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肘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20例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36~65岁,平均46岁。尺骨冠突骨折按O'Driscoll分型:ⅡA型15例,ⅡB型4例,ⅡC型1例。内侧入路给予冠状突骨折直视下复位、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固定,然后置入冠状突专用钢板辅助支撑固定;20例患者的肘关节外侧不稳,常规给予外侧入路带线锚钉缝合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平均出血85 mL,平均住院时间12.5 d。2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冠状突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全部患者肘关节活动稳定,无内置物松动、断裂。2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肘关节功能:屈曲平均113.2°,伸直平均10.3°,前臂旋前平均72.4°,前臂旋后平均83.4°。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5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20/20);评分平均88.5分。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为肘关节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过内侧入路复位并坚强固定冠状突骨块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外侧入路探查修复外侧副韧带,指导患者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冠状突骨折 骨板 外侧副韧带 肘关节半脱位 缝合锚钉
  • 简介:摘要为评价旋转交叉推进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鼻唇畸形的疗效,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口腔科采用旋转交叉推进瓣进行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的患儿6例,通过数码照片分析采集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复诊时唇高、唇长、鼻孔高度、鼻孔宽度、鼻孔面积等信息以评价该术式的疗效。本研究中6例患儿术前健患侧唇高比2∶1,健患侧鼻孔高度比值约2∶1,但鼻孔宽度及鼻孔面积比却为1∶2~1∶3。术后健患侧唇高比近1∶1,鼻孔形态对称、鼻唇沟形态对称、鼻堤形态良好、术后瘢痕不明显,未见明显切口不良愈合。旋转交叉推进瓣在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唇畸形整复上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 标签: 唇裂 单侧完全性唇裂 鼻堤 鼻畸形 鼻底重建 旋转交叉推进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在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VI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64例VIM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VIM的影像表现,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例经手术证实均为VIM,旋转角度180°~720°。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90.63%(58/64),表现为中上腹部异常回声团块,动态扫查有旋转感,彩色多普勒(CDFI)示肠系膜上静脉(SMV)绕肠系膜上动脉(SMA)螺旋状走行,呈“旋涡征”;消化道造影诊断准确率67.19%(43/64),表现为高位肠梗阻征象,十二指肠及空肠形态、位置异常,回盲部位置异常;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消化道造影(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VIM的诊断较消化道造影更具优势,可作为术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但中肠旋转度数较小及患儿腹腔气体干扰明显时也易漏诊。

  • 标签: 高频超声 消化道造影 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标准化的散光矢量分析法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和微透镜中心偏心值对散光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9年1—4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MILE的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3例128眼,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为-2.25~-7.75 DS,柱镜度为-0.25~-3.75 DC。采用WASCA像差仪、CRS master和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测量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的绝对值,根据Pentacam角膜地形图和手术录像测量并计算微透镜中心的偏心值。记录和计算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电脑验光、主觉验光、目标散光矢量(TIA),根据术后3个月时的主觉验光结果来计算手术引起的散光矢量(SIA)、误差的幅度(ME)、误差角度的绝对值(|AE|)、差异矢量的绝对值(|DV|)、矫正指数(CI)和成功指数(IS)。比较不同散光度、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微透镜偏心值患者间各矢量分析参数,并分析微透镜偏心值与眼球静态旋转角度以及各矢量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时,94.5%患眼(121/128)裸眼视力≥1.0。术前患者瞳孔直径为(3.24±0.48)mm,明显大于术中的(2.61±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3,P<0.01)。术中眼球静态旋转角度为2.75°(1.26°,4.48°),微透镜偏心值为(172±87)μm,TIA为0.69(0.44,1.35);术后3个月时SIA为0.67(0.42,1.10),ME为0.10(0.00,0.26)DC,|AE|为0.35°(0.00°,9.47°),|DV|为0.25(0.00,0.50),CI为0.91(0.72,1.00),IS为0.23(0.00,0.56)。不同程度散光组患者间眼球静态旋转角度、ME、|DV|、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静态旋转角度组患者微透镜偏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偏心组患者眼球静态旋转角度、ME、|AE|、|DV|、CI和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心值与眼球静态旋转角度和|DV|均呈正相关(rs=0.39、0.31,均P<0.01)。结论SMILE对散光的矫治效果较好,术中眼球静态旋转和微透镜偏心轻微,微透镜偏心值可能与眼球的静态旋转和散光的差异矢量有关。

