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对《赎罪》归类不同,对其小说结尾评论也依之不同:将其归入后现代小说者,多认为结尾是点睛之笔;而将其归入现实主义小说者,则认为结尾只是画蛇添足之举。《赎罪》在表层情节上符合哈钦的后现代编史小说定义,但与编史小说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深层结构相比,《赎罪》却有本质区别。首先,两部作品可能因世界结构不同,从而编史小说元素所依存的世界层次也不同;其次,二者可能因世界各层次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从而编史小说元素的呈现方式也不同。究其动因,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代表的典型编史小说意欲暴露历史书写的语言建构本质,而《赎罪》则在后现代风潮回落的世纪之交,以编史小说的创作元素反思后现代创作本身,集中探讨了文学创作的伦理价值这一命题。

  • 标签: 编史元小说 《赎罪》 可能世界 文学伦理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骨》的二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身份、性别)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标签: 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 简介: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上,著录于《石渠宝笈》的清官旧藏、国家一级文物《宋人摹郭忠恕四猎骑图》以7952万成交。

  • 标签: 文物 国家 宋人 天价 《石渠宝笈》 2010年
  • 简介:迈先生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这部"全景式"的断代文学史适时而极富引人关注的特性,非常切合催促社会变革和前进、文化迅猛增殖和转型的时代的需求.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结项时,我有幸参加审读,现在又欣喜而饶有兴味地予以重读,深切的感受是它尽可能凸现五方面的两结合,即纵向历时性文学史的阐述与横向共时性作家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索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引发与实证个案相结合.

  • 标签: 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书评 断代文学史 世界文学
  • 简介: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公布的规划,2015年前我国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并建成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预计未来5年我国特高压投资将达2700多亿。业内专家指出,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将对电力装备制造行业产生积极的利好,它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前奏。

  • 标签: 高压电网 投资 国家电网公司 直流输电工程 制造行业 电力装备
  • 简介:新华社消息,11月4日下午2点,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包括海运直航、平日包机、邮政合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这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历史性突破,两岸三通正式实现。

  • 标签: 海峡两岸关系 陈云林 直航 海运 协会 协议
  • 简介:2011年4月17日上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博雅酒店发布了201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项目运营状况及2012年规划,这是该民间执行型基金会连续第二年以上市公司年报的形式披露信息。除了一如既往的透明公开,披露信息中反映出的组织运作效率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初步成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 标签: 上市公司年报 公益基金会 2010年 梦想 真爱 张江高科技园区
  • 简介: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于1995年9月29日颁奖。本届评选的范围是1991年1月至1994年6月出版的外国文学新书,其中1992年10月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出版的有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获得合法的版权授权方可参评。在参评的500多种书中,评选出一奖11种,二奖16种,三奖22种。我社出版的《尤利西斯》和《英国诗史》荣获一奖,《翻译学概论》获二奖,《沉默的羔羊》及《和歌俳句丛书》的6种获三奖。获奖的总数及等级,仅次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并列全国第二名。我

  • 标签: 文学图书 《尤利西斯》 版权保护 世界版权公约 外国文学 新闻出版
  • 简介: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无形人》的中心隐喻“无形性”,是作者对美国黑人文化及其价值观长期思考的结果,这一隐喻标志着美国黑人文学创作由自然主义抗议小说,朝注重艺术美学的现代小说转向。这一转向着重表现在作者对欧洲黑白二对立神话和美国南方社会仪式的解构以及作者创作中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的运用。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和仪式的重新发现和阐释,是作者的文化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对20世纪30年代盛行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黑人问题的有力反拨;而祖先在场的文学叙述手法则有助于美国种族主义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美国文化,有助于破解“无形性”被曲解的含义和真正的内涵。拉尔夫·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的认识和解剖,与罗兰·巴特的文化思想和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相似,这更体现了埃利森文化研究思想和文学叙述手法的独创性与超前性。

  • 标签: 拉尔夫·埃利森 神话 仪式 黑白二元对立 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