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条约,它的签订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特别是其中有关欧洲单一货币以及欧洲中央银行建立的问题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金融已经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赋予欧洲中央银行和各成员国中央银行非常高的独立,脱胎于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欧洲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的选择上具有连贯特点,秉承了德国中央银行和欧盟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大部分优点,避免产生大的变动。本文正是通过对欧洲中央银行形成及其货币政策选择方面的探讨,进一步阐述货币政策独立和连贯对于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 标签: 欧洲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独立性 连贯性 中国
  • 简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1年提出至今,尽管在实践中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理论上的论述依然采用了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框架,缺少国内的理论独创。新华社记者杜新先生出版的《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提出了关联经济原理,并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关联经济原理在研究的出发点、原理内容和检验结论上都存在着自身的特色。该原理的提出为致力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对《关联经济:一种新的财富视角》一书进行评价分析。

  • 标签: 关联经济 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简介: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执意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必然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这场战争不过是美国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而做出的战略选择.然而,这种战略意图为全球化和"地球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危害.

  • 标签: 美国 对伊动武 战略意图 危害性
  • 简介:本文主要就马来西亚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生产方面的现状加以分析并对其今后进行展望。以下首先概括一下宏观经济,并就1990年以后的国内经济和国际收支加以分析。接着阐述一下7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发展及其政策。进而就目前马来西亚经济所面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和制造业的战略调整问题加以分析。

  • 标签: 西亚 战略性产业 经济现状 制造业 贸易收支 资本劳动比率
  • 简介:近年来,广为流行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包括东亚展望小组、日本和马来西亚分别提出的方案,总体上拥有五大共同的主题,即“东亚共同体”应是“开放的”、“民主的”、“经济驱动的”、“东盟主导的”和“权力平衡的”区域共同体。但这些主题在因果逻辑上有着许多致命的缺陷,从而导致这些构想本质上成为一种具有误导的“虚幻愿景”。

  • 标签: 东亚共同体 区域合作 东亚10+3
  • 简介: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由于国会未能通过新财年预算而被迫关闭非核心部门,这是政府17年来首次关门。与此同时,国会若不能在1O月17日提升联邦政府举债上限,美国国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违约风险,也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潜在的冲击。自2011年以来,美国财政危机频发,联邦政府多次面临停摆危机,折射出美国的制度困境。

  • 标签: 美国联邦政府 制度性困境 财政危机 折射 政府举债 违约风险
  • 简介:本文评估在东盟存在发展差距情况下的缅甸经济现状,并预计其未来前景。进行这种评估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因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资料。根据官方数据,缅甸自1999—2000年以来始终如一地宣布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在那个时期,缅甸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之一,而且是该地区大多数其它国家增长率的两倍。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国内生产总值两位数增长率却持有保留意见。更重要的是,这些增长率难以符合其它发展指标,缅甸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结构改革。而且,缅甸和其它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像过去那样巨大。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了缅甸为取得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些改革:发展金融部门和奠定“发展基础”。

  • 标签: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发展差距 发展基础 缅甸.
  • 简介:在1986—1991年期间,泰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它的经济增长伴随有特别是来自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增。总的说来,泰国自1986年以来便进入了一个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时期。鉴于上述情

  • 标签: 泰国 高速经济增长 新兴工业化国家 世界银行 放宽管制 亚洲
  • 简介: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黑龙江省全面推进对俄对韩经贸科技合作“双升级”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外贸和旅游优势比较明显的城市,牡丹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努力打造东北亚区域国际经贸旅游名城,不断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实力。

  • 标签: 旅游名城 国际经贸 东北亚 区域性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经贸科技合作
  • 简介: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外政策决策过程中始终都把进攻现实主义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以至于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进攻现实主义政策。在这种政策之下,美国不仅在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势力范围,粗暴干预他国内政,而且还不时发动战争,从而造成世界局势的不稳与动荡。这种现象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是如此。

