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与其他叙事活动一样,纪录的叙事活动也由"叙"+"事"组成."叙"就是叙述主体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而进行的叙事行为."事"即故事或本事,它有着自己的内在构成.可见,在纪录创作过程中,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同时交织存在:一是事件本身的声音,另一是讲述者的声音.

  • 标签: 纪录片 叙事声音 追忆性 声画 记录特性 叙述者
  • 简介: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是生命本身的现象,它存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电视纪录,同样存在着节奏。节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越来越被电视从业者重视。节奏,意大利电影导演罗西里尼说:‘“至为重要的是节奏,而它偏偏又是无法言传的,只是人们身上固有的禀性。”我国古代的村L记·乐记坤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电视纪录的运动变化,给观众的生理造成冲击,使观众去适应新的规律,这种适应带来了观众心理感受上的起伏,节奏就应运而生。电视纪录如果能给观众创造愉悦的心理节奏,就会赢得观众,宣传效果也会大大增加。一、电视纪录的内部节奏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杰尔说过:“节奏是由一个物质因素和一种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快节奏 新亚欧大陆桥 汉画像石 考察队员 艺术形式
  • 简介:在我们看到的许多纪录中,编导往往强调画面的美感、结构的严谨、叙事的顺畅、解说词的优美洗练、音乐渲染的恰到好处,而忽略了片子讲述的故事是否有趣、情节是否吸引人,整个片子看起来没什么大毛病,但就是沉闷得让人味同嚼蜡,索然无趣。近年来,随着电视受众的日益成熟,频道竞争的目趋激烈,娱乐节目层出不穷。收视率的严酷压力,观众给纪录的展示时间非常短,

  • 标签: 纪录片 故事化 品质 电视受众 频道竞争 娱乐节目
  • 简介:纪录:人类生存之镜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实”存在。真实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假设,是人们观念的产物,是人类的理性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解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它指的是一种绝对状态,是无法由人的实验或观察来证明的,科学也只是用某种假设近似地去描述世界。其次,在我们日常经验中所使用的“真实”的概念,是依附于一定条件之下的,没有这个条件,也就无所谓真实。任何一种所谓真实,都是某种方法的产物,方法决定结果。就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个体的经验决定着他们对真实的判断。比方说,如果世界是一个苹果,我们作为写生者,看到的只是苹果的一个侧面,所以我们留在画纸上的素描与我们所看到的苹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 标签: 纪录片创作 真实性 形而上学 摄影镜头 现代文明 美学风格
  • 简介:纪录和娱乐,几乎是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概念。一直以来,纪录是有深度、有人文关怀、有追求的代名词,而娱乐,好像就等于浅薄、搞笑、迎合观众口味。纪录的创作需要编导者沉下心来,甘于淡泊,在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和表现,所以创作者往往有一种比较清高的心态,不屑于迎合普通观众,

  • 标签: 纪录片 娱乐化包装 节目制作 电视创作 电视节目
  • 简介:纪录与剧情的不同主要在于素材而不在叙事。尽管如此,剧情对于叙事的定义仍然不太适合于纪录。如爱德华·布兰里根说:“叙事是一种将素材组织进特殊模式以表现和揭示经验的感性活动。较为特殊的是,叙事是一种将时空性的材料组织进时间因果链条之中的方式,这一因果链条具有开端、高潮与结尾,表现出对事件本质的判断,也证明它如何知道并因此来讲述这些事情。”克里斯蒂安·麦茨说:“任何一个叙述都有开端和结尾,它独立于世界之外,同时和‘真实’世界又是互相对立。

  • 标签: 纪录片 叙事 材料组织 感性活动 克里斯蒂 剧情片
  • 简介:夜景照明是特殊照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科学纪录摄影照明的一个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夜景在一些影片中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场景,一般来说可以作为影片的一个段落或结尾,或者是情节的转折点,这些都可能需要夜景照明,夜景往往能够给影片带来一种情绪、情调,并使整个影片在影调上发生变化。

  • 标签: 夜景照明 纪录片 组成部分 摄影照明 发生变化 影片
  • 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新年的三集纪录,围绕中国各地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春节——向英国人展示了相关的食物、传统和习俗。下面让我们跟随BBC的镜头,一起来感受下过年的快乐和团聚的幸福吧!

  • 标签: 中国人 纪录片 BBC 春节 追踪 英国广播公司
  • 简介:纪录电影的"源头"纪录的表达方式与每一部影片所讲述世界的具体方式有关,从根本上说,它源自一种独特的观点.当纪录试图表述一个事件或提出一种看法时,如何做到这一点正是我们所谓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没有对其起源有所观照的话,那么对于纪录"表达方式"的认识便也无从谈起.它究竟源自何时?与其他电影类型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换句话说,纪录是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的呢?

