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汉娜·阿伦不曾应人之约而写书,甚至不曾应自己之约而写书。读者只需看看本书的情况即可明白这一点。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阿伦特在20世纪50年代计划撰写的两本书。阿伦特对这两本书已经展开了相当多的细节,但最终还是放弃了。第一本书的写作计划被称作"马克思主义中的极权主义因素",它直接源自阿伦特出版于1951年的《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是该书尚未讨论的一个论题。

  • 标签: 阿伦特 政治权威 写作计划 汉娜 柏拉图哲学 看本
  • 简介:里贝是人类意识和自由意志的实验研究领域的一个先驱性神经科学家。里贝的意识研究关注的问题包括:(1)心—身问题;(2)无意识与意识中的计时;(3)自由意志和有意识意志的因果作用;(4)意识体验的统一性。里贝特为解决意识体验的统一性和因果作用构想了有意识的心智场(ConsciousMentalField,CMF),但CMF实验检验不可能获得肯定结果,因为在CMF的界定中存在一个先验矛盾。这个矛盾是科学物质论与二元论混合的产物。

  • 标签: 里贝特 意识 有意识的心智场 自由意志 意识体验的统一性
  • 简介:一、个人经验访者(以下简称为“访”):莫兰教授,很荣幸能与您做这次访谈.正如我们所知,您在都柏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获得资助在耶鲁大学进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您能和我们分享您的学术经验吗?尤其是您在耶鲁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经验?

  • 标签: 个人经验 世界哲学大会 哲学问题 教授 研究生学习 耶鲁大学
  • 简介:一、从“思潮”到“观念”吴晓番、胡岩问(以下简称“问”):2011年底,您的新著《平等观念史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书评》、《社会科学报》、《哲学分析》、FrontiersofPhilosophyinChina、《探索与争鸣》、《文汇读书周报》等分别发表了相关书评或进行了专题讨论。2011年《上海书评》的访谈,主要谈的是现代平等观念之实相,包括平等观念在中国如何实现古今之变。今天我们想请您就观念史研究的相关问题包括方法论再深入谈一谈。我们知道,您把观念史研究视为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重要部分,并且一直比较重视方法论的探讨。而在《平等观念史论略》一书中,您则对自己在观念史研究的方法作了一些阐释。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您从事观念史研究的大致历程?

  • 标签: 观念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访谈录 《文汇读书周报》 中国近现代 《探索与争鸣》
  • 简介:莱纳·弗斯(RainerForst)是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从分析英美主流理论开始,指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因为正义情境上的不同倾向,并力图把普遍主义与情境主义结合起来。莱纳·弗斯所提出的证成原则不仅是在阐述一种既符合普遍道德又满足特殊情境的规范性原则,而且也是在提出一种新的关于权力的正义观,一种在规范性原则基础上进行批判的新理论。

  • 标签: 批判理论 正义 批判 莱纳·弗斯特
  • 简介:知觉内容如何是概念的?这是当代认识论中所关注的关键问题.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认为,只有概念性的东西参与进辩护活动中,因此知觉内容必然是包含概念的.他的概念论可以总结为两点:C1,知觉内容是概念的;C2,概念来自后天语言学习.拉维斯对麦克道威尔的观点展开了批判,指出了麦克道威尔的概念论是一种存在问题的表征理论,同时指出作为概念论基础的“似真之看”是不可能的,从而使C1被证明是不成立的.麦克道威尔承认拉维斯的批判并进行修改,他分别提出M1(直观能力是一种概念能力)和M2(知觉内容中仍然存在某些概念)两个措施进行修改.但是本文将指出这两个修改非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使修改后的C1与C2相冲突.从而证明概念论的主张是不一致的,麦克道威尔依旧无法说明知觉内容如何具有概念.

  • 标签: 知觉内容 概念性 直观 特拉维斯与麦克道威尔争论
  • 简介:我有一个习惯,无论是对于历史上的思想家还是当代学者,我要问:他究竟提出了什么具有原创①眭的观点或学说?他有哪些思想观点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我以为这是判定其学术水准和历史地位的主要依据。读一本书也是如此,如果书中提出了原创性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又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可以启迪思想、廓清谬误、提升学术鉴别力和判断力,就会使我兴奋不已。瑞泉的《平等观念史论略》‘蹴是这样一部具有原创性的著作。他所提出的“观念史研究的‘观念之真’三层意蕴说”、“观念史‘古今之变’三种规律性现象说”、“超越‘同情之理解’的平等的眼光+批判的头脑说”,皆具有精思独运的原创性质,对于推进哲学史、思想史和观念史等诸多领域的深度认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我把该书作为哲学史、思想史或观念史研究的典范之作推荐给我的博士生,同时,也想借这篇文章,请学界同仁也来关注这部中国观念史研究的开拓创新之作。

  • 标签: 观念史 平等 论略 求真 学术水准 原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