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肱骨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以及其以上部分的骨折,国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其发病率为全身骨折4%~5%,国内的统计为全身骨折的2.5%,同时发现其骨折与老年骨质疏松有关,并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增高121。而儿童的肱骨端骨折很少,只占所有干骺端骨折的3%。随着国内老龄人口的增多,骨科界对其的关注渐趋重视。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疗效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老年骨质疏松 全身骨折 肱骨外科颈
  • 简介:目的:讨论肱骨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粉碎移位的肱骨端骨折80例,行切开复位内同定手术65例,其中选用肱骨端解剖型钢板28例、肱骨端锁定钢板22例,三叶草钢板15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8~30个月,平均16.5个月。根Michael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内固定术或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和75%。结论:对肱骨端粉碎性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可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端胃癌全胃切除术与端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一年收治的端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相比,实验组患者明显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良更少,组间两两对比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大多为治疗显效,无效患者仅1例,且并无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高达93.3%,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仅60%,不良反应发生率则高达26.7%。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端胃癌全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手术时间短,降低了手术风险。同时术后也利于患者恢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手术效果得到更好的保障。因此,全胃切除术的应用价值要高于端切除术,值得推广。

  • 标签: 近端切除术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胃癌
  • 简介:背景抑制可有效降低杂波干扰、突显观测目标,是红外小目标检测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现有背景抑制算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局滤波和局部滤波具有一定的互补特性,全局滤波可有效抑制大面积缓变背景,但对起伏背景的边缘区域抑制有限,局部滤波在抑制背景边缘和"脉冲"噪声方面效果较好。基于此,构造了一种全局-局部联合滤波器,结合奇异值分解良好的数值稳健性和自适应性、RobinsonGuard边缘滤波器具有保留目标边缘及其内部信息的特点进行背景抑制。通过多组实验分析,并与单一滤波和基于小波与形态学联合滤波的方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噪比增益和背景抑制程度上更具优越性。

  • 标签: 背景抑制 奇异值分解 ROBINSON Guard滤波 红外小目标
  • 简介: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热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标签: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 红外辐射 医学 红外热像 探测原理
  • 简介:摘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功能性改变,有关亚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一直是难点问题。红外热成像技术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医学影像学领域。本文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亚健康态中的应用机理,为亚健康临床功能性判断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撑。

  • 标签: 红外热技术 亚健康态 应用机理
  • 简介:摘要红外热图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热代谢功能的变化,形成的人体无创性的热影像图。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且在中医辨证论治、脏腑经络理论探索、体质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本研究主要介绍红外热图技术的特点、红外热图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在脊髓损伤(痿证)方面中的应用。

  • 标签: 红外热图 脊髓损伤 综述
  • 简介:摘要:本项目开发了一套红外热像辅助诊断系统,通过硬件设备红外摄像头动态的采集人体热信息,并结合云诊系统,准确、高效、低成本的对红外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实现诊断可视化、客观化和数据化。

  • 标签: 红外热像 医生端软件 云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铅的方法。方法全血加TritonX--100及1%硝酸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法操作简单,污染少,重复性好,铅为0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测定试剂空白标准差,铅的检出限为3μg/L,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之间,准确度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血铅检测。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胶体钯 血铅
  • 简介:【摘要】目的:观 察比较非手术治 疗和 锁定 钢 板治 疗肱 骨端 骨折 患 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肱骨端骨折患者分为非手术组和锁定钢板组,比较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Neer 评分。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骨性愈合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 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效果较好, 是治疗肱骨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骨性愈合 并发症 锁定钢板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肱骨端复杂骨折临床采用内固定材料的临床观察。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收治肱骨端骨折患者 122例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 62例 ,对照组 60例 ,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 ,选用国产 T形或三叶草形钢板 ,治疗组采用肱骨端锁定钢板。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为 90.00%,治疗组优良率为 95.16%,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肱骨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端三、四部分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它可以提供有效的固定、减少手术创伤、保护血运 ,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 ] 肱骨端复杂骨折 ;肱骨端锁定钢板 ;疗效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肱骨端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肱骨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eer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远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47%,远低于对照组(36.73%)。结论较传统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加压锁定钢板治疗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疗效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钢板 加压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股骨端是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由于股骨端特别是股骨头、颈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对此部位肿瘤的治疗有其特殊性:不但要注重肿瘤本身的治疗,而且要修复因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股骨端减弱的机械强度。本文对本院自1995—2007年间股骨端肿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12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性骨缺损 股骨近端 修复重建 生物力学特点 骨良性肿瘤 好发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肱骨端锁定钢板与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与三叶草钢板治疗的效果。结果锁定钢板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三叶草钢板组,锁定钢板的优良率88%,三叶草钢板的优良率77%。结论肱骨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是一种优异的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股骨端交锁髓内钉(PFN)和股骨端锁定解剖钢板(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共80例,行DHS治疗患者42例,PFN治疗患者38例,最少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质量、短期和长期手术并发症。在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PF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优于DHS组的患者,但两组患者的输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功能评分及优良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没有出现死亡及再手术的情况。结论:PFN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PFN相对创伤较小,应优先考虑。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