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分析尿常规在采集、运送、保管、分析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尿常规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保管,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检验人员的操作,均可直接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结论应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验的误差。

  • 标签: 临床 尿常规 检验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980例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进行常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标本常规检验的患者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皮肤采血法,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法,对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血液常规检验的结果误差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21.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液检查的误差率(54.08%)。结论对临床血液标本的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取血法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后期的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的检验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血液标本 常规检验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标签: 班级 常规 措施
  • 作者: 董莹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董莹(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医院吉林长春130000)【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穿刺前使用2%利多卡因胶热敷,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后穿刺。分别使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ratingscale,NRS)及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acepainscale,FPS)评价患者穿刺后疼痛情况,共计观察4周,并记录每次血透时内瘘血流量及内瘘出现闭塞、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患者内瘘血流量、闭塞及感染发生次数无显著差异。结论2%利多卡因胶热敷对减轻内瘘穿刺疼痛效果明显,并且不会影响内瘘血流量及诱发感染。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血液透析 内瘘穿刺 疼痛
  • 简介:目的:比较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分别配伍盐酸丁卡因胶、复方萘普生栓用于人流术中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来站B超提示宫内孕7~9周行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120例,并且无手术禁忌症,随机分成A、B两组;A、B两组均于术前0.5h分别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A组术前2~3rain宫颈管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1支后手术;B组术前20min将复方萘普生栓1枚置入肛门2cm以上后手术.结果:A组镇痛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配伍盐酸丁卡因胶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优于配伍复方萘普生栓,且使用安全简便,易于操作,受术者更容易接受,适合在基层临床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盐酸丁卡因胶浆 复方萘普生栓 人工流产术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患者应用体外受精/胞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的回顾特点。方法本次选取100例接受IVF/ICSI助孕的不孕患者作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结果本次选择的100例不孕患者,年龄≤30岁50例,31-35岁40例,≥36岁10例。妊娠率分别为56%,47.5%,40%。总妊娠率为51%。显示随年龄增加,妊娠率呈下降趋势,年龄≤30岁妊娠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继发不孕54例,原发不孕46例,前者妊娠率为51.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卵巢功能低下占1%,排卵巢障碍占5%,输卵管因素占85%,其它因素占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针对妊娠结局,HCG日P值,用药方案,BMI为危险因素(β>0,OR>1),而内膜厚度、即往妊娠史、总优胚数、M2卵泡数为保护因素(β<0,OR<1)。超排方案中,短方案组10例,长方案组90例,妊娠率分别为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IVF/ICSI妊娠结局的因素较多,针对不孕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获得成功妊娠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需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防范不良因素,以提高妊娠成功率,满足不孕患者的生育需求。

  • 标签: 不孕 体外受精 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妊娠结局 回顾
  • 简介:新鲜胶结尾砂充填料的流动性取决于它的流变特性,所以理解新鲜料的流变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料的流变性又与料中所发生的水泥水化反应进程和温度的发展变化相关。基于此原因,建立数值模型以分析和预测在水化反应和温度耦合作用下充填料流变特性的演化规律。在实验室通过试验研究了料的流变行为,并将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不同的条件(料的初始温度、灰砂比、水灰比)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水化反应和温度耦合效应下的料流变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胶结尾砂充填料的流变性。

  • 标签: 胶结尾砂充填 水化反应 温度 流变 耦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按压术结合盐酸丁卡因胶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以增加患者在肠镜检查中的舒适度。方法将42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按检查序号分为两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盐酸丁卡因胶与腹部按压术,观察两组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到达回肠末端10cm的时间、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到达回肠末端10cm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u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压术结合盐酸丁卡因胶在肠镜检查中减轻病人的不适,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 标签: 腹部按压 盐酸丁卡因胶浆 舒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