  • 标签: 散光 矢量分析 飞秒激光 旋转 偏心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角膜地形图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测量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近视术后有效光学区(EOZ)的大小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62例62眼。使用角膜地形图曲率差异图取值方法及MTF方法分别测量并计算SMILE术后6个月EOZ的大小。采用克隆巴赫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测量数据的可重复性,采用Bland-Altman法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EOZ变化与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使用角膜切向曲率差异图测量的EOZ平均值的克隆巴赫系数和ICC均>0.9,重复性较好。2种方法测量的EOZ差值平均为(0.20±0.35)μm,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一致性界限为-0.49~0.89 μm。SMILE术后6个月,使用切向曲率差异图测得的EOZ为(5.32±0.25)mm,较预计光学区缩小了(1.18±0.25)mm;MTF法计算的EOZ为(5.07±0.32)mm,较角膜地形图获取的值小(0.20±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7,P<0.01)。角膜地形图EOZ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364,P=0.004),与角膜曲率变化值及Q值变化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67、0.514,均P<0.01)。结论使用角膜地形图切向曲率差异图测量的EOZ数据重复性好,与MTF法的计算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SMILE术后EOZ显著缩小。

  • 标签: 近视 光学区 飞秒激光 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 角膜地形图 调制传递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绞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32例单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急诊组(采用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4~63岁。牵引组(采用头颅牵引复位联合二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26~40个月。急诊组住院时间为(7.2±1.2)d,较牵引组(10.9±1.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24个月ASIA分级改善情况、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椎间隙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但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颈椎 屈曲侧弯旋转复位 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应用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转位在拇指近节基底撕脱离断再植中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近节基底撕脱离断8例,其中完全离断7例,不完全离断1例,离断拇指双侧指固有动脉均自近端抽出。完全离断拇指一期选择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不完全离断拇指一期选择静脉游离移植桡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术后18 h出现动脉危象,行血管探查,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结果术后再植拇指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6~8周指骨骨折愈合,拔除克氏针。术后随访时间为6~9个月,平均8个月。再植拇指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外展及对掌活动自如。指端感觉恢复至S5 1例,S4+ 4例,S3+ 3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示指功能正常。结论示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解剖恒定,重建离断拇指血运疗效肯定,且术中体位舒适,操作方便。

  • 标签: 再植术 拇指 动脉转位 旋转撕脱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融合肾、异位肾、旋转不良、萎缩肾和肾盂肾盏畸形等异常肾脏中的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4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存在肾脏旋转不良,12例有重复肾盂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重复输尿管,10例为马蹄肾,8例单侧肾萎缩,3例交叉融合异位,1例盆腔肾。经过严格的术前准备,采用俯卧位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操作。结果一期PCNL术后,39例患者(81%)达到完全的结石清除,另有7例术后残石患者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也达到无石状态,最终结石清除率达96%(46/48)。术中25例手术采用仰卧位,其经皮肾脏通道建立到完成手术所需时间明显少于俯卧位(P<0.05);3例需要建立多通道;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7)d。术后3例患者需要输血,2例出现肾周假性囊肿,未发生肠瘘或血管、内脏损伤患者。结石分析显示83%的结石为草酸钙结石。结论在治疗各种畸形肾脏的结石中,如融合肾、肾异位、旋转不良、肾萎缩、肾盂肾盏变异等,PCNL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需要外科医生有坚定的决心和熟练的手术技巧。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融合肾 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旋转点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以胫后动脉发出的最低点穿支为蒂,沿隐神经-大隐静脉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3~75岁,平均29岁,皮瓣面积为4 cm×5 cm~9 cm×16 cm,旋转点位于内踝上3~5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4 cm。