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高句丽系传承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和“年表”,高句丽政权共有28位。十二家正史《高句丽传》以及好太碑记载了其中20位。《魏书·高句丽传》中有12位,是正史文献记载高句丽数目较多的文献之一,但综合上述史料,发现其中正误并存,需客观分析。

  • 标签: 《三国史记》 《魏书 高句丽传》 高句丽王 价值
  • 简介:为对一批出土的西周至东汉毛织品进行羊毛品种及编织方法进行研究,以鉴定羊毛品种和确定相关产地,应用扫描电镜分析羊毛毛纤维的组织结构、形态、纤维类型、细度,鉴定了羊毛品种。检验说明,扎滚克和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物主要是用新疆羊的羊毛织制的。

  • 标签: 扫描电镜分析 羊毛品种 羊毛产地
  • 简介:<正>《鄂三城遗址调查简报》报导了两件铜戈(实为戟),其中一件援绢帛,长胡二穿,?侧有??銎,径2.2厘米,似柄从銎内穿出,顶端加矛即成为戟,直内上刻有“??”二字(文应释为“陈往”,乃人名,曾二见:一、于省吾先生著《商周金文录遗》578号为陈(日住)戟,胡部有铭文八字(重文一):‘陈(日住)之岁,(亻告)(造)?之戟”。二、《书道全集》卷一(日本平凡社1965版211页)著录一枚两面的楚私印,一面为“陈?”一面为“陈往”,当是一名一字。(参见裘锡圭先生说,见《考古学报》1980年3期295页)。“陈往”或作“陈(日住)”,如同“均”或作“(土旬”(《古玺文编》13.6),楚王?章(镈)又作?璋

  • 标签: 王城 绢帛 私印 调查简报 考古学 古玺文
  • 简介:清代犟善于山水画,作品清晖秀润,格调高古,形成我国清初画坛“虞山派”,号为“四”之一、“清六大家”之一,遐迩闻名。公毕生不入仕途,专事绘画,笔耕不断,直到临终之年尚作画四幅。其画落款时大多自标以“临”、“摹”、“抚”、“拟”、“仿”之类字句,以致清末以来被某些人贬为“恶画”、“崇古保守”等,肆意歪曲,其实经历史印证并非如此。犟绘画是“托古改制”,借古开今,另出新意。他成功集古人之“大成”,成绩卓著,影响一代又一代后学。

  • 标签: 山水画 画册 托古改制 虞山派 绘画 作画
  • 简介:东北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集团割据的地方。公元3世纪,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到沿海南部有沃沮,在今江原道至咸镜道的广大地域有秽人居住。西边的鸭绿江中游有高句丽,其北有夫余,东北千里有挹娄^①。挹娄又称肃填、或勿吉,当中国北魏、北齐时,曾派使朝贡,

  • 标签: 渤海 王都 管辖地区 东北亚地区 朝鲜 管辖范围
  • 简介:福王朱常洵,《明史》有传。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代孙,神宗朱翊钧第三子,母郑贵妃(1)得宠于神宗。郑贵妃曾数次陷害朱常洛,想废掉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使其生子朱常洵继承大统,因神宗顾忌臣下非议而作罢,但“爱屋及乌”,封常洵为“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据说朱常洵体重有360多斤,行走笨拙,李自成陷洛阳,奔逃不及,隐匿迎恩寺被捉处死。之后,福王的的王宫被焚,葬地不明,为史家留下了悬念。

  • 标签: 墓志 明朝 福王 朱常洵 遗址
  • 简介:原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原祁《南山图》轴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 标签: 王原祁 《南山图》 构图 用墨
  • 简介:朱(存)(1769-1850),字玉存,号兰坡,先世从姑苏迁婺源,再迁安徽泾县黄田村。存三岁父母双亡,过继叔父为子,叔母汪氏未婚而寡,存侍奉如生母。朱存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文千言立就。未冠而庠生,未久乡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校勘官。

  • 标签: 经学家 史馆 先世 纂修 翰林院 国史
  • 简介:本文对中山詈墓出土的斧钺铭文“怨”予以考释,推翻了“丸”不见于出土先秦古文字的说法,也为器主的确认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圆壶铭文“烫上”、“氏”、“隹”等字词作了改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意。

