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以血站质量管理督导检查为检查方式,2016年上半年检查后,本血站结合督导检查结果及其发现的问题,组织全血站认真进行整改。2017年上半年督导检查后,比较两年同期的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整改和优化,2017年上半年的血站质量管理工作有了较大提升,2017年与2016年同期检查结果,符合项构成比分别为85.2%和95.6%,两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血站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

  • 标签: 血站质量管理 督导检查 临床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护理管理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5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常规模式,观察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升高为(97.31±5.98)分,对照组为(76.45±3.42)分;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8.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5%。结论在妇产科实施护理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保证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的发展,推动着临床输血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输血效果和患者的安全,而成分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也成为提高输血安全性、节约血液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鉴于此,文章首先对血液成分的制备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血站血液成分制备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血液成分 制备质量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科室质量管理是医院总体质量的基石,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小组,通过有效运行科室质量与安全小组工作带动全员参与质量活动,通过科室管理符合度评价科主任履行质量管理的职责促进管理体系不断成熟,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前进螺旋上升的正向趋势。

  • 标签: 科室质量管理 标准化
  • 简介:目的明确目前卫生资源信息直报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深入探讨提高直报数据质量的对策。方法通过主题框架法、描述性统计法对卫生资源信息直报数据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数据质量问题主要为数据误报与漏报、系统更新不及时、数据审核不严格、报表数据不一致等。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统计口径不一致、统计指标概念不清。结论通过规范报表统计口径,完善报表功能,加强直报工作监督作用以及人员的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卫生资源信息直报数据质量

  • 标签: 卫生资源 直报系统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800份标本,查找出其中出现检验偏差的标本,进一步对这些标本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00份免疫检验标本中,出现结果偏差96份;其中,标本因素32份(33.33%)、仪器设备因素26份(27.08%)、试剂因素23份(23.96%)、操作技术因素15份(15.63%)。结论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标本采集的标准性、确保仪器设备的合理应用、确保检验试剂使用的科学性以及提升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信通过这些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免疫检验的质量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检验工作 免疫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90例产妇,将9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均接受相应护理,护理结果表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产妇的保健意识、母乳喂养知识显著低于研究组,两组数据对比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距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产妇接受整体护理,提高产妇保健意识和母乳喂养意识,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产科护理 母婴健康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肝胆外科护理质量的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份至2016年4月份诊治的肝胆外科患者420例进行本次医学探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治疗组患者对护理实施质量控制与培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对两组患者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的不良事件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对肝胆外科护理实施质量控制与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临床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疾病恢复。

  • 标签: 肝胆外科 临床护理 原因与措施
  • 简介:摘要近些年,伴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工程项目在社会中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主要是因为医药工程项目对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提供了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就目前而言,医药工程项目当中的质量风险管理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整体管理效果不佳。对此,本文详细分析基于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

  • 标签: 医药工程 质量风险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3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辅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梗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的提出,医院信息化建设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起,XX市人民医院“一体化”模式下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应医疗服务发展需要,分四个阶段历时一年半完成。因项目总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与人员多,涉及群体复杂,因而,项目的质量管理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质量管理计划编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个方面讨论了“一体化”模式下信息化医院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 标签: 医院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并分析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3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而对实验组患者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心理健康为(74.8.±10.3)分、语言功能为(75.1±9.4)分,肢体功能为(74.7±6.1)分,社会功能为(68.4±5.9)分,自我护理为(71.4±7.9)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后的各项分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脑肿瘤 全面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提高出院回访质量的实践以及我院品管圈成果在各护理单元中的推广应用现状。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普外科病区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该病区出院回访的及时率和回访质量,成果上报给护理部,护理部对品管圈成果进行论证,确定其可行性后在全院各病区护理单元推广应用。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着眼于一线临床护理问题的改善,以点带面,护理部着手于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到统筹全局、细化落实,在应用中注重实施、评价、反馈、再实施、再评价的循环,以促进护理服务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出院回访 成果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检测过程中必须从实际检验现状入手,了解检验程序和影响因素,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对临床生化检测中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临床生化检测 血标本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岗前培训在基层医院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实习的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的护生到我院即进行岗前培训,再按轮转表分配到科室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对照组的护生到我院即按轮转表分配到科室进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及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双向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生对带教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护生的实习质量,值得在教学医院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岗前培训 护生 实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影响质量的因素及相应的有效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该院临床免疫检验中有质量问题的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面分析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探寻有效的相应对策。结果对该组200例问题样本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多因人为操作因素而影响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如样本送检不及时45%、样本采集时间不当12%、样本采集方法不规范22%、样本处理不当15.5%、未按无菌操作标准准备11.5%;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检验仪器故障4.5%、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规定5.5%。结论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很多,应积极采取相应对此以尽量减少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对免疫检验质量的不利影响,进而最终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性及有效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影响因素 相应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544名孕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孕产妇在母乳喂养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28.3±8.5)、(19.7±7.8)min],而护患沟通时间明显少于观察组[(16.4±9.8)、(25.6±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专科护理、优质护理的护理质量要求(99.26%、99.6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96.69%、97.06%、9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81.3%)明显低于观察组(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用科学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产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政府要不断加大对于社区卫生工作的投入。本研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服务功能的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服务质量 服务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2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层级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长(5.98±2.10)d明显低于对照组(9.38±3.01)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0.68%)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6.2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期间的患者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服务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的检验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医生进行治疗的主要依据。补充检验的质量,也可以保证后续整个医疗过程的质量。而现在,血液检验标本的质量还不能得到保证,经常会出现实验误差。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水平的进步,本文对血液检验样本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际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临床 血液检验 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