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台湾地区近年来试行的人民参审制,是顺应台湾民众改善司法品质、提升司法形象的社会要求的产物。台湾地区的人民参审制是在吸收和借鉴日本、韩国和欧陆国家有关人民参与司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域实情,建立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民参与审判制度。台湾地区的人民参审制在参审员选任、参审案件范围、参审员参审职权、参审案件审理程序、参审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大陆目前正在进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人民参审制 参审员选任 参审案件范围 参审员职权 人民陪审员制度
  • 简介:<正>破产制度的内在缺陷催生了一系列预防破产和避免破产宣告的机制。破产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拯救债务人和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制度,为当代各国破产法所推崇。我国台湾地区的破产和解制度发展较为完备,特别是商业会和解制度独树一帜,颇具特色。但是近年来有关该制度的规定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本文力图对这一制度的得失进行检讨,并提出对完善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和解制度 债权人会议 破产法 破产宣告 破产制度 债务人财产
  • 简介:台湾地区妇女团体性自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性侵害犯罪于1999年的大规模修正.性价值观的变化使得重视个体权利的性自主权此一具体法益观取代社会性伦理秩序此-抽象法益观;法益观的变革导致性交、猥亵两种基本性侵犯罪类型概念界限的位移,也使得性交猥亵犯罪的行为主体及行为对象予以扩大化,实现了对两性的平等对待和保护,而“违反其意愿之方法”对“致使不能抗拒”用语的取代,使性侵犯罪是对性自主权的侵害的不法本质得以在犯罪构成上具体体现出来.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司法人员对于性侵犯罪各罪犯罪构成及罪界关系均产生较大分歧.

  • 标签: 台湾地区 妨害性自主罪 立法 司法
  • 简介: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是确保司法官素质,防止司法暴政,确立人民的法律信仰和法律确信的制度必然。我国台湾地区对于司法官的监督和淘汰机制主要有司法官自律委员会监督、考绩、评鉴、惩戒、弹劾等,以及由此引起司法官的免职、停职等淘汰或者暂时的淘汰结果。此外还有相关部门,例如'调查局'、'正风司'、'司法院'的刑事庭和民事厅的监督等等。但是,这些监督和淘汰机制或是由于属于内部人的自己监督,司法官多数习惯于独善其身而怠于侦办同僚的弊案甚至于根本不具备监督之能力或操守,导致实践中的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形同具文。因此,目前较好的办法是通过'法官法',籍由民主评鉴和职务法庭对司法官进行监督及审理司法官惩戒、淘汰事项。

  • 标签: 台湾司法 司法官 监督淘汰 "法官法"
  • 简介:<正>一、"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修正的背景与过程台湾地区"立法院"于2010年4月30日三读通过"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修正案"(以下简称"新法"),并定于公布后一年,即2011年5月26日起正式施行。作为对现行"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旧法")全面修正的产物,"新法"出台主要有两个背景:首先,"老态龙钟"的"旧法"已不能适应台湾涉外民商事关系发展的需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跨国的人员与商品流动大大增

  • 标签: 台湾地区 本国法主义 涉外民商事 最密切联系原则 公共秩序保留 法律适用
  • 简介:发展海洋经济应当走出“看海是海”的旧思路,走向“看海是法”的新时代,注重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大陆沿海省份在发展海洋经济之时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以台湾地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有体系为参照,大陆沿海省份在法治理念上应当树立海洋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观念,在法规体系上努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系统化,在法规内容上努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细致化,在法规可操作性上努力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专业化,在时代背景上应当着力体现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主题的时代化。并且可以考虑在未来刑法修订时专门规定破坏海洋环境保护的罪名和法定刑,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的有效化与法制高度。

  • 标签: 海洋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优先 台湾地区
  • 简介:<正>一、引言2004年5月20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发表了"就职演说",声称:"台湾是一个完全自由民主的社会,没有任何个人或政党可以代替人民做出最后的选择。如果两岸之间能够本于善意,共同营造一个‘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的环境,未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将发展任何形式的关系,只要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同意,我们都不排除。"值得指出的是,陈水扁在此所传递的讯息,与"台独"分子竭力鼓噪的所谓"台湾住民自决"——通过"公民投票"来实现"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人自己来决定",并无二致。

  • 标签: 国际法主体 台湾人 公民投票 就职演说 国际人权法 奥本海国际法
  • 简介:笔者最近对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进行了短期调研,包括与法务部保护司有关领导的座谈,在学术研讨会上听取台湾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对该项制度的研究和介绍,到新竹地方法院检察署观护站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有很大收获。笔者认为,我国台湾地区的缓刑假释管理制度对我国内地目前开展的社区矫正有较大的借鉴作用,下面将台湾缓刑假释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特色加以介绍与说明。

  • 标签: 管理制度 台湾地区 社区矫正 假释 缓刑 内地
  • 简介:为应对自2005年起愈演愈烈的卡债危机,我国台湾地区于2007年出台了"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其实质为针对个人破产设计的特殊法律规则,以拯救"卡奴"。但因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条例实施之后产生了立法意旨与司法实践的脱节,效果不佳,故当局又在2012年对条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对"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制定背景、起草以及修订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实际应对措施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台湾地区个人破产法制的最新变革。而结合台湾地区的经验,从法政策角度考量,大陆现阶段并无制定《个人破产法》的紧迫性,但台湾地区"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所涉及的相关立法理念与技术却对大陆未来个人破产法规则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卡债危机 个人破产 消费者破产 个人重整
  • 简介:2013年《看见台湾》纪录片中讲述的日月光排放污染将後劲溪染红一幕,引发民众关注。2014年6月5日台湾‘行政院’通过《水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将罚款上限由单次最高处罚60万元新台币,大幅提高到2000万元新台币,并可以追缴不法利益,此处利益包括原本应该支出而未支出的污水处理成本,其利益核算与评估办法,由主管机关负责。

