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263%)、肾(49.473%)、脾(13.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4,P=0.022,P=0.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7,P=0.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73;P=0.917;P=0.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105%)、肾(16.842%)、脾(4.211%);肝(32.632%)、肾(25.263%)、脾(6.316%);肝(10.526%)、肾(7.368%)、脾(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789%)、气滞(14.737%)、湿(12.632%);湿(15.789%)、气滞(15.789%)、痰(14.737%);痰(5.263%)、血瘀(3.158%)、寒(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947%)、阳虚(14.737%)、气虚(12.632%);阴虚(31.579%)、血虚(23.158%)、阳虚(20.200%);阴虚(13.684%)、阳虚(8.421%)、血虚(7.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证素辨证 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5版《中国药典》共收载83种毒性药材及饮片,按毒性大小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各种毒性药材及饮片在少数民族地区均有应用,对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历年来由于少数民族对一些药材及饮片的毒性或副作用了解缺乏,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所以归纳和总结这些毒性药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使用情况非常必要。

  • 标签: 毒性药材 饮片 少数民族地区 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