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很高兴受邀参加纪念汪籛先生诞生100周年的纪念会,以表达对前辈学者的敬意。我的老师唐长孺先生与汪先生关系很好,痛惜汪先生的不幸去世。唐师很少倡议给其他学者编辑论文集,但积极提议将汪先生的论文编辑出版,并亲自撰写了充满感情的序言。序言中,唐先生高度评价汪先生的为人和学问,称他的论文对隋唐史的研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称自己"不能充分发扬汪籛同志高深造诣"。

  • 标签: 唐长孺 编辑出版 论文集 纪念会 隋唐史 学者
  • 简介: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对人群的生存状态的特异影响或宗教文化的现象研究,早被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关注。然而,对社群的思想理念和信仰哲理的深层探讨,即对典型个案的心理学的探视和哲学的抽象分析则被忽略了。本文对中国藏区的穆斯林社群的文化意念——生存哲理和信仰意识进行内外透视研究。

  • 标签: 藏区穆斯林社群 文化意念释说 生存哲理 信仰意识 《古兰经》
  • 简介:据说“车”这种交通工具不是华夏祖先发明的,但是大约在3000多年前,制做工艺较为成熟的“车”就已经传入了中原地区并为商王朝和周王朝所利用了,因为甲骨文中就已经有多种形体的“车”字了。

  • 标签: “车” 交通工具 中原地区 周王朝 商王朝 甲骨文
  • 简介:僧祐《经呗导师集》之“经呗集”,反映了六朝时期中土佛教音乐由草创至发展的过程。早期制呗的歌辞皆翻译佛经中现成的偈颂,与之配合的音乐则可能是经由西域传来的印度佛教音乐。永明年间,文宣王萧子良等人用汉语诗体写成的赞颂,极可能吸收了世俗音乐的内容,从而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音乐及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 标签: 经呗导师集 梵呗 六朝佛教音乐及文学
  • 简介:在我们学校教室后面有棵沙枣树,因为它在满校园散发出了一芳香,同学们都称它“香柳树”。沙枣树日夜守卫着我们的学校,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十分美丽。

  • 标签: 小学 语文 学生作文 散文
  • 简介:<正>《心术》等篇指的是《管子》中属于黄老学派的《心术》上、下、《白心》、《内业》四篇,前人已做过很多校工作,成绩卓然.我今不揣谫陋,就管见所及,再续数条于后.心术上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什么叫“求之者不得处之者”?意义不明,显是有误.俞樾以为“之者”衍,但“求之者不得处”也不大顺当,而从语法来看,“求之者”与“处之者”应是对文,“之者”二

  • 标签: 心术 校释 “之” 郭沫若 “言” 圣人
  • 简介:近年福建霞浦所发见的民间科仪抄本,包括一些汉字对音诗偈,殆可从摩尼教中古波斯语和帕提亚语文献中找到对应词语,故简称其为夷偈。本文考察个中题为《四寂赞》的两个文本。其文本照片一个已在数年前刊布,日本学者从纯语言学的角度,认定其音译自帕提亚语摩尼教诗偈,并加解读英译。本文则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认为霞浦抄本的夷偈并非严格意义的音译作品,而当源於唐代来华摩尼僧的口授,历经多代口口相传後,始被不谙夷语者形诸近音汉字。文章就《四寂赞》两个文本进行参校、释读,印证这一总体看法;更从华夏摩尼教传播史的角度,藉助这一新资料,就“四寂”一词内涵的演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申论。

  • 标签: 霞浦 摩尼教 四寂 清净光明 大力智慧
  • 简介:《南史.宋本纪》记述南朝刘宋明帝时流行有谣谚云“禾绢闭眼诺,胡母大张橐”。至迟从赵宋时起,人们对“禾绢”的语义。即已不甚明了,普遍将其用作中性的人主代称,或是用以代指圣明君主:清代则有人老实承认此语“甚为费解”。本文认为,“禾绢”之“绢”应是假借为“稍”,而“稍”字的本义则是指麦茎,引申为泛指各类禾稼的茎杆。在“禾绢闭眼诺,胡母大张橐”这一谣谚当中,本是用“禾稍”来贬斥宋明帝像随风摇曳的禾稼茎杆一样,听凭胡母颢的摆布。後世将其用作中性或是褒义的词语,并不符合其本义。

  • 标签: 禾绢谣 宋明帝 胡母颢 《南史》
  • 简介:在难以计数的汉译佛经中,《金刚经》可以说是对我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佛经了,历代对《金刚经》的注释与讲解也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对《金刚经》中若干重要词语的解释和理解仍有不少分歧和不令人满意之处,以致于对《金刚经》全文的理解仍不能说清楚和透彻了。笔者拟对《金刚经》中若干分歧较大、解释模糊而又带关键性的词语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 标签: 《金刚经》 词语 汉译佛经 “法” 两种含义 含义很深
  • 简介:清人郭庆藩在整理注释《庄子》文献方面别具一格,《庄子集》代表了他诠释《庄子》的最高学术成就。该书不仅广泛征引各家注庄之说,而且运用清代传统训诂学的方法,考证精审,释义翔实。《庄子集》在继承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对《庄子》注疏做出了总结性的整理,是庄子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可以为后人研治《庄子》提供参考。

