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例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月~11月间收治,根据抽签的结果,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40例作为末梢组,40例作为静脉组,40例为动脉组,分别对其进行末梢采血处理、静脉采血处理以及桡动脉采血,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重复检测中,末梢采血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高于其他两组,通过相关软件(统计学软件SPSS19.0)的分析,结果显示为P<0.05,证明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在各种采血方式中,手指末梢采血具有较差的稳定性,因此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该用肘前静脉或者桡动脉采血的方式。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给予hs-CRP检测、血常规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hs-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hs-CRP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62.22%,血常规检测的符合率为57.78%,hs-CRP与血常规联合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的符合率(P<0.05)。结论hs-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应用于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hs-CRP检测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测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对小儿急性肺炎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肺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急性肺炎患儿48例作为对照A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健康的儿童42例作为对照B组,对三组儿童的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与对照B组,且对照A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沉水平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A组的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检验,可为小儿急性肺炎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小儿急性肺炎 血常规 血沉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CPR与血常规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情况。方法本文主要搜集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3月的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1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应用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随后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CPR与常规联合检测能够更好的进行疾病的诊断,并且研究的数据展开具体分类,诊断的效果也更加显著。结论经过本文研究得知将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应用在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中,能够帮助其有效的区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CRP 血常规检测 儿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及40例健康患儿(正常组)为研究对象,并将哮喘组患儿按照病情的不同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和临床缓解组,测定哮喘组及正常组中检测血清中CRP、WBC。结果哮喘发作组患儿的CRP、WBC显著高于缓解组和正常组(P<0.05)。缓解组的CRP、WBC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CRP、WBC可反应炎症严重程度,对儿科疾病哮喘患儿的病情、疗效有重要的检测价值。

  • 标签: CRP WBC 儿科疾病 哮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行全血CRP检验和血常规检查。统计患儿全血CRP值和白细胞(WBC)计数,观察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计数诊断情况。结果血常规阳性56例(57.1%),全血CRP阳性55例(56.1%),两者任意阳性68例(69.4%),两者均阳性43例(43.9%)。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43例WBC和全血CRP均为阳性患儿,WBC与全血CRP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WBC联合检验小儿感染性疾病可提高临床检查阳性率,能够为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科 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中随机性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全血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诊断 儿童细菌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全血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8.57%,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72.58%,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阳性检验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显微镜复检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的血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病例进行镜检复查,表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漏检时有发生,血涂片镜检复查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结果946例病例中有178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示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包括各类型的贫血、缺血17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及白血病2例,共计22例在血涂片镜检复查中被认定为异常,剩余156份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表明无漏诊。结论血涂片镜检有助于发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存在的漏检和错误,大大提高了血常规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100例,采取凝血象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就相关检验结果与正常妊娠孕产妇20例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LT、Hb有降低表现,且病情越重时,降低幅度越明显;RB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PDW、MPV、HCT有升高表现,妊高征重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DW、MPV、HCT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减少、APTT、PT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凝血象和血常规加强检测,可对妊高征及时发现并诊断,便于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防控,改善母婴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常规 凝血象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与临床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病人自身、医护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的原因、又有本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原因。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加强血常规检测前、中、后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结果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血常规是患者诊疗之前常被检测的指标之一,这对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标准检查血常规的操作步骤,严格预防出现较大误差的结果甚至错误,是医务人员及院领导应该重视的问题。所以,本文重点探究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即注意事项,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在体内激素和神经内分泌的影响下,孕妇在妊娠期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解剖和生理变化,其中包括血液系统的改变。孕妇妊娠期血液出现稀释现象,红细胞和血色素较非孕时低。白细胞出现轻度增加,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加。因为血液系统的这些变化,普通人群的血常规参考范围不能用于孕妇,必须建立针对孕妇群的参考范围。

  • 标签: 健康孕妇血常规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保障献血者安全。方法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要求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50名,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100名献血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使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后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捐献者的血常规变化。结果对比两组献血者的采集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Hb、RBC、Hct、Ph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对捐献者而言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提升血小板采集率,且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无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前后 献血者 血常规变化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减少各种影响因素的发生和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查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对45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治愈率达92%。结论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出血量大,我科应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奥曲肽 泮托拉唑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和血常规检测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同时检测过CRP和血常规的患儿146例,观察不同患儿CRP指标与血常规中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146例患儿中,血常规结果,WBC>10×109/L的患儿有81例;CRP>50mg/L的患儿有43例,CRP>8.2mg/L的患儿有67例。WBC和CRP同时增高的有52例。根据病程以及血培养等结果显示,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为49例。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儿中CRP均>8.2mg/L,其中40例>50mg/L。结论CRP联合WBC检测在早期即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CRP 血常规 白细胞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导致血常规结果失真的不同处理方法(试剂双重加温法,血浆置换法)效果。方法筛选已经过37℃水浴30分钟结果仍不能被纠正的冷凝集标本,然后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同一机器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结果。结果对于水浴法冷凝集现象仍不能消除的患者,采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与血浆置换法均能使冷凝集标本的红细胞升高,MCV降低。但血浆置换法会使血小板降低。结论冷凝集标本使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优于血浆置换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试剂标本双重加温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观察组的RBC、PLT、HCT均高于对照组,WBC低于对照组,Hb、MCHC均高于对照组,MCV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在血常规检查中具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应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应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患儿96例,将其分成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对这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CRP值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为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结论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能够有效判断患儿的感染类型,以便于临床做出准确的治疗判断,对提高治愈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科 CRP 血常规联合检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