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在乳腺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门诊采用红外线乳透检查的1880病例与临床触诊、组织学证实进行追踪、对比、分析。结果红外线乳透检出率高于临床触诊,而经组织学证实的乳腺纤维瘤检出率达94.26%,乳腺癌检查率达83.33%。结论红外线乳透利于鉴别恶性、良性乳腺疾病,是临床医生辅助检查手段,但要安排除相关因素,降低阳性率的发生。

  • 标签: 近红外线乳透 应用 乳腺疾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骨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骨端骨折患者56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结果锁定钢板治疗肱骨端骨折优良率为90.48%,显著高于治疗股骨端骨折优良率(75.00%)和治疗桡骨端骨折的优良率(78.95%)(p<0.05)。结论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端骨折治疗疗效最佳,可大量应用于临床治疗肱骨端骨折。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股骨近端骨折,桡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肱骨端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组(A组)与锁定钢板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费用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而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二者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端骨折,具有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需要处理好术后并发症以及术中出血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钢板固定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越来越多的粉碎、移位严重而无法重建的肱骨端骨折患者需要行人工肱骨头置换,但此类患者肩袖的重建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置换过程中往往需要良好的肩袖重建。目的:探讨胸骨针在肱骨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肩袖重建中的应用体会。方法:34例肱骨端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时使用胸骨针修复肩袖,年龄67—78岁。人工肱骨头置换时未过分剥离骨折块与肩袖组织,保留肩袖组织与骨块相连,将胸骨针沿着肩袖大小结节表面肌腱一骨结合部环形缝合备用,可用多根,假体置入后,将肱骨大、小结节及碎骨块解剖复位,收紧胸骨针,大小结节及肩袖附着的碎骨块均原位贴在人工肱骨头下方。术中应尽可能将残余的肩袖和肌肉组织损伤进行缝合修复,并要注意缝合后的动力平衡。采用Neer标准对人工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24例优,10例良,2例可;无关节脱位、半脱位等关节不稳情况,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松动病例。提示人工肱骨头置换过程中使用胸骨针进行肩袖修复及大小结节固定能使肩袖和大小结节接近解剖位置,并且比常规的涤纶线强度高,固定牢靠,能满足人工肱骨头置换后康复训练的需要,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人工肱骨头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胸骨针 肩袖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3cm者22例,〉3cm且≤5cm者8例,〉5cm且≤10cnl者7例,〉10em者4例;测量差值〉5a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进展期 内镜检查 窄带光谱成像 碘染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端解剖锁定钢板(LCP)和股骨端髓内钉一抗螺旋刀片(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共63例,平均年龄(78.7±7.8)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LCD组患者采用股骨端锁定解剖钢板固定,PFNA组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明显低于LCP组,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为有效的治疗措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中远期疗效肯定,是较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治疗效果
  •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端胃切除术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