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PCTI)和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外周血、血肿液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对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常规CT和PCTI检查,定量分析血肿周围与对侧相应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急性期与亚急性期CBF、CBV和MTr的变化。检测外周血、血肿液中补体C,和C。的水平。结果56例患者急性期患侧CBF、CBV、MTY分别为(19.3±3.1)ml/(min·100g)、(1.4±0.4)mug、(16.5±3.1)s,健侧分别为(50.3±3.4)m]](min·100g)、(2.4±1.1)ml/g、(4.8±2.6)s,两侧间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患侧CBF、CBV、MTr分别为(29.7±2.1)m1](min·100g)、(1.9士0.6)ml/g、(8.9±2.7)s,健侧分别为(48.2±6.3)ml/(min·100g)、(2-3±0.7)ml/g、(4.7±1.6)s,两侧各对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CBF、CBV、M1r11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补体C,和C。在外周血和血肿液中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水肿比值分别为0.9和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脑血流量下降和脑灌注降低。脑PCTI技术能够定量分析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临床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估计预后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CT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彩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中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取90例接受剖宫产得产妇,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从本院中完成选取,依据平分原则分人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研究组、参照组,各45例,分析相关结果。结果:研究组中发现麻醉效果相比研究组较高,麻醉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值得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效果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脏与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8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去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起始剂量1μg/min,维持剂量2μg/min;观察组44例,起始剂量2μg/min,维持剂量4μg/min。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脏指数(CI)、心率(HR)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脉动压(MAP)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中,差异小(P>0.0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使用较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效果明显,能够改善心脏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以随机数表发分组,对照组50例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50例再加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重构指标。结果:洽疗后,两组心排血量、速度指数、心排血指数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洽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教均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重构,值得推广。

  • 标签: 美托洛尔 螺内酯 慢性心衰 血流动力学 心肌重构
  • 简介:本文就现行电动轮椅车国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与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检测情况进行探讨,以期帮助电动轮椅车生产企业更好的理解标准,提高产品质量。

  • 标签: 电动轮椅车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腰-硬联合麻醉时,分析不同注药速度对此类患者的影响及在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方面评价。方法:研究对象90例,经临床诊疗后,均开展腰-硬联合麻醉,根据需要分组,即:A组、B组、C组,每组30例,且以上患者接收时间介于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之间;在麻醉过程中,所用药物为罗哌卡因(浓度为0.5%,n=2ml),其中,A组应在10s内注射,B组在15s内注射,C组在20s内注射,统计最终结果。结果:关于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分析后均为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形式,比较后,3组无差异,P>0.05;麻醉优良率中,B组、C组和A组比较更高,P>0.05。结论:对于患者来说,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方案干预时,为了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麻醉优良率,罗哌卡因注射速度需保持在15s—20s,从而保障患者最佳疗效。

  • 标签: 不同注药速度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行择期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术前及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ICGR15)评价肝脏功能,术中测定自由门静脉压力。结果术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肝动脉阻力指数均呈逐渐变化的趋势,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逐渐升高,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肝动脉内径、肝动脉阻力指数逐渐降低,术后8周内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后、脾切除后、断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切除后、断流后均较开腹后降低(P<0.05),术后MELD和ICGR15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8周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MELD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呈负相关(P<0.05),ICGR15与肝动脉血流量、肝动脉流速峰值、肝动脉流速谷值呈负相关(P<0.05),MELD和ICGR15均与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自由门静脉压力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脏功能。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肝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35 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 65 例和观察组 70 例。给予对照组罗哌卡因腰麻,予以观察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情况,包含收缩压( S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 SBP( 101.11±5.36 )mmHg 、 MAP ( 75.22±6.44 ) mmHg 、 HR ( 100.48±5.94 )次 /min 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优于单独采用罗哌卡因腰麻,同时具有疗效好、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哮喘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中对患儿呼吸力学指标的营销。方法:将8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以常规治疗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干预,以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的Raw、PIP与WOB水平较对照组更低,Cdyn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表现,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6例,根据患者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分为出血组(45例)和无出血组(5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就诊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并将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无出血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较高(P<0.05);平均血流速度较慢(P<0.05);门静脉内径扩大(P<0.05);肝硬化出血组、无出血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论临床应用彩超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不仅无创简便,且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病情进展情况的判断、治疗方案的指导及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肝硬化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2-028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尿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产后45内患有压力性尿失禁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盘底肌肉锻炼治疗,统计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治愈56例、改善20例,总有效率95.0%(76/90);尿道最大闭合压力、最大压力及应力性漏尿点压力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骨盆肌肉锻炼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电刺激 盆底肌肉锻炼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EA)对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22名孕妇,按照麻醉方式分为CSEA组(72例)和EA组(50例)。比较了两组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质量。结果:与EA组相比,CSEA组在麻醉开始(T1)、切皮(T2)、胎儿娩出后(T3)和手术结束(T4)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较高(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质量较高,且对母婴影响较小。因此,在选择剖宫产麻醉方案时,可以优先考虑腰硬联合麻醉。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产妇 血流动力学 麻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联合异丙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限定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样本,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共计收录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析七氟醚联合异丙酚药物进行麻醉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前MAP、HR指标数据分析无意义(P>0.05);术后干预组MAP、HR指标较之对照组高(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干预中,采用七氟醚联合异丙酚亚欧麻醉的效果显著,对患者手术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生命体征更稳定,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麻醉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血流动力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