术后门诊随访。结果本组中12例完全成活,1例边缘部分坏死,予以II期缝合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3级1例;S3+级2例,TPD大于10 mm;S4级10例;所有皮瓣均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痛觉灵敏,触觉和温度觉存在,皮瓣感觉、质地、色泽接近受区,皮瓣及植皮区皮肤无破溃、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无跛行,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能重建皮瓣感觉,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适合修复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皮瓣 隐神经 胫后动脉穿支 修复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3D打印技术 旋转中心 定位器
  • 简介:摘要孤立肾、重复肾和肾旋转不良均为泌尿外科少见的先天性肾脏畸形,易导致梗阻、积水、感染、结石等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男性多发肾脏畸形,患者同时合并孤立肾、重复肾及上下肾不同平面旋转不良畸形,并继发下肾完全性鹿角型结石和肾积水,在全麻下行左肾盂肾盏联合切开取石术,术后梗阻解除,积水、感染等症状改善。

  • 标签: 重复肾 肾旋转不良 孤立肾 肾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副神经射频热凝术联合肉毒毒素肌内注射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疗效。方法回顾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疼痛科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30)和肉毒毒素组(n=30)。联合治疗组给予副神经射频热凝术联合肉毒毒素痉挛肌内注射治疗;肉毒毒素组单纯给予痉挛肌内注射肉毒毒素治疗。于治疗后1及3个月时观察患者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Tsui评分、患者健康问卷(PHQ-9)和焦虑自我评估量表(GAD-7)评分及美国简明健康量表(SF-36),记录症状缓解持续时间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时联合治疗组NRS与SF-36评分分别为(0.9±0.6)分和(90±7)分,治疗后1及3个月时Tsui评分分别为(3.2±1.8)分和(4.3±1.5)分,较肉毒毒素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症状缓解持续时间(6.4±2.9)个月,肉毒毒素组为(4.5±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3例颈部肌肉无力,肉毒毒素组1例出现吞咽乏力,均在治疗后7~15 d自行缓解。结论采用副神经射频热凝术联合肉毒毒素肌内注射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效果确切,症状缓解持续时间延长,并可减少肉毒毒素注射胸锁乳突肌内导致吞咽困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斜颈,痉挛性 副神经 射频热凝术 肉毒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位旋转点的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0月—2020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4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14~77岁,包括足底皮肤肿瘤者4例、足底慢性溃疡者4例、足部交通伤者4例、足部深度烧伤残余创面者2例。肿瘤切除后或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2.0 cm~7.0 cm×5.0 cm,采用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3.0 cm×2.0 cm~8.0 cm×6.0 cm,血管蒂长度为8.0~14.0 cm,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创面。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及其供区外形、足部功能。结果14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无血管危象、静脉淤血等发生。随访2~24个月,皮瓣外形较佳、不臃肿、耐磨,穿鞋、行走无影响;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结论以外踝上穿支降支为蒂、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缘的岛状皮瓣血运可靠,设计、操作简单,无须吻合血管,旋转点低、血管蒂长、旋转半径大,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踝上穿支皮瓣 创面修复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腘肌腱重建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并有2年以上随访和麻醉下体格检查结果的急性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4.5±7.4)岁(范围20~45岁)。Fanelli分型A型31例、B型17例、C型6例。行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28例、腘肌腱重建术26例。比较手术前后腘肌腱再张力化组与腘肌腱重建组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内固定取出术中麻醉下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后方及内翻应力试验侧侧差值,以及在内固定取出时二次关节镜探查的外侧沟通过试验结果。结果腘肌腱重建组随访时间(30.2±4.9)个月,腘肌腱再张力化组(32.2±9.9)个月。末次随访时,腘肌腱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70.1±15.5)分,再张力化组为(70.0±10.2)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9,P=0.926);腘肌腱重建组Tegner评分为3(2,5)分[M(P25,P75)],再张力化组为2(1,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95.522,P=0.156);腘肌腱重建组IKDC评分为(74.8±19.3)分,再张力化组为(71.2±17.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1,P=0.722)。内固定取出术中麻醉下拨号试验侧侧差值分别为腘肌腱重建组1.5°±4.2°、再张力化组1.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6,P=0.565);腘肌腱重建组后方应力侧侧差值为(4.1±3.4)mm,再张力化组为(4.7±2.6)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8,P=0.345);腘肌腱重建组内翻应力试验侧侧差值为(4.0±1.7)mm,再张力化组为(3.8±1.9)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8,P=0.820)。两组均无外侧沟通过试验阳性患者。结论对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腘肌腱再张力化手术和腘肌腱重建术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两种术式早期临床疗效接近。