  • 标签: 纪录片 起源 20世纪20年代 表达方式 电影制作者 电影影像
  • 简介:纪录创作在中国已进入一个相对自由和繁荣时期,但人们对纪录的一些本质规定性,仍然缺乏深度的了解。它在实践和认识的层面所引发的混乱还有待于进一步澄清。本文将纪录的“问题意识”与“善”相勾连,从而改变我们常规的对于纪录“真”与“美”评判的思维定势。而且,以中国新纪录创作为分析对象,对于“问题意识”在它们创作中的具体表现给予了一定的梳理。

  • 标签: 纪录片 问题意识 规定性
  • 简介:中国纪录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它的兴起和繁盛更多是通过电视这一大众媒介.可惜在历经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的繁盛之后,中国纪录逐渐衰退.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中如何拯救这一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人文意识的种呢?顺应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趋势,笔者作了一个纪录专业频道的设想,企望纪录在专业化的发展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 标签: 纪录片 专业化 频道
  • 简介:摘 要:电视纪录是具有一定受众的影片类型。许多人会通过观看纪录,了解他们生活以外的有趣事件和社会知识。这让纪录的拍摄,要考虑到观众视角的存在,对拍摄画面进行场景和布局上的要求。同时运用一定量的拍摄技巧,让影片画面呈现出真实感和镜头感,体现出电视纪录独有的视觉感受和拍摄效果。那么拍摄者必须要了解常见的拍摄技巧,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纪录的拍摄过程中,在拍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摄影机位和拍摄手法。

  • 标签: 电视 纪录片 拍摄技巧
  • 简介:《BBC风云五十年》是一部记录了BBC五十年播报新闻发展的纪录纪录中,我们可以看到,BBC对于世界格局、战争、重大国际事件等的报道,一条主线即从冷战的不同阶段对美国、苏联、英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关注在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形势,例如莫斯科送导弹去古巴后,最后不得不撤回,柏林墙的拆除,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等等。

  • 标签: 新闻纪录片 BBC 文化特征 重大事件 国际形势 戴安娜王妃
  • 简介:纪录是电影的一个门类,它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和严肃思考。纪录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真实性。像新闻报道一样,纪录的创作素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忠实地表现生活的真相。第二是故事性。纪录是一种电影类型,具有电影的某些特性。纪录的创作者不但要提炼、剪裁生活影像,还要运用戏剧、音乐、美术、蒙太奇等电影语言,把粗糙的生活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以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能够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质感,深入地感悟到生活的内涵。然而,真实性与故事性是存在矛盾的,想要原封不动地再现生活,便不能添加故事性因素,想要添加故事性因素,便可能扭曲事实的真相。然而,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却并非易事。

  • 标签: 纪录片 真实性 故事性
  • 简介:2009年10月,我非常荣幸地通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研究”项目组的筛选,得到了拍摄留守儿童纪录的机会。从2009年4月开始进行构思,到2010年10月完成影片的拍摄和制作,并在2011年4月入围并受邀参加第七届半岛国际纪录节,纪录《泥娃娃》的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有太多想感谢的人,也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非常感谢《数码影像时代》杂志给我这样一个版块来聊聊与此相关的一些感想。

  • 标签: 纪录片 国际 创作 童年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村
  • 简介:在中国纪录电影史上,有一类纪录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文献纪录.所谓文献纪录,是指利用以往拍摄的资料(有时辅以新拍摄的素材)编辑的纪录.在西方,这种纪录通常称为汇编影片(compilationfilm).美国电影史学家埃利克·巴尔诺认为,文献纪录是苏联电影工作者艾瑟·苏勃在20世纪20年代确立的一种纪录类型,她完成于1926的影片是世界文献纪录的开端.1927年,我国电影工作者黎民伟完成的影片是中国文献纪录的起点.由于文献纪录以历史为表现对象,所以有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或历史纪录,其中以表现人物为主的文献纪录又称人物传记或传记.经过多年的发展,文献纪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活动影像书写历史的手段,一种非常重要的纪录类型,以至于电视时代到来后成为电视台的看家节目,有些电视台甚至专门开设了历史频道,这类频道播放的纪录多为文献纪录.在将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文献纪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阶段.

  • 标签: 文献纪录片 中国 电影艺术门类简史 《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 黎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