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4 个结果
  • 简介: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经验提出了复合材料体系损伤阻抗损伤容限性能表征的需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长期以来直使用的CAI(冲击压缩强度)的物理意义比较含混,不能正确指导材料研究设计选材,同时提出应分别用典型层压板静压痕力—凹坑深度曲线的最大压痕力Fmax来表征损伤阻抗能性能,用凹坑深度~压缩破坏应变曲线门槛值CAIT(CompressionfailurestrainAfterImpactThreshold)来表征损伤容限性能,同时给出了测试方法的建议。

  • 标签: 复合材料结构 损伤阻抗 损伤容限 冲击损伤 飞机结构
  • 简介:Aerojet公司得到俄罗斯登月计划使用的已经飞行验证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现代仪器控制把它改进成可重复使用重复起动发动机,并用热试车验证了这些改进项目。NK—33液氧/煤油发动机是Samara州科学生产企业“TRUD”(现称为N.D.KuznetsovSamara科学技术公司)为苏维埃N—1运载器设计制造的。该补燃发动机产生的高压(14.54MPa的室压)高性能(真空比冲为3246m/s)是西方的烃类发动机从来也没有实现过的。Aerojet公司引进了36台NK—33发动机、9台NK—43发动机(N.D.KuznetsovSSTC同发动机在上面级的翻版)。NK—33发动机改进将首先用于KistlerK—1运载器。改进项目有:用电磁阎替换火药起动阀;替换推力混合比控制用的机电起动阀;重新设计吹除供给系统;更换涡轮泵起旋主燃烧室点火器的固体推进剂;为增加万向节推力矢量控制架而重新设计更换机架。增加阀、火药起动器管路以重新起动发动机,更换设备电缆束。Aerojet对该发动机进行了成功的热试车,以验证新部件结构,并开始研究可重复使用Kistler运载器上的发动机耐用性。本文描述了对原始俄罗斯发动机的改进项目,报道了至今为止的试验结果。

  • 标签: NK-33发动机 K-1运载器 重复使用 重复起动
  • 简介:在载荷谱加重技术的内涵疲劳试验加速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军用飞机结构疲劳试验载荷谱加重技术应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并对其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讨论,为载荷谱加重技术在军机金属结构疲劳试验中的应用构建技术框架。

  • 标签: 结构疲劳试验 载荷谱加重 技术框架
  • 简介:利用超声疲劳试验设备在20kHz频率下研究了种高强度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试验持续到10^9次循环,得到了室温环境及不同循环比(R=0.01R=0.1)的SN曲线,试验结果显示疲劳强度在10^5-10^9次循环范围内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断面表面的SEM检查结果表明疲劳裂纹的生成造成了疲劳损伤,以及亚表面裂纹起源是在长寿命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99%的寿命贡献于亚表面裂纹的形成

  • 标签: 超高周疲劳 高强度钢 鱼眼 红外成像 超声疲劳
  • 简介:用粒子成像(PIV)的方法测量了级涡轮盘腔内流体的速度场,介绍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并绘出了速度场的瞬时值和平均值,分析了不同冷却气体流量对速度场的影响。在冷却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腔内的速度场主要由粘性力决定,并有外流入侵现象发生;在冷却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腔内流场由冷气流动的惯性决定,由于存在涡的缘故,在某半径处流动发生了分离。

  • 标签: 燃气轮机 涡轮转子 涡轮静子 速度测量 PIV
  • 简介:介绍了种应用于某微纳卫星的丙烷微推进系统,该推进系统利用换热模块,在不额外消耗星上电能的情况下实现“液气”的可靠转化,利用自身的稳压模块控制模块,系统可实现50mN推力的快速精确控制。通过轻量化设计技术,系统总重仅2.5kg。

  • 标签: 液化气 微推进 丙烷 微纳卫星
  • 简介:利用真空离子束溅射技术制作薄膜传感器进行瞬态温度测量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瞬态温度测试技术重要发展方向之。为了解决目前国内结构热强度试验对非金属试验件表面瞬态高温测量误差相对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在陶瓷小薄片上离子束溅射生成热电极的方法成功研制了种新型高温瞬态温度传感器。在相同温升率下,用该温度传感器粘贴热电偶同时对非金属试验件表面温度进行测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传感器的瞬态高温测量误差小于粘贴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 标签: 瞬态温度传感器 离子束溅射 瞬态高温测量 非金属试验件 结构热试验
  • 简介: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引入损伤变量测量研究中,针对传统损伤变量测量方法中的不足,发展了基于变形场分析的材料损伤变量测量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来说,此种方法可非接触地完成测量,并且同时可获得试件观测区域表面的变形场,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简单,具有定的优越性。