  • 标签: 侧副韧带 腱损伤 关节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假斜位片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结合其解剖学基础,分析其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 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关节病区所收治的219例股髋撞击征患者(男102例、女117例,年龄18 ~ 46岁)的CT扫描数据,建立假斜位拍摄时的骨盆旋转标准化数学模型,对健侧和患侧股骨头直径(Φ)、实际双侧股骨头间距离(AFHD)、双侧股骨头间投影距离(PFHD)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公式计算。分别以PFHD/Φ为0.67~1和1~2为校正标准,观察骨盆旋转和骨盆解剖特点对假斜位片拍摄的影响。结果当骨盆冠状面与底片成65°角时,本组219例患者CT影像测量结果为:股骨头直径(4.37±0.43)cm,PFHD(3.79±0.30)cm,AFHD(18.70±3.15)cm,PFHD/Φ 0.87±0.15,AFHD/Φ 4.40±0.98。219例患者同性别组内左右两侧股骨头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性左、右侧股骨头直径均大于女性,女性PFHD、AFHD、PFHD/Φ及AFHD/Φ值均大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当以PFHD作为假斜位片拍摄时旋转角度的验证标准时,按照Lequesne的标准,PFHD/Φ的取值在0.67~1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60°~70°,其中成角为60°、65°和70°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0.59%(67/219)、57.53%(126/219)和19.63%(43/219);当以PFHD/Φ的取值为1~2作为验证标准时,骨盆与底片盒成角的范围是45°~65°,其中成角为45°、50°、55°、60°和65°的样本分别占样本总数的85.39%(187/219)、100%(219/219)、100%(219/219)、71.23(156/219)和4.11%(9/21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知PFHD/Φ的取值满足公式FHD/Φ=ncos 65°/2-1。结论拍摄假斜位片时,以PFHD/Φ作为验证标准,如果PFHD/Φ取值大于1,则n需要取值大于9.52,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9个股骨头半径;而如果PFHD/Φ要取值为2,则n需要取值为13.89,即解剖上需满足AFHD大于13个股骨头半径。故根据人类骨盆AFHD的平均值来判断,Lequesne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0.67~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一定误差;而将PFHD/Φ的取值范围定为1~2的验证标准缺乏合理的解剖学依据。

  • 标签: 骨盆测量 髋关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股髋撞击征 影像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CSF的患者33例为CSF组,结果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参数,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底)、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底)和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尖)、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尖),并获取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及旋转延迟时间(RD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RTMCE检查,定量分析得出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率(β值)、心肌血流量(MBF),并获得心肌血流储备(M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F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与心肌血流灌注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受检者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R心尖、LVTW、RDD减小,TPR心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07,t=-2.379、-4.988、2.42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CSF组患者β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5);负荷状态下β值、MB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2.612,P均<0.05);CSF组患者MFR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静息时CSF患者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502、0.462,P均<0.05);负荷状态下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436、0.368,P=0.009、0.035)。结论CSF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其R心尖、LVTW降低,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减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巴酚丁胺 冠状动脉疾病 微循环 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CORA)测定和中性楔形截骨术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的肘内翻畸形儿童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0岁。