  • 标签: 进攻性现实主义 美国对外政策 杜鲁门政府 STANFORD 美国政府 苏联人
  • 简介: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南海地区人与社会经济、自然发展关系扭曲的结果。它与南海传统安全交织出现,给地区国家安全与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相比之下,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学界太多的关注。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且在九一一事件后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形态。其后,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地区国家的重视,虽在地区国家加强合作下有所好转,但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及现有的民族、宗教矛盾,未得到实质改善,未来南海非传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南海地区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策略互动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与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使地区国家在南海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互动与合作效果不彰。不仅如此,针对地区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需要和东盟国家找准方向,为解决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探索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共同维护南海稳定与和平的目标。

  • 标签: 南海安全形势 非传统安全 策略性互动 合作机制
  • 简介: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愈加综合与复杂,非传统安全研究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多元”非传统安全威胁针对那类与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混的威胁而提出,在缘由、意图、主体、手段、地缘等多方面显示了非传统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多元”特征。网络安全威胁是“多元”非传统安全威胁中的重要议题,其呈现了主权难以界定、合法难以判定、身份难以限定、过程难以追踪、应对难以依靠单一主体的非常规特征,网络安全维护需要新思维。一些国家奉行进攻型网络安全战略,导致了网络空间的威胁升级与安全困境,不利于全球网络安全维护。“优态共存”基于中国“和合”价值观而提出,主张认同建构与互惠共建,更好地适应了网络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大安全”观与超越安全困境的能力要求,是较优的网络安全治理方略,可成为“多元”非传统安全维护的一般路径。

  • 标签: 网络安全 “多元性”非传统安全 优态共存 安全治理
  • 简介:文化问题在当前欧洲一体化研究中正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围绕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多样性问题,在考察欧洲文化多样政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缘由分析,并对文化多样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作出初步探讨。最后,文章认为,保持文化多样有助于改变公民观念.促进欧洲认同,加强欧洲整合。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文化认同 文化多样性 民族特性 国家利益
  • 简介:尽管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的领土争端、民族纷争、宗教冲突以及势力范围的划分,仍是人们干戈相向的几大动因,但这些传统因素已越来越多地与攫取资源、争夺市场、资本控制、贸易制裁等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让位于这些因素,形成威胁某个或某些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安全的新形态.这类形态从外观上看可能毫无军事色彩,因而被某些观察家称为‘亚战争'或‘类战争',但其在所攻击的领域里造成的损毁,却绝不亚于一场纯军事战争.

  • 标签: “超限战” “亚战争” 经济全球化 贫困问题 东南亚金融危机 “9·11”恐怖袭击事件
  • 简介:在藏传佛教与上座部佛教中,比丘尼的传戒体系早已中断。由于许多佛教女性主义运动者推动重建比丘尼僧团,从1996年起东南亚国家逐渐产生了自称比丘尼僧团的团体。不过,那些自称比丘尼的女修行者,在戒律、社会和法律上的认可还算是有一些问题。泰国虽然有了恢复比丘尼僧团运动,但不是全国的八戒白衣母(MeaChee)都出来支持这个提议,许多八戒白衣母愿意保留自己原来的身份,而不受比丘尼戒。复兴比丘尼传戒的意义与影响可能与两平等没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将从社会与泰国文化上的两概念探讨两平等问题,探讨泰国文化母系社会本身是否有两不平等问题存在,南传佛教界里没有比丘尼是否意味着存在两不平等;比丘尼的复兴是否解决了泰国佛教女性出家的形象问题;泰国佛教女修行者在身份上、形式上和精神上的出家意识。所有这些都值得探讨。

  • 标签: 泰国 南传上座部 比丘尼 传戒 复兴
  • 简介:1977年苏联宪法中提出的'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否符合苏联的国情?本文想对此作些评述。苏联'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理论,最早见于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当时他宣称:'在苏联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新的历史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

  • 标签: 共同体苏联 历史性共同体 新的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