  • 标签: 《水污染防治法》 台湾地区 修正草案 排放污染 污水处理 评估办法
  • 简介:"大法官会议"释字392号是台湾地区现行羁押制度的基础。陈水扁在"扁家弊案"中先被羁押又被释放再被羁押,并被数次延押的处遇状况被台湾各方所关注,其核心是台湾地区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羁押要件和羁押期限规定的合理性问题。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中一般性羁押要件和预防性羁押要件应根据人权保障的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羁押期限的规定应更符合集中审理原则。此外,羁押执行过程中应注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

  • 标签: 台湾地区 刑事诉讼法 羁押 陈水扁
  • 简介: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对公益团体提起不作为之诉的程序作了规定,以维护不特定多数人的集合性利益和社会公益。对于该类诉讼的性质,存在着法定诉讼担当说与团体之固有权利说的争论,诉讼标的之界定、重复起诉行为与既判力范围之认定,以及处分权主义与辩论主义之限制等问题,因采法定诉讼担当说还是固有权利说而有所不同。这些规定及其理论探讨对于我国构建团体不作为之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公益团体 团体诉讼 公益诉讼 不作为之诉 不作为请求权
  • 简介:为有效查处高官犯罪,台湾地区建立了特侦组制度。目前,特侦组不仅权力大、位置高、配备齐全,而且权力集中。为防止特侦组所享有的强大侦查权被滥用,台湾地区法从法院外部控制、检察系统内部监督、国会监督、监察院、法务部和司法院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方面为其编织了严密的控制机制。其中,法院外部制约是最为重要的控权管道,内部控制虽能发挥一定功能但局限性突出,其他控制机制也从不同侧面发挥着控权功能。

  • 标签: 高官犯罪 特侦组 侦查权 控制机制
  • 简介:我国台湾地区2015年公布修正之“保险法”,于第163条第6至8项将保险经纪人之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忠实义务及说明义务内容予以具体明文,“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则”亦焉之配合修正。此次修正将旧“保险经纪人管理规则”关于保险经纪人应负之“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提升至法律位阶层次,当值肯定;对分析报告提供义务,亦参采德国法与欧盟保险中介人指令之精神,纵其立法体例及违反义务效果不明一事,仍属妥适;另为防止利益冲突,课予保险经纪人对要保人或被保险人之忠实义务,纵或有争议,仍与IAIS核心监理原则一致,于目的与方向上均值肯认。惟因报酬揭露义务目的不达、立法体例之未臻妥适、义务违反法律效果之不明及整体利益冲突管理规定之欠缺,致关于保险经纪人利益冲突防止机制,欠缺总体性之制度设计,尚有修正之必要。

  • 标签: 保险经纪人 受托人义务 善良管理人注意义务 忠实义务 利益冲突
  • 简介:非讼裁定是我国台湾地区法院作出的一类重要裁定,也是可被大陆人民法院认可的台湾地区法院裁定中的主要类型。原则上,台湾地区法院的非讼裁定没有既判力,而大陆人民法院裁定认可的对象主要是形成力,其中具有给付内容的,认可的同时赋予其执行力。由于台湾地区法院的本票强制执行裁定等非讼裁定无既判力,虽为人民法院所认可,也应允许债务人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诉。

  • 标签: 非讼裁定 既判力 认可 执行
  • 简介:随着中国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扩大与加深,民间纠纷不可避免,仲裁日益成为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入手,就仲裁的相关法规、准予执行或不予执行的要件、管辖权、执行的进行、中止、恢复及终结、仲裁裁决的形成、仲裁裁决的执行力等方面分析了两岸仲裁法律制度的不同规定,并就其中的若干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 标签: 大陆与台湾 仲裁裁决 执行 比较
  • 简介:经过修法,台湾地区经历了从"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到"个人资料保护法"的变迁。"个人资料保护法"扩张了保护客体、适用主体的范围,注重敏感性个人资料的保护,增加了告知义务以及当事人的行销拒绝权,兼顾新闻自由,并加重了法律责任。同时,该法在资讯自决权的地位、敏感性资料保护的方式与力度、专责机关的设置、"公共利益"的界定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大陆逐渐展开的个人资料保护立法有必要以该法作为学习、借鉴的样板,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 标签: 个人资料保护 敏感性资料 资讯自决权 公共利益 启示意义
  • 简介:谁都知道,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退守台湾,苟延残喘,经济上处境十分困难,可谓惶惶不可终日。可是,十年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历经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于经济上有了所谓起飞和高速度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竟已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这究竟出自什么原因?窃以为,在很大程度上,如何正确而及时地运用法律及行政这一有效的手段,借以改善岛内的投资环境,吸引岛内外人士前来投资,是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的。

  • 标签: 台湾当局 八十年代 经六 “行政院” 工业用地 外国人投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