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清代,阿勒楚喀地区归吉林将军管辖,雍正二年起建立八旗驻防,乾隆七年起京城八旗移驻于此。并最终设立副都统衙门管理军政事务。现存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档案分为簿册和折件两类,簿册类的档案以行文档、呈文档居多,折件类的档案以咨文稿、呈文稿居多。这些满汉文档案是作为阿勒楚喀和拉林驻防八旗的第一手史料,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东北驻防八旗历史和京旗移垦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满文档案 阿勒楚喀 京旗移垦
  • 简介:"夏夷之辨"是中国传统政治心理之一.这一观念对清代少数民族统治时期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及革命路径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由于晚清市民社会的萌生及近代民族主义的启蒙,使"夏夷之辨"观念逐渐消释,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最终构建起现代民族国家,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标签: 市民社会 民族主义 "夏夷之辨" 政治心理 中国
  • 简介:汉文《西厢记》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而王西厢亦有多种版本,其中金圣叹批注本最为流行。清康熙年间该本被译为满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仅译其中的曲文,名为《精译六才子词》;另一种是将科白和曲文全部译出,名为《满汉西厢记》。二书译者不同,翻译时间相差两年,将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标签: 精译六才子词 满汉西厢记 文本比较
  • 简介: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一月二十四日,康熙皇帝在行宫畅春园同阁臣李光地等人议毕政事之后,忽作了有关泰山山脉源起的发问:康熙:“汝等知山东碣石等山脉,从何处来乎?”李光地奏曰:“大约从陕西、河南来。”康熙:“不然,山东等山,从关东长白山来。即如山海关与山东登莱相对,渡海不过二百里,中系海套,凡山东泰岱诸山来脉,俱从长白山来,来尤甚远,不知里数。”(引自《圣祖实录》卷二四○,对话皆用原文)这一番君臣对话,遂引出“泰山龙脉”这一有名的论题。随后,康熙刊布所作《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收入《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四集》卷二七《杂著·康熙几暇格物编》,此文习称《泰山龙脉论》),对此事详加申说。日理万机的康熙帝,何以在朝乾夕惕之中,而对五岳之一的泰山频频注目,以至遣使浮海查其脉络,并发论于政堂,刊文于域中,难道仅是这位酷爱科技的君主兴之所致的“格物穷理”吗?

  • 标签: 泰山 满汉文化 长白山 冲突与融合 山脉 张相文
  • 简介:<正>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入关之后,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巩固,八旗文学异军突起,成为清代文坛上的一支生力军,在诗词、散文、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人数不下千百之多。如此众多的少数民族文人以汉文进行写作,是以往中国文学史上所没有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从八旗文学中寻找出它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八旗文学同汉族文学的关系。不解决这个问题,便难以解释八旗文学中的一些现象,也难以正确评价八旗文学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也会影响对清代文学作出全面地科学地总结。本文试图以袁枚与八旗诗人的关系为例,从诗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

  • 标签: 八旗 袁枚 诗论 诗歌 满族文化 汉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王朝在入主中原后,为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全方位接纳汉文化,同时也坚守满洲尚武、骑射的传统,确立了木兰秋狝制度。在乾隆时期,宫廷戏曲演出达到高潮,热河行宫演剧成为木兰秋狝的重要内容,在讲武绥远的大背景下,内廷大戏《封神天榜》等不仅场面宏大,而且多次加入沙场演兵的内容,在情节和人物中加入了少数民族形象,这些细节体现了崇尚武勋和华夷一家的宫廷意识,反映了文化层面的满汉交融。

  • 标签: 封神天榜 内廷大戏 木兰秋狝 华夷一家 满汉交融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1639年朝鲜仁祖国王树立在汉城以南三田渡的"大清皇帝功德碑"的来龙去脉,并参照英、美、俄、日、韩等国的相关摹本、拓本、记录或者研究,以及笔者实地所摄碑文数码资料,厘清了一段自19世纪晚期以来围绕该碑的满、汉碑文发生的学术公案,提供了翔实的汉碑文以及满碑文穆麟德转写。本文指出,满、汉碑文中部分文字无从辨认的问题是发生在1895年该碑被投入汉江之后,就碑文内容而言,朝鲜大臣李景奭撰写的汉碑文,实际上是对1637年时经对清主和派崔鸣吉之手的朝鲜致清方一系列文书的引用、归纳和润色,并非李氏草创。另外,本文也指出了满碑文对入关前的清政权政治话语建设及其政治身份的认同转变所发生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皇太极 朝鲜仁祖国王 三田渡 大清皇帝功德碑 李景奭崔鸣吉
  • 简介:满汉文化交融与蒙古族音乐的相对独立发展赵毅一问题的提起自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历朝各代变换更迭,中国的国土疆域均由汉人统治,惟元、清两朝是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一个统治集团,能够征服各方,统一并控制全国,固然有其政治、经...