术前拍摄双侧肱骨标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肱骨Baumann角、近端解剖轴(PAA)及远端解剖轴(DAA),确定成角旋转中心CORA点和内翻畸形角度。术中围绕CORA点行外侧闭合中性楔形截骨术矫正内翻畸形。术后患儿均采用屈肘石膏固定,记录肘关节屈伸功能、术后瘢痕、体表携带角,同时采集肘关节X线片测量携带角及Baumann角,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18例肘关节过伸接近正常,2例存在过伸5°。15例患者屈曲> 130°,平均133.1°(130°~138°);5例患者屈曲为110°~130°。术前Baumann角为99.0°±1.0°,术后为76.0°±1.0°;术前提携角为-14.0°±1.0°,术后为13.6°±1.0°,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4例。1例患儿术中矫正内翻40°。所有患儿拆除石膏及拔除克氏针前均未出现固定失败及矫正失败。结论测定肱骨解剖轴CORA可以精准确定肱骨远端内翻的CORA点及成角角度,使得中性楔形截骨术截骨线及成角矫正轴均通过CORA点,恢复肱骨力线,同时断端不会出现位移。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儿童 肘内翻 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后TIOL的旋转稳定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AcrySof TIOL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入组,并依据眼轴长度分为两组,眼轴长度≤24 mm为A组,眼轴长度>24 mm为B组。采用术后3个月的数据分析TIOL的旋转稳定性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术前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检验。结果A组纳入39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中位数为74岁(36~86岁);B组纳入26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中位数为68岁(36~86岁)。A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为0.30(0.10,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11(0.95,5.10)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10(0.00,0.60),残余散光度数为1.00(0.00,1.75)D;B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36(0.05,1.00),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为2.00(0.78,3.76)D,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05(0.00,0.40),残余散光度数为0.75(0.00,2.25)D;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04,0.789),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散光度数均显著减低(均P<0.01),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残余散光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6,0.076)。旋转稳定性方面,A组TIOL术后3个月的旋转度数为5.15°±3.62°,B组的旋转度数为6.50°±4.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可预测性方面,旋转度数≤5°的眼在A组中占59.0%(23只眼),在B组中占50.0%(13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7)。相关性分析显示,TIOL的旋转度数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植入的TIOL球镜度数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836,0.568,0.170,0.365)。结论TIOL植入术后3个月,眼轴>24 mm与眼轴≤24 mm患者TIOL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别,旋转稳定性与眼轴长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晶状体厚度及TIOL球镜度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1-46)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散光 晶体,人工 轴长度,眼 旋转
  • 简介:摘要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又称猎人弓综合征(BHS),是后循环缺血的罕见病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我们报道1例表现为双侧小脑梗死,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头颈部旋转后出现椎动脉特殊血流动力学变化,最终经DSA确诊的BHS并颅内椎动脉夹层的病例。结合文献,我们对BHS的临床特征包括影像学表现进行了讨论,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综合征的认识。

  • 标签: 猎人弓综合征 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 后循环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膜突蛋白(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12月病理学确诊的102例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中Foxp3以及Moesin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5.69%(67/102)、对应癌旁组织Foxp3蛋白阳性表达率[22.55%(23/1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94,P<0.01);Foxp3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TNM stage)明显相关(χ2=5.890、4.603,P<0.05)。NSCLC组织Moes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3%(85/102)、对应癌旁组织Moesin蛋白阳性表达率[15.69%(16/10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62,P<0.01);Moesin表达水平与NSCLC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8.483、4.910、4.175,P<0.05)。结论Foxp3和Moesin表达上调与NSCLC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NSCLC发生、侵袭转移和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