  • 标签: 郭庆藩 《庄子集释》 训诂研究
  • 简介:<正>《十抄诗》是高丽朝初出现的一部唐人律诗选集,该集共收录了30位诗人的七律300首。《夹注名贤十抄诗》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不明确,据査屏球先生和日本学者芳村弘道研究,大约出现于1291~1300年,是高丽僧人子山为《十抄诗》作注基础上形成的本子。现存《夹注名贤十抄诗》的正文及注文虽经匡补,但仍有不少可商之处,笔者今不揣固陋,缀文以就教于方家同好。

  • 标签: 校释 龙龛手镜 丹阳太守 整理本 吴书 罗邺
  • 简介:六朝石刻多俗字,其中不乏疑难俗字。经过古今众多学者的努力,大部分俗字都已经得到确。但也还有一些字尚未准确认出来,或存在争议,有必要继续进行研究。这里试对十三个疑难俗字加以考释,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 标签: 疑难俗字 石刻 六朝 例释
  • 简介:中国古代有一种集体共享型故事,它形成于叙事的“公共领域”,历代相传,“白蛇传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个案。这一类型的故事内含着人生的某个典型情景和生存困境,也寄托着某种深刻的文学喻示。在集体共享的过程中,它被反复重述,也被反复释读。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在重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时,总会或多或少地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问题意识去重新阐释故事的要义;

  • 标签: 白蛇传 故事 中国古代 生存困境 重新阐释 问题意识
  • 简介:通过梳理、分析,穆王时期伯■组器铭文的"束"当与匍盉铭之"柬"系同地,位于汝水上游一带。而伯■戍守之"古"似即春秋楚国之固城,地近淮水上游的息国。

  • 标签: 伯■ 固城
  • 简介:<正>《甲骨文编》所录"■"字和"■"字分别作如下之形:A■■■■■B■■■■■~①这两个字无论形体还是用例都有点相似,所以时下比较流行的工具书往往把它们当作一个字来处理,比如《甲骨文字典》~②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③《甲骨文字诂林》~④就是。裘锡圭先生把它们作"■",读为毖,引《说文·比部》:"毖,慎也。"《广雅·诂四》:"必,敕也。"王念孙《疏证》:"必当为毖,《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汝劼毖

  • 标签: 裘锡圭先生 殷墟甲骨 补释 庶士 酒诰 二字
  • 简介:周代天子、诸侯使用多字谥并不少见,文献记载周代同一历史人物的谥号,有时是多字谥,有时是多字谥的省称。由于对多字谥省称现象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学者在校释文献时,对于同一人物的不同谥号,或认定其中必有误载,或改动原作中的谥号,这种做法值得商榷。这些不同的谥号,并不能完全排除其为多字谥省称的可能。在没有更多的确切材料予以证明之前,仍需阙疑待考。

  • 标签: 周代 多字谥 省称
  • 简介:河南濬县大任山元天宁寺原有碑一通。额书“大元帝师法旨之碑”,汉字正书。上截八思巴字音写蒙语,下截汉字白话译文。碑阴刊大伍山天宁万寿禅师宗派之圆,汉字正书,清嘉庆时,濬县知县熊象阶纂《濬县金石录》,

  • 标签: 天宁寺 帝师 八思巴 字正 宗派 禅师
  • 简介:春秋齐器轮铸、鲍子鼎有“肇”即“靶”字,读为“鲍”;西周春秋金文襄有不少“甸”字,用为“宝”、“庖”等。春秋齐器齐鲍氏钟的器主名“箪”,一般认为即“颦”字异体,亦当读为“鲍”。甲骨金文襄的“昀”、“陷”等字据此被为“陶”。“陶”在战国楚简中仍见使用,或可读为“覆”。这些现象似与《说文》分析“甸”字“包省声”相合。然而仔细分析字形,可知“甸”字“从人持缶”,当是“作陶器”或“所作之陶器”的表意初文;古文字中读“宝”、“庖”、“鲍”等音之“甸”、“挛”,实由“昀”之简体加注“缶”声而成,“陷”、“陶”疑是“覆蔽”或“埋伏”之“覆”的表意初文。“甸”、“陶”与“陷”、“陷”本是毫无关系的两系字,只是在春秋战国的某系文字(如齐文字)中,“甸”的变体与“陶”之简体加注“缶”声作“窑”者,形近而混。由此可以纠正过去对“甸”等字形音义方面的错误认识。

  • 标签: 形混 古音构拟
  • 简介:<正>Asapartofcooperativersearchprojectbeween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andthe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IandDr.NobuchiyoOdani,anemeritusprofessorattheOtaniUniversity,withotherscholarsinKyotoareaincludingprofessorsMasaruAkimoto,YoshifumiHonjoandKazuoKano,arecurrentlyworkingontheSanskritpalmleafmanuscriptofSthiramati’scommentarytotheAbhidharmakosabhasyabyVasubandhu,titledasTattvartha.Ourreadinggrouphasbeenreadingthismanuscript

  • 标签: 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