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颈部淋巴与反应性淋巴结肿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不同表现,为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颈部淋巴结肿大(浅表)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结果将淋巴患者102例作为淋巴组,将反应性淋巴结肿大患者66例作为反应性组,对比分析2组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反应性组大多为低回声、圆形或椭圆形,L/S〉2;淋巴组则大多表现为极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串珠状(或融合不规则状)、L/S〈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组淋巴结边界清,淋巴门多存在,主要见淋巴门型血流;淋巴组患者肿大的淋巴结边界大多较整齐,淋巴门不可见,主要见边缘型血流。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颈部淋巴和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颈部淋巴瘤 反应性淋巴结肿大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的MD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从2019年7月-2021年8月抽取本院收治的3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即分析此症状的MDCT表现、临床病理。结果:MDCT表现包括四种类型,即一是实变型或是肺炎,二是结节型、肿块,三是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四是混合型。经MDCT检查,影像学特征包括20例空气支气管征,18例肺内多发小结节,15例磨破琉璃影,7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增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中2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伴发肺外病变。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盗汗、咳嗽、发热、痰痰、胸痛、气紧。其中有4例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病理表现分析发现有大量的B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核异质细胞出现。结论:经分析,肺MALT淋巴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病情进展较慢,可能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MDCT出现肺部实质表现、结节,或是出现肿块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表现,少见淋巴结肿大表现,但确诊需要通过病理检查。

  • 标签: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DCT表现 病理特征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使用甲氨蝶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3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并用亚叶酸钙解救后,通过检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考察患者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清除情况,利用MTHFR677C〉T基因型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结果2例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其原因可能与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阳性、肝肾功能损伤及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发挥专业所长,密切关注甲氨蝶呤排泄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降低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排泄延迟
  •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PTL)不常见,源于病变的甲状腺淋巴组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的自身免疫作用有关。本文以一例74岁老年女性原发性甲状腺淋巴(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PTL的临床、病理等特征及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桥本甲状腺炎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系临床少见颅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 标签: 颅内恶性淋巴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美罗华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6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美罗华治疗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情绪情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在不良症状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非霍奇金淋巴进行美罗华治疗,同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降低不良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符合当前临床和患者需求。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罗华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笔者研究了54例恶性淋巴患者,采用化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后CD-RISC评分均明显更优,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CD-RISC评分,P>0.05。结论:化疗恶性淋巴患者期间采用心理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化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评估干预对淋巴患者疼痛程度地缓解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50名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名,组间基础资料无差异,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成效、视觉模拟评测指数视觉疼痛,随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疼痛指数上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数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数值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患者实施疼痛评估,能够有效明确患者临床期间护理需求,改善患者疼痛现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对患者改善病症结局,缓和情绪变化有着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疼痛评估干预 淋巴瘤患者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胸部病变为表现的儿童淋巴理特征。方法:分析胸部病变儿童淋巴。结果:相关病例表现为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一致。结论:可以通过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准确诊断。

  • 标签: 胸部病变 儿童淋巴瘤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淋巴治疗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进行淋巴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初治患者共有12例、复治患者共有8例,计算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初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8.3%,复治患者有效率为50.0%,总治疗有效率为73.3%。从统计结果上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症状主要包括浑身无力、黏膜炎、白细胞减少。结论:淋巴的治疗采用脂质体多柔比星的整体疗效较为理想,无论对初治患者还是复治患者均有良好帮助,且药物副作用较少,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具,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方案。

  • 标签: 淋巴瘤 脂质体多柔比星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化疗患者应激反应及护理效果。方法:遴选2021年01月~2022年01月就诊于我院的淋巴化疗患者研究,总例数60例,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行常规化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低,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淋巴化疗采取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利于减轻应激反应,规避相关不良反应,促进病情康复,值得借鉴。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个性化护理 不良反应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淋巴细胞和淋巴滤泡细胞核的形态参数特征,为相关病理图像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寻找参数依据;方法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心母细胞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淋巴滤泡的套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核的20个形态参数,判别分析法分析各组细胞之间核的形态参数的差异;结果中心母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细胞之间只有3个形态参数入选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仅为59.20%.而套细胞或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性淋巴之间入选参数分别为10个和8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和76%.套细胞与中心细胞、套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与中心母细胞之间入选判别函数的参数分别为8个、7个和7个,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7%、98.6%及78.9%;结论不同类型的淋巴滤泡细胞之间有较多形态参数存在差异,而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细胞与其来源中心母细胞在形态上有更多的相似性.

  • 标签: 淋巴瘤 淋巴滤泡 淋巴细胞 图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