  • 标签: 中山王器 铭文 易常 谪民 有不辜
  • 简介:彭州西北部高山和丘陵区,分布着明代蜀藩宗室墓,为砖石墓葬;其规模大、堆土高、内涵丰富。这些墓在彭州诸多墓葬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有典籍记载和实物佐证。已知的有二郡王、二郡主、二县主墓等,为研究明代蜀藩宗室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标签: 宗室 墓葬 藩王 明代 述略 西北
  • 简介:<正>东汉上计史玉晖石棺位于四川省芦山县沫东乡石羊上村,于1942年秋出土,现在原地筑有围墙、建有棺亭保护。石棺制作于东汉建安十年(212年),为东汉蜀郡属国(后改制为益州汉嘉郡)上计史晖字伯昭逝世后的墓棺。此棺为长方匣形,与我国古代木棺同式;用整块红砂页岩巨石凿成,重约五吨。棺盖与棺体榫槽合缝严密,制作工艺精巧。全棺长2.5米,高1.01米,宽0.83米。棺体四壁及棺盖首共镌

  • 标签: 王晖石棺 艺术价值 制作工艺 芦山县 四川省 砂页岩
  • 简介: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批判地对待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且要在正确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基础上方予使用。”所谓高句丽的系问题,可以说是高句丽有过几代,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怎么样的问题;而所谓高句丽的号问题,则可说是高句丽有无固有的君主称号,以及高句丽的“”的称号最初使用于何时,高句丽是否称过“大王”、“帝”(皇帝)等的问题。

  • 标签: 《高句丽史与东亚》 朝鲜 历史研究 王系问题 王号问题
  • 简介:西两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对几个古史问题的思考张学海ChipingCountyandYangguCountyofwestShandongProvincearetwooldculturecentersoftheareawherethreeprovin...

  • 标签: 龙山 涿鹿之战 蚩尤 古文化 先商文化 空桑
  • 简介:北伐战争时期,葆真受命担任畿南招抚使,在河北、山东、苏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招抚活动,为北伐军在北方的推进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从葆真的几件文物史料入手,并查阅相关文史资料,梳理了其担任畿南招抚使时所开展的工作。

  • 标签: 王葆真 北伐战争 畿南招抚使
  • 简介:<正>最近,大冶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处古城遗址——草嘴古城遗址。这是大冶县在继鄂故城、大箕铺五里界古城之后,又一新的发现。草嘴古城遗址位于大冶县城关西北约9公里的金湖乡田垅生产队。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向。城内地势西南面高于东北面。城垣除局部被破坏和塌陷外,保存较好,且高出地面3—9米。城垣为灰褐色泥土夯筑而成,宽约12米,夯层为13——14厘米。据初步勘察,城垣周长945米,城内总面积约55000平方米,城址内文化堆积极为丰富,出土有东周时期的筒瓦、板瓦、瓦当

  • 标签: 大冶 普查 古城遗址 博物馆 东周时期 初步勘察
  • 简介:一、前言人类学会用火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火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失去控制的火时常会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史前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许多发生过火灾的遗址,比如西安半坡遗址的F41,由于被火烧毁后整个屋顶倒塌在坑内。留下20多根炭化的木椽①。内蒙古科左中旗的哈民忙哈遗址.发现了7座因失火而较好的保存下房屋木质构件坍塌痕迹的房屋,

  • 标签: 聚落 山坡 社会文明进步 半坡遗址 考古发掘 科左中旗
  • 简介:1955年,在山西省榆次市苏村发掘了明晋裕墓,墓主人为第十一代晋朱求桂。该墓的发现对于认识明末社会政治、厘清晋藩世系,以及订正《明史》等文献记载中的一些谬误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该墓的材料都没有得到详尽披露。本文在整理出土材料的基础上,从墓葬形制、建筑构件、随葬器物等几个方面对该墓进行了简要报道,并对墓志内容作了一定程度的解读。依据墓志并结合文献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其一,解读朱求桂家世以及朱审烜的命运;其二,以晋裕为切入点探讨晋藩对明代礼制的遵循;其三,对晋藩陵兆域进行梳理,在整理其分布地点与范围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晋藩陵与同在山西境内的代藩陵、沈藩陵兆域的异同。

  • 标签: 明代 晋裕王 墓志 晋藩王 兆域
  • 简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由恒贞堡、视履堡和孝义祠三大部分组成,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后者在2003年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名列榜首。王家大院中恒贞堡内一纵三横四条道路组成一个“”字,将王姓烙印在大地上,恰与设于其内的“中华氏博物馆”相呼应。王家大院中的楹联匾额也多同氏宗族密切相关,

  • 标签: 王家大院 匾额 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源流 历史文化名镇
  • 简介:  元代集宁路"大成至圣文宣庙学碑"(简称文宣庙学碑),原立于元代集宁路孔庙遗址之中央.1984年,集宁市人民政府(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将其运回集宁市保存.……

  • 标签: 学碑 文宣王庙 王庙学
  • 简介:<正>在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武汉市博物馆和武昌县博物馆参加并联合组成的考古队,于1990年夏至1991年初,对明代楚昭朱桢墓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获取了

  • 标签: 王朱 文物考古 博物馆 明代初期 武汉市 考古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