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icoatedOphthalmopathyTAO)患者并定义为TAO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人群最为对照组,用SQOL-DV评价两组人群的生活质量,并给予TAO患者临床治疗后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最后对TAO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AO组患者的视功能、身体机能以及精神心理等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5);经过治疗后患者以上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年龄、性别、复视症状均是影响TAO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TAO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症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生活质量 SQOL-DV
  • 简介:摘要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且进一步年轻化。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生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活习惯对肛肠疾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收治的病人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不良的生活习惯,可提高肛肠疾病的发病率。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使人们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尤其是肛肠疾病,医学研究表明,生活习惯确实和肛肠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标签: 生活习惯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动达标理论用于急性脑卒中护理中对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做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均有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互动达标理论下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活能力指数。结果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活能力指数比研究组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将互动达标理论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互动达标理论 生活质量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交互作用。方法在抚顺市社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了189名≥60岁的常住居民(应答率为93.1%)。用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ESE)评估老年人的生活事件,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用6条目生活质量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样本QOL得分为(21±3),SSRS得分为(41±8),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得分在0-240分之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配偶一起生活、负性生活刺激少、社会支持较高的老人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结论本研究提示对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遭遇了负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事件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龄蒙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影响。方法从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克龄蒙治疗和常规克龄蒙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不同的治疗和干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SF-36健康问卷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女性实施常规克龄蒙治疗联合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围绝经期女性 克龄蒙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好生活方式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实施生活干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不过度劳累、合理服药、接种适宜的疫苗等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使死亡率减少5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因果关系,只要能长期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
  • 简介:摘要掌握心肌梗塞的心理特征,了解影响病人痛苦的心理因素,因人施护,以解除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加上饮食方面的“四低二高”等,在整过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ldquo 心梗&rdquo 病人 心理护理 重要地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生活质量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40例全喉切除术后出院患者从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40例患者生活质量总得分为36.35±11.78分,其中发音功能指标≤2分者32例,呼吸功能指标≤2者13例,吞咽功能指标≤2者29例,生活质量低。结论住院健康宣教时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全喉切除术后康复知识,掌握出院后家庭自我监护和救护的要领,保持气道通畅,定时湿化气道,保持室内温湿度,防止痰液干痂,并协助患者尽早适应失音的状态,学会用各种非语言的方式与人沟通,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无喉者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构成因素的研究,做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处理护患关系,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压、调整方法。结果具体、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素的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和避开影响因素,对护士提高护理质量,处理好护患关系,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对社区1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1年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及血压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变,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血压稳定性明显提高。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血压降低并达到良好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肿瘤患者6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经治疗出院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于居家护理定期电话、上门随访,提供护理、饮食及心理指导、康复锻炼等。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出院宣教和门诊复。两组患者于出院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生活质量(QOL)评定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乏力、恶心与呕吐、疼痛及总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5个功能、3个症状及总体状况评定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居家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居家护理 肿瘤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采用WHOQOL-100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在生理领域等5个领域评分均高于教育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从心理、疼痛不适、饮食、精神支持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患者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改善,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肝癌 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对血压的影响效果,为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拟生活行为方式调查表掌握100例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计算身体质量,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吸烟、饮酒、BMI>24kg/m2、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h、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少于30min、不合理饮食(高脂、高盐等)与高血压疾病密切相关,100例患者上述各项所占人数均较高(P<0.05)。结论相关医护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告知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发病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便引起高血压发病高危人群重视,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 标签: 生活行为方式 血压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手术治疗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经鼻内镜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鼻窦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三个月进行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40.79±1.48),术后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4.54±0.21),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总体主观疗效为显著改善27例,占总数的58.69%,改善16例,占总数的34.78%,无改善3例,占总数的6.52%。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但仍有少数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自感改善不佳,需结合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治疗,尽可能减少医患纠纷。

  • 标签: 慢性鼻窦炎 手术 治疗 生活质量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家给予庭随访干预。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SF-36量表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一年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够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家庭随访 脑卒中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