  • 标签: 满汉文化 蒙古族民间音乐 相对独立 满族民歌 成吉思汗 满族人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滕绍箴副研究员新著《清代八旗子弟》一书,已由中国华侨出版公司于1989年12月出版。过去研究八旗者,多从制度本身探讨、考订,而此书则独辟蹊径,对八旗新兴一代进行综合性研究,不仅填补了清史研究的一项空白,而且从标题、内容到体例,都颇具特色。

  • 标签: 八旗子弟 八旗制度 满洲 满族社会 汉文化 清史研究
  • 简介:清朝,是满族为主体统治的王朝,满汉矛盾贯穿清代历史,这种矛盾,又有一个产生、尖锐、缓和、减弱的发展过程,但始终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民族矛盾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何长期存在,仅用清初的军事征服、屠杀及其矛盾余绪,是不能够完全说清楚的。另外,清初满族征服中原时,

  • 标签: 民族矛盾 古代民族 清代 国家 满汉矛盾 军事征服
  • 简介:<正>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满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了解并掌握满族文字,对研究我国的历史,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清一代遗留的满文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史料价值极其珍贵,但掌握和通晓满文的人却越来越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专业人员历时二十余年,精心编纂了《满汉大辞典》,这部大型辞书的出版,必将有利于满文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满学的繁荣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本辞书具有以下特点:(1)共收词约5万余条,190万字,是迄今国内外所罕见的一部大型辞书。内容广泛,词汇丰富,且又兼收了很多清代档案专门术语等。(2)词条编排合理,释

  • 标签: 民族出版 满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史料价值 清代档案 历史档案
  • 简介:实施素质教育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同步教学则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素质不能得以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异步教学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标签: 异步教学实验 学生学习 江南 素质教育 异步教学法 创新能力
  • 简介:在清代特有的部族政权统治下,满族统治者通过其内部精英的凝聚力和满汉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发挥了国家政治行动的力量,维护了满族统治者的特权和利益。在这一系列的政治行为背后,满汉全席这一筵席形式应时出现,并在满族统治者的政治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观构建的筵席仪式,其变化过程表达着满、汉精英之间的权力争夺,体现着清代权力精英结构的变化。

  • 标签: 满汉全席 统治阶级 权力渗透 精英结构
  • 简介:文章通过对同源字与异体字的分析,认为同源字是同源词的书写形式,一组同源字记录一组同源词。异体字是单音节词的不同书写形式,一组异体字记录一个单音节词。同源字与异体字在理论上有着明确的畛域,但事实上二者有一定交叉。认为《同源字典》收录了一些“实同一词”的异体字,实有不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收录的某些同源字则应予以剔除。

  • 标签: 同源字 异体字 相互关系 《同源字典》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 简介:清末新政改变了京师司法官员的满汉比例。在1906年官制改革前,京师三法司额设官员中,满(旗)人始终占有优势,且低级官吏几乎被满人垄断。官制改革以后,司法人员大大扩充,尽管满人官员有所增加,但汉(民)人官员增加更多。负责司法行政事务的法部,汉人官员人数逐步增加并超过满人。在大理院和京师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官员中,汉人官员最终占有绝对多数。由此可见,破除"满汉畛域"对京师司法官员的任命产生了实际影响。

  • 标签: 新政 司法官员 满汉 缙绅录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满汉全席热背景下诞生的《满汉全席源流考述》著作的梳理与批评,阐释了《满汉全席源流考述》给近30多年以来乱象丛生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提供了注重考据,无证不立的研究方法及不断系统、深化、刷新和对比、分析文献史料的研究范本。同时,还为了解"满汉全席"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线条明晰的全貌,也为读者提供了阅读原著的更有效帮助。

  • 标签: 满席 汉席 满汉席 满汉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