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独特的思想理论,无论其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都与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有着显著不同,体现着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然而,长久以来恩格斯的这种独特贡献一直处于被低估,甚至被忽略的状态。基于此,本文从揭示“自然辩证法”的真实含义、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最终目的出发,重新审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 标签: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独特贡献
  • 简介: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思想,体现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了整体性与局部性、外在性与内在性、客观实在性与主观能动性、量变与质变规律、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相统一”,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从而创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思路、新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体系。

  • 标签: 习近平 党风廉政建设 反腐败斗争 辩证思维
  • 简介:长期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的最终归属的共产主义,被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回避,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没有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开始,他们试图用纯粹否定性的批判理论和否定辩证法来改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政治,从而悬置了作为人类解放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从他们的否定辩证法入手,我们发现,阿多诺等人倡导的否定,实际上是以杂多为名义来摒弃一切同一性逻辑,制造一个纯粹杂多,没有任何同一性的星丛。相反,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迪欧坚持用肯定辩证法,肯定了共产主义及其事件的合理性,只有对作为未来真理的共产主义的肯定,才能帮助人们走出当下资本主义的迷宫,实现未来解放的可能性。

  • 标签: 巴迪欧 共产主义 肯定辩证法
  • 简介:重返晚年恩格斯讨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文本视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旨与思想限度,理清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讨论的侧重点的异同,有助于拨开对于恩格斯思想种种曲解的迷雾。晚年恩格斯通过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运动规律,论证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思维工具反思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面对的时代问题。与马克思强调辩证法的革命性相一致,恩格斯认为唯物辩证法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和武器,认识并改变现实。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晚年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 简介:作为詹姆逊首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并没有引起国内学界足够的重视。在这部著作中,詹姆逊以美国哲学传统,即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作为其智性的对手,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对实证思维的批判与对辩证批评的建构,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美国的在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重温《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对我们反思目前学界对詹姆逊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解及其理论定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辩证批评 马克思主义 形式 美国哲学传统
  • 简介:文本意义不只在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中生成,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构中生成。阅读构是一套交叉的话语,它以特定的方式生产性地激活了一组给定的文本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大众文本研究必须从组织了大众阅读的社会关系的阅读构开始。

  • 标签: 文本 读者 阅读型构 生产性激活
  • 简介:<正>当今时代,罗莎·卢森堡仍然是一个十重要的人物。因为她坚持主张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于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渗透和破坏。《政治经济学导论》是她于1907—1914年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学院任教时所完成工作的一部,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①。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中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渗透和破坏的精辟分析——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一部类 第二部类 价值理论 再生产理论
  • 简介:卢卡奇在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批判了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唯物主义的经济决定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明确定义为以总体性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呼吁无产阶级主动形成阶级意识来变革社会现实,重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权威性和革命性,唤醒了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重新诠释的热情。在这之后,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沿着卢卡奇提出的总体性辩证法的批判路径,从总体性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创立各自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总体性辩证法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用以阐释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当前研究总体性辩证法对于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逻辑的历史进程和预测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卢卡奇 总体性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 历史影响
  • 简介:“论十二大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法方培虎一、从矛盾普遍性原理出发,“论十二大关系”揭示了我国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诸种矛盾。“论十二大关系”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调查研究着手,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揭示了我国社会...

  • 标签: “论十二大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辩证法 改革和发展 经济生活 市场机制
  • 简介: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8月2日——7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会议集中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在动力问题上,有的同志认为,推动社

  • 标签: 社会辩证法 学术讨论会 自我调节功能 动力问题 哲学学会 社会机体
  • 简介: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的现有形态应该重新考察和分析。本文围绕列宁的阐述,从历史、理论到实践,逐层论证了“”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分割”和分析,而是统一物内在的变易和生成。不仅要认识到过程的一为二,还要认识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一切事物和过程导致差异和矛盾的无限性,始终贯穿着质量互变和否定的否定。经当代科学实践证明,这是对立统一规律无法取代的。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实质 基本规律 列宁 对立统一规律 否定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诺曼·莱文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结构与过程的方法,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忽视人的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与马克思的辩证法相悖的机械决定论。因此,莱文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辩证法对立起来。这体现了莱文对辩证法理解,他看到了辩证法与人的主体生存的紧密联系,但误读了恩格斯的辩证法。他所谓的马克思反对恩格斯的观点,在根本上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 标签: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诺曼·莱文
  • 简介:经济发展台阶论,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重要观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设想与实践。首先,纵观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发展完善历程,可以看到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基本观点是始终一贯的,既要求较高的增长速度,又要讲求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这是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辩证法。其次,经济发展台阶论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到南方谈话中完善,邓小平从三个层面来思考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在实践基础上作出了规律性总结。第三,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速度的辩证思想,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对此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了经济"过热"、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曾预见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当前,新的发展理念与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标签: 邓小平 经济发展台阶论 发展速度 辩证法
  • 简介:人们通常认为,卢卡奇只承认社会历史辩证法,否认自然辩证法。这是西方学界不适当地夸大卢卡奇批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结果。实际上,卢卡奇旨在区分辩证法的两种类型,并不反对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存在客观辩证法)。但是,卢卡奇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论述引发新语境下理解科学的二元论,阻碍了科学辩证图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形成,是西方实证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两大流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问题上长期纷争不休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卢卡奇 自然辩证法 实证 科学 哲学
  • 简介:共享发展是"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和"共享"的价值合理性的有机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补齐共享发展的短板,实现共享发展的均衡普惠理念,满足共享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内容,都亟需构建共享政府。共享政府是大数据推动下顺应共享发展需要的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强互惠性等特点。构建共享政府,需要在行政文化上向以人为本和公平转变,在组织设计上向多中心治理结构转变,在治理机制上向参与式治理转变,在治理方式上向精细化治理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 标签: 共享发展 共享型政府 构建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即“《资本论》及准备稿”部分于2012年8月编辑出版最后一个分卷,本文以此为契机,全面总结了MEGA^2第2部把马克思恩格斯同《资本论》相关的全部手稿发表为人们带来的对《资本论》的新认识。文章“背景介绍”部分谈到MEGA^2发表的新文献正在改变人们对马克思和《资本论》的看法;第2部以《资本论》各卷为单位介绍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的数量和规模;第3部阐述了MEGA^2发表的新文献在13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指出《资本论》是未完成的体系,《资本论》创作史是艰难曲折的过程,MEGA^2已经成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真实可靠的文本依据。

  • 标签: 《资本论》 MEGA^2 新认识
  • 简介:游击战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状态下为获取革命胜利所作出的重要战略性选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中,对游击战超越单纯战术而上升到战略层面的理论定位,深刻彰显了历史辩证法的现实效应;关于游击战的具体战略部署,在本质上是基于矛盾分析构架下对多元矛盾关系的科学处置;对建立在根据地支撑之上的游击战乃至整个抗日战争情势的转换,是对短时间段透视所带来的“短视效应”的超越,从根本上凸显了以辩证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进行综合把握的理论考量。毛泽东游击战理论所呈现的辩证法思想,在实质上不外是实践辩证法的充分展示。

  • 标签: 毛泽东 游击战 战略 历史辩证法 矛盾关系
  • 简介: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 标签: 《哲学笔记》 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