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科接诊的82例脑梗塞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静滴依达拉奉注射液,研究组加服酞软胶囊,比较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效果佳、安全性高且能改善血脂和C反应蛋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酞对于脑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6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按照治疗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入酞治疗,比较治疗前前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使用SNFD评价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SNF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酞治疗脑动脉硬化可以明显的改善血脂水平以及修复神经缺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动脉硬化 丁苯酞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目的:观察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5)。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措施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上加用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92,P=0.017)。两组治疗前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Hcy、N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Hcy、NSE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降低血清IL-6、TNF-α、Hcy、NSE表达水平。

  • 标签: 丁苯酞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对选取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98例,98例患者经治疗后稳定,合并轻度认知障碍。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酞胶囊口服。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尼莫地平口服。在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周发放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调查。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更明显,观察组、对照组的ADL评分均较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改善,但是酞软胶囊改善更明显。结论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改善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认知障碍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5月-2018年5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静滴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IHSS),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7d及14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进展性脑卒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价值。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拉西坦和酞软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ADL、MMSE评分进行分析,乙组的评分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酞软胶囊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血管性痴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的5月~2017年的5月被送至我科就诊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酞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治疗后的MMSE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酞序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保障其预后。

  • 标签: 丁苯酞 序贯治疗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酞注射液治疗CISS亚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ISS亚型急性脑梗死病人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加之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酞注射液治疗CISS亚型急性脑梗死病人,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CISS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观察脑梗塞患者应用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56例,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28例)选择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n=28)进行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的联合治疗,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病痛。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依达拉奉 联合治疗 脑梗塞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52例,单药组给予急性脑梗死一般内科治疗的同时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肽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第1天、第14天、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第14天、3个月后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评分与本组治疗第1天比较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比单药组降低更明显。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ADL评分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肽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时间在2016年4月20日-2017年4月11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酞治疗,对比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认知评估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27.57±2.65)分、认知评估量表为(19.99±3.54)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为(13.54±3.3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8.54±3.64)分,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脑梗死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治疗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酞软胶囊治疗方法)和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的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MMSE(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HDS(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CDR(痴呆严重程度评价)评分以及监测治疗前后MDA(丙二醛)含量。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以及痴呆严重程度评价评分比较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8周实验组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长谷川智能量表评分以及痴呆严重程度评价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丙二醛含量比较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酞软胶囊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 认知功能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V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酞软胶囊(0.2g/次,3次/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日),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酞可以改善VD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患者血清SOD、MDA的变化,提示酞治疗VD的作用与机制其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相关。

  • 标签: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尼莫地平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酞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出院后1年内患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都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降低了出院后患者的病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辛伐他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方法,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参与研究,对照组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那普利进行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辛伐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辛伐他那普利联合治疗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辛伐他丁 苯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单独使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酞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利用溶胶-凝胶法,将磷钨酸(Keggin型)负载于SiO2上,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PW(12)/SiO2,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FT-IR、TG-DTA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于催化合成尼泊金,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大的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且负载后PW(12)的Keggin型结构不变。当醇酸摩尔比为3∶1,PW(12)负载量为30%,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h,收率可达85.6%。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催化性能稳定。

  • 标签: 溶胶-凝胶法 磷钨酸 SIO2 负载型催化剂 尼泊金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