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 简介:摘要膨胀珍珠岩聚合物保温砂浆具有质轻、保温、隔热、不燃、抗老化、耐腐、耐虫蛀、对人畜无危害等特性,本文针对膨胀珍珠岩聚合物保温砂浆应用于鄞州区钟公庙拆迁安置小区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希望能够给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膨胀闭孔珍珠岩聚合物保温砂浆,节点处理,空鼓
  • 简介:目的探讨枕大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枕大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椎间镜手术联合推拿治疗后,残留神经的疼痛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非盲法选择患者共计68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其中34例为对照组选择椎间镜手术联合甲钴胺药物进行治疗,另34例是观察组,行椎间镜手术联合推拿展开治疗,对患者在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疗效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对照组的改善得分明显比观察组更高,说明患者疼痛相较于观察组更严重,差异显著(P<0.05)。在肌力和麻木改善情况上,观察组的改善有效率为93%(32/34),明显比对照组的83%(28/34)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椎间镜术后进行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能够较好的降低术后残留神经疼痛的程度,患者下肢麻木和肌力改变情况有较好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手术 推拿 残留神经 疼痛疗效
  • 简介:”的本义是“给门户上门闩”,即“插上门”之义。“外户而不”的意思是:“(外出的时候)从外面把门扇合上(为了防止灰沙进入屋内);(在家的时候)只从里面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因无盗贼可防)。”“夜不闭户”的意思是“夜间只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睡觉,因为民风淳朴,无盗窃乱贼可防。”

  • 标签: 外户而不闭 夜不闭户
  • 简介:目的探讨眶上锁孔入路神经内镜下夹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例前循环动脉瘤病人经眉弓小切口眶上锁孔入路进行夹手术,全程应用神经内镜.13例病人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3~71岁.13例病人共14个动脉瘤,3个后交通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11个破裂动脉瘤.根据病人手术前的临床表现进行Hess-Hunt分级:1级2例;2级10例,3级1例.结果手术中均能广视角显露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的走行血管,无误夹、载瘤动脉狭窄及夹不全情况发生.结论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提供充分的手术空间,神经内镜下夹前循环动脉瘤,可以广视角观察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

  • 标签: 眶上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对腰椎神经狭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8.4-2020.3内83例腰椎神经狭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传统经椎间椎体间融合术)和观察组(43例,经皮椎间镜),观察临床效果及患者下肢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明显比对照组22.5%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神经狭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减少患者下肢疼痛。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神经根孔狭窄 临床效果 下肢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颈静脉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液鼻漏3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60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好转,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尤其是伴有明显的颈部扩展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静脉神经鞘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14例颈静脉神经鞘瘤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发病特征,并结合治疗实践分析手术方法。结果14例颈静脉神经鞘瘤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除10例治愈,次切除4例好转,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右侧轻度面瘫,术后头MRI平扫+增强证实结果,三年内无复发病例。结论颈静脉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精确细致的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颈静脉神经鞘瘤患者症状,切除肿瘤,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区 临床特点 治疗 分析
  • 简介:读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忘不了新文化运动和“打倒家店”的口号。去年十月,北京曲阜举行了孔子诞辰2540周年庆典,国内外学者闻讯纷至沓来。为此,社会上产生了一些议论。对此,很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一个黑暗的年代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建立了资产阶

  • 标签: 祭孔 打倒孔家店 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 封建专制 易白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荧光造影在前循环动脉瘤夹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动脉瘤夹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联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以了解动脉瘤形态, 观察瘤颈具体位置、与载瘤动脉关系,夹动脉瘤后载瘤动脉有无狭窄、夹不全以及动脉瘤后壁下隐藏的穿通支血管有无误夹。结果15例动脉瘤夹全部成功(15/15),3例动脉瘤夹后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后,发现动脉瘤颈残留,给予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或补加动脉瘤夹,有1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夹后发现误夹脉络膜前动脉,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再次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脉络膜前动脉通畅,有1例A1段动脉瘤夹后,使用ICGA及神经内镜观察发现有穿支血管被误夹,给予调整动脉瘤夹后血管通畅,本组患者无手术相关致死、致残病例,也无植物生存状态病例。结论在开颅动脉瘤夹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穿支血管有无误夹及动脉瘤是否夹完全较不使用神经内镜和(或)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可以减少术中脑血管痉挛,减少穿支血管误夹率,避免动脉瘤瘤颈残留,避免载瘤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手术夹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22例病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夹(内镜组),30例病人采用单纯显微手术夹(显微镜组)。比较2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远期mRS评分。结果内镜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显微镜组低(P<0.05),两者远期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夹复杂颈内动脉动脉瘤,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夹闭术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招聘启事《学堂》杂志(中国思想文化评论)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创办的公开发行的期刊(中英文、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52—5035/C),宗旨是: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学堂书局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批准成立的出版单位,主要出版范围是:发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著作、大众文化类图书

  • 标签: 孔学堂书局 孔学堂杂志 杂志孔学堂
  • 简介:患者女,89岁,2006年12月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5d来院。查体:腹略膨隆,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及腹股沟区未及明显包块。患者存在神经压迫症状:患侧膝疼痛和大腿内侧麻木,当咳嗽、用力时疼痛加剧,平卧和下肢屈曲时疼痛可缓解。急诊行立位腹平片检查可见小肠内气液平,腹部增强CT显示右侧盆壁外肌与耻骨肌之间可见疝出的小肠袢,内见积液。遂以“不全性肠梗阻,右疝嵌顿”收入院。

  • 标签: 腹腔内修补术 闭孔疝嵌顿 人工合成材料 肠内 管壁 不全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角型青光眼发作缓解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36例急性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在治疗缓解后2周、4周、8周、12周测量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颞侧、下方、鼻侧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与对照眼比较并分析发作眼神经纤维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2周和4周时发作眼和对侧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发作眼各次测量的重复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伴随访时间的延长发作眼各个象限的神经纤维层厚度逐渐变薄,其中2周较4周、8周、12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周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角型青光眼单次发作缓解后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造成损害,这种损害主要发生于下方,在眼压缓解后8周内仍继续进展。

  • 标签: 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