治疗中使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所取得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8月份至2021年8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50例大便失禁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25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每日肛周护理次数及肛周皮肤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重度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预防中使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失禁性皮炎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大便失禁 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 失禁性皮炎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中应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伊犁州友谊医院乳腺甲状腺科收治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年轻患者进行研究。共选择60例,手术时间为2022年1~6月。以手术时间分组,1~3月患者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4~6月患者为干预组,30例,联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专用量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FACT-B量表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得分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 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 创伤后成长 生命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式家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100例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结构式家庭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家庭护理的应用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构式家庭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及感染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针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实施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环境管理各情况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感染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率,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三维质量结构 手术室 护理管理 感染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式护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共8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护理干预,另纳入40例为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构式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脊柱骨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以问题为中心 结构式护理 脊柱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将 结构化 沟通模式 应用到 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 , 观察其 在 护理交接班各方面 的作用。 方法: 制定急诊抢救室交接班 SBAR 报告模板,成立 培训小组,对抢救室护理 人员 实施理论知识和操作培训 演练 , 并指出问题所在及应对方案, 对比护理 人员 在实施结构化沟通模式前后的 交班质量。 结果: 应用结构化沟通模式后,护理 人员 的交班质量和接班质量均明显提升,当 P < 0.05 时为 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 结论: 结构化沟通模式 的应用 规范了急诊抢救室护 理人员 床边交接的内容及流程 , 提升 了 交接 班 的 质量; 提高了抢救室医护 之 间病情汇报水平, 使 医护之间建立 了良好的 协调合作关系, 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降低 ;培养了抢救室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还提高了其对于患 者 临床症状的判断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的医疗服务;提升 了 抢救室护理人员 的自信心和职业价值感 及 社会认可度, 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BAR 沟通模式 急诊抢救室 护理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对高血压病人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的患者40例,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使用常规、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两种方式展开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高血压结构化与教育课程的方式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展开干预,患者的依从性得分、收缩压、舒张压等均优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实施高血压结构化治疗与教育课程,对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均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高血压结构化治疗 教育课程 高血压 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信息系统的结构化护理记录在脑卒中患者护理病历书写中具备信息共享、护理质量提升等能力。方法:以护理病历书写原则为分组标准将2022年1月至次年1月覆盖范围内的患者护理病历依次分裂至序列A(n=40,实施常规记录)与序列B(n=40,实施基于信息系统的机构化护理记录)。依次测度两组护理记录用时以及书写错误事件构成比。结果:以序列A为对照标准得出序列B护理记录用时更短(P<0.05),同时护理病历书写错误事件构成比更低(P<0.05)。结论:结构化护理记录可系统性、全面记录患者信息,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同时支持了有关医疗决策,为制定更符合患者特点的的护理计划提供了坚实基础。

  • 标签: 脑卒中护理 结构化护理记录 信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结构式心理护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的50例样本,来自2022年7月-2023年5月,,接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样本完成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基础护理,观察组试试结构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比较血压、心率水平(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水平控制效果更好,结果比较(P<0.05)。护理前比较心理评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有效改善,评分相对更低,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结构式心理护理进行干预,能够帮助病人有效的控制好血压水平,缓解各种负面情绪,提高质量、护理的依从性。

  • 标签: 结构式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的结构式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循证的结构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基于循证的结构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结构式护理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在降低晚期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3-2020.7收治的晚期肺癌的患者7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应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堵管率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堵管率低于参照组中心静脉堵管率,P

  • 标签: 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 晚期肺癌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医院内收治的急诊抢救室患者作为样本,回顾样本共80例,回顾时间选取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组别区分支持以随机电脑等量法为准,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交接班)、观察组(交接班中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组内容量40例。比较急诊抢救室交接班质量、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交接班质量更高、信息完整性更全、交接平均时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结构化沟通模式 急诊抢救室 交接班 交接班质量 信息完整性 交接平均时间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口腔黏膜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鼻咽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发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结构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

  • 标签: 结构化护理 鼻咽癌 放疗 口腔黏膜
  • 作者: 徐光碧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4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洪湖镇卫生院,重庆长寿401223
  • 简介:目的:研究结构和心理授权联合教育模式在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院内收治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结构和心理授权联合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结构和心理授权联合教育模式干预,可降低血糖,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构和心理授权联合教育模式;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年轻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年轻乳腺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创伤后成长总分、各维度得分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式团体心理干预可促进年轻乳腺癌病人创伤后成长。

  • 标签: 乳腺癌 团体心理干预 创伤后成长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全程管理降低外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58例留置尿管病人运用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从结构环节、过程环节、结果环节全程管理进行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对留置尿管患者全程规范管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病人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结论 将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指导的护理质量改进运用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得出留置尿管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

  • 标签: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全程管理 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