  • 标签: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损伤变量 位移场
  • 简介:基于激振力矢量优化虚拟验证技术,提出了种飞机地面振动试验的相位共振相位分离体化方法。具有密集模态的法宇航GARTEUR飞机模型实验应用证明了这方法的有效性。本项研究对于改进复杂飞机机体结构的模态识别质量效率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 标签: 相位分离 识别技术 共振 一体化方法 验证技术 振动试验
  • 简介:根据COMPASS软件在某型号应用的实际需要,从方便用户使用角度出发,提出了种满足工程可加工性要求的型材优化结果圆整方法,应用离散化概念不仅能完成长桁杆件优化结果的圆整,还能对长桁杆的型材截面的选取提供指导。

  • 标签: 工程圆整 型材库 整体变量
  • 简介:试验评定了液氧/氢旋流同轴式喷嘴的燃烧性能。水/氮气的冷流试验发现液氧出口凹进的旋流同轴式喷嘴的流动具有自身脉动的特征。在2.63.5MPa室压、850500N推力、4.0~8.0混合比的条件下进行单喷嘴燃烧室的燃烧试验。试验中测量、分析了每种喷嘴燃烧室壁的燃烧性能、室压分布及热载荷。结果表明:对于直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蒸发效率所控制;对于旋流同轴式喷嘴,燃烧性能主要受混合效率所控制。已发现凹进旋流同轴式喷嘴的燃烧室壁的热负荷明显地增加了,并且在某些状态下还出现了不稳定燃烧。

  • 标签: 喷嘴 同轴武喷嘴 喷嘴试验
  • 简介:飞机全机地面振动试验是新机研制飞机改型中不可缺少的项重要试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试验系统中飞机支托设备上盖附加质量及激振器动圈附加质量附加刚度对飞机的动特性(频率振型)会产生定的影响。介绍了怎样通过工程计算的方法消除附加刚度附加质量的影响,为共振试验中飞机结构模态试验结果的修正提供种工程处理方法。

  • 标签: 地面振动试验 附加刚度 附加质量 模型修正 飞机
  • 简介:通过实验分析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输液管道中液体压力流速的变化对管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验证了飞机液压及燃油管系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力学模型计算程序的正确性。

  • 标签: 输液管道 振动 动力特性
  • 简介:介绍了高超声速推进装置的三种工作模态,总结了高超声速推进装置的优缺点,给出了研究重点.

  • 标签: 组合发动机 工作模态
  • 简介:1994年2月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第枚H—Ⅱ运载火箭。这次发射成功预示着日本的宇航事业美好的发展前景。H—Ⅱ运载火箭将做为日本九十年代到下世纪初的主要空间运载系统。它最显著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第级发动机LE—7第二级发动机LE—5A。这两种发动机均以液氢为燃料,液氧为氧化剂。独特的发动机设计特点,使得H—Ⅱ运载火箭跻身于世界航天技术行列中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LE—7LE—5A是以LE—5发动机的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LE—5发动机是完全依靠日本技术研制出的第种低温发动机,并成功地应用在H—Ⅰ运载火箭的第二级上。本文着重介绍日本低温发动机研制的历史,展示这些发动机独特的设计以及研制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 标签: 补燃循环 氢氧发动机
  • 简介:本文基于由脆性损伤机制推导得到的非线性损伤累积模型,通过引入Walker应力修正方法,建立了种考虑平均应力修正的高周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同时利用LC4LY12CZ铝合金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将该模型预估寿命结果与采用Goodman修正的原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结果良好,采用Walker修正的高周疲劳损伤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估平均应力的影响。

  • 标签: 连续损伤力学 高周疲劳 平均应力 疲劳寿命预估
  • 简介:60年代,美国前苏联在发展运载火箭推进技术方面各自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美国集中发展低性能的燃气发生器循环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技术问题少,易于研制;而前苏联则采用富氧涡轮驱动气体的高性能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RD-170吸取了前苏联三十多年进行分级燃烧循环的研制经验。本文将简要介绍从RD-253(1965年首次使用的高压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到RD-170高压涡轮泵燃烧室设计方面的发展。文中还将介绍RD-170的工作特性,可操作性及在制造,试验装配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此外,还要介绍健康诊断监控寿命预测系统。

  • 标签: RD-170 火箭推进
  • 简介:通过自定义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单元,建立了复合材料T型接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承受面外拉伸载荷时接头的裂纹扩展失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使用已有的粘接单元,自定义单元能够更准确的模拟接头填充区域的裂纹扩展最终失效形式。

  • 标签: T型接头 填充物 有限元 破坏判据
  • 简介:应用遗传算法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律综合分析这个典型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可以解决传统优化方法在该问题中的局限性。分析了遗传算法在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律综合分析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如编码方案、种群设定、适应度函数设计、约束条件处理、选择机制、交叉变异操作以及遗传算法有关参数的确定等,分别给出了可行的取值参考范围。应用SPEA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综合分析减损控制律时是有效的,为智能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减损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方法探索。

  • 标签: 遗传算法 减损控制律 综合分析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 简介:5.12汶川大地震,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山崩地裂,房屋、设备损毁,人员伤亡。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遭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创作。看到如此巨大的灾情,年轻的职工无不惊愕,年长的职工痛心疾首,是这代人,用他们的双手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建立起来的基地!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人员伤亡 燃气涡轮 研究院 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