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甲组患者0.4ng/ml、乙组患者0.5ng/ml、丙组患者0.6ng/ml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在T1(麻醉前)、T2(患者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时)、T4(插管后1分钟)、T5(插管后5分钟)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在T1、T2、T3、T5各时间点心率、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在T4时间段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在插管中应用0.4-0.6ng/ml靶控浓度舒芬太尼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但不同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有差别。

  • 标签: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不同靶控浓度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前及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评价肝脏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均呈逐渐变化的趋势,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逐渐升高,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阻力指数逐渐降低,术后8周内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后、断流后均较开腹后降低(P<0.05),术后MELD和ICGR15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MELD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呈负相关(P<0.05),ICGR15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呈负相关(P<0.05),MELD和ICGR15均与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肝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取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80例,通过奇偶法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试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取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40例参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行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对其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分别为(89.8±13.2)、(69.6±13.2)、(76.2±10.9),较参照组有所减少;而经持续性肾替代治疗的试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的有39例,临床治疗效率为97.5%,与参照组相比有增加;两组间数据差异(P<0.05)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性行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均有所疗效,其中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方式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呼吸机的定标误差对机械通气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对定标误差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呼吸机通气参数的相关原理进行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对影响机械通气性能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影响的因素分析对呼吸机系统定标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以此保障呼吸机在临床机械通气运用中更加安全和准确。

  • 标签: 呼吸机系统定标 机械通气性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血液流变学的特点,阐述研究的临床价值。方法目标性选择我院接收的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有心脑血管病史的36例患者作未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特点的分析,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就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有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流速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等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均与未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差异,可在临床上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指标,具有良好的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血液流变学特点 血流动力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IA)患者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TIA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阻力、脑血管床特性抵抗、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外周阻力、脑血管床特性抵抗均比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均比治疗前增加,但观察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TIA患者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微循环动力学水平,促进康复。

  • 标签: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循环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实施夹闭术以及血管内栓塞方法后对于血流动力学、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血管栓塞术,对照组使用夹闭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能量代谢指标。结果在完成后手术之后,对照组在手术结束阶段(T4)的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则比观察组要低(P<0.05),而在进入手术室时(T1)、全身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等时间段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丙酮酸、脑血流量、二氧化碳分压、血红蛋白、脑颈静脉球-动脉乳酸差值、葡萄糖浓度、颅内压、红细胞压积以及心率方面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颅内动脉瘤时,使用血管内栓塞术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相比于夹闭术能够起到更家良好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管内栓塞 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布司他在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1、2、3组,每组15例患者,1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40mg非布司他治疗,2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80mg非布司他治疗,3组患者采用空腹口服120mg非布司他治疗,观察3组患者血浆中非布司他药物的浓度,检验患者的血清尿酸值。结果服药后,患者吸收药物的速度及程度无显著改变,治疗中,部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用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肾病,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药代动力学习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监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用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时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中10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实验组,另10例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用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复张前均用超声除外心脏功能不全,并用床旁超声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复张时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进行肺复张后,DBP与心率无显著变化,MAP、SBP较复张前降低,氧合指数(PaO2/FiO2)出现较大改善,差异显著,P<0.05;全部患者进行肺复张后,LVEF、RVEF、SM、TAPSE以及MAPSE均无显著变化,LVEDD及RVEDD较进行肺复张前变化较大,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进行肺复张前后超声监测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心脏功能正常的前提下,PEEP递增法是安全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前后超声监测结果及血流动力学能够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为短暂的平均血压下降,与心脏负荷的改变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改变在肺内源性组和肺外源性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 标签: 超声监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PEEP递增法 急性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择本科室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间120例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不全组)及12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实施观察研究,对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总结两组人员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不全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峰流速/舒张峰流速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脑血流动力学将出现明显改变,可辅助患者疾病诊断。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血液流变学 脑血流动力学 改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严重脓毒血症中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APACHEⅡ评分、炎性细胞因子以及患者血流动力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死亡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治疗严重脓毒血症中具有良好效果,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改善患者治疗前后身体机能,有利于患者快速预后,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严重脓毒血症 疗效 血流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床旁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按照平行的原则将这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多参数无创监测,观察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与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动力学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检测指标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超声图像特征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AP、PaO2/Fi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HR与EVLW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血液流动力学监测与床旁超声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液流动力学监测 床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与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方案,评估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脾静脉血的流量与门静脉血的流量均有显著降低而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曲肽及普萘洛尔来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止血时间更短,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 上消化道出血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曲肽、普纳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机体内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门静脉、脾静脉内镜变化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变化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情况,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奥曲肽 普萘洛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机体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