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M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全部随访5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患者中,年龄25~50岁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综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放化疗(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淋巴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首诊中已被误诊或漏诊,治疗手段以综合疗法为主。

  • 标签: 口腔颌面部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特点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淋巴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以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收治的 80例恶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医院感染的 38例为 A组,未出现医院感染的 42例为 B组,分析 A组、 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恶性淋巴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经验。结果:呼吸道与口腔是恶性淋巴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病原菌中 55.26%为革兰阴性菌, 39.47%为革兰阳性菌, 5.26%为真菌; A组与 B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恶性淋巴医院感染患者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恶性淋巴患者医院感染集中在呼吸道与口腔,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院内感染受到较多因素影响,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帮助患者改善症状,积极控制感染。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影响因素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淋巴患者的主要性格特征和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3年3月,共计50例淋巴患者来我院就诊,将其记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使用艾森克(也即EPQ)人格问卷按照常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的性格测验。对比分析100例研究对象的性格特征。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EPQ精神质以及神经质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性格特征整体上表现为内向型和不稳定型,在受到各种外界刺激,容易出现激惹情绪。结论基于淋巴患者不稳定型的性格特征,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以维持其情绪上的稳定,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淋巴瘤 性格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通对临床表现及最终的病理确诊原发于面颈部恶性淋巴的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性淋巴可发生在任何淋巴组织,且以颈部最好发生。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89~1999-07收治的17例面颈部恶性淋巴,对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分析进行了总结。结果COP方案10例,均完成6~9个疗程,6个月5例,12个月2例,18个月2例,10~12个疗程时间2年者1例。CHOP4例均完成6个疗程,时间8个月。COBP2例,分别完成5~6个疗程,时间5~8个月。经随访未治失访1例,1年半、2年死亡各1例,存活的14例中,5年以上的7例,3~4年的3例,2~3年的4例。结论性淋巴是一种在口腔颌面部并不少见的恶性肿瘤,且临床表现呈多型性,恶性淋巴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且以联合化疗效果最佳。

  • 标签: 面颈部 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胃肠道是发生结外淋巴最常见的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PGIL)占恶性淋巴的17.5%,占结外淋巴的57%。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分类、病理特征和分期标准。检查中应综合应用超声内镜、胃镜活组织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学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以达到提高PGIL诊断和评估效率的目的。虽然在临床上,PGIL的表现与胃肠道其他癌症相似,但是它与后者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很大的区别,PGIL在治疗中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预后与PGIL的临床分型、病理类型及对综合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淋巴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这段时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肝淋巴的患者,对其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淋巴的MRI表现主要为DW1是稍高信号,T1W1是低、等信号,T2W1信号的种类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等低信号、等信号和中等信号,偶尔还有低信号包膜。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增强之后表现为门脉期轻度和中度均匀强化,有些患者呈现边缘强化,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对原发性肝淋巴患者的MRI表现及其临床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能够很好的区分肝癌、肝脓肿和肝转移等,MRI诊断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淋巴瘤 MRI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非何杰金淋巴(NHL)约有10%-58%原发于淋巴结外,其发生部位广泛,可累及全身多脏器,一些少见部位临床易误诊。本文报告50例结外NHL的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

  • 标签: 非何杰金淋巴瘤 病理特点 预后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饮食干预对淋巴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3例淋巴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观察组2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各项系数均小于观察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淋巴化疗患者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饮食干预 淋巴瘤化疗 营养状态
  • 简介:目的根据9例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9例中声门上区7例,声门区2例。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呈粘膜光滑肿瘤6例,坏死糜烂性改变3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NHL)。B细胞NHL3例,T细胞NHL6例,其中中线T细胞NHL2例。治疗均以放射治疗为主,采用6MVX射线或60Coγ射线,以局部野为主。照射野后部分加照9~12MeV电子线。放射治疗前后6例做以COMP方案为主的化疗1~5个周期。结果5年生存率为33.3%。死亡6例,均死于远处转移。结论本组提示喉NHL中中线T细胞淋巴明显多于欧美。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是原发性喉NHL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喉肿瘤 放射疗法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淋巴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应激反应,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淋巴化疗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焦虑值、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淋巴化疗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淋巴瘤 化疗 应激反应 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淋巴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CT检查并诊断。结论晚期胃淋巴可经幽门蔓延至十二指肠。CT上显示十二指肠较长范围的浸润增厚,结节样肿块,空腔形成等病变。

  • 标签: 胃淋巴瘤 CT表现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恶性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淋巴的病理特点。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溃疡型12例、弥漫浸润型8例、结节型4例、广泛糜烂型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细胞核不规则、胞质不多,与生发中心小裂细胞形似。部分细胞胞质较丰富,细胞核呈圆形,与单核细胞相似,可见小淋巴细胞、浆样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细胞形态比较杂乱。还有部分患者镜下可见淋巴上皮病变情况,主要为肿瘤细胞侵入上皮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上皮的表现。极少数患者病理检查可见细胞累及残留淋巴滤泡。30例患者中27例经染色切片确诊,3例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测确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细胞CD20(+)、CD79α(+)、CD45RO(-),18例(60.00%)患者BCL-10核阳性。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病理组织复杂,临床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检查进行确诊,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的病理特点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3例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的大体形态、冷冻切片方法及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并结合文献总结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患者多见于老年男性,镜下改变为睾丸间质中大量形态较一致的淋巴样细胞浸润,可有多型性及坏死。结论睾丸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需结合临床、免疫组化进行诊断,预后较差。

  • 标签: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淋巴化疗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一年内收治的淋巴化疗病患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后,对护理后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淋巴化疗病患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护理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淋巴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方法:把2022年1月作为开始日期,直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10例淋巴癌病人当做研究对象,且选取同一时间段实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小组成员都实行超声检测与PETCT,并查看其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P<0.05)。结论:对淋巴癌患者实行PET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极高,诊断所取数据更为精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淋巴瘤 PETCT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的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病案资料,患者都采用CT及MRI影像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图片,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原发性肝脏淋巴采用CT及MRI影像的检出正确率。结果:在原发性肝脏淋巴检出正确率方面,CT影像为60%,MRI影像为80%,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异性,CT及MRI影像表现出乏血管肿瘤,大部分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表现,CT及MR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还需要结合穿刺活检或病理等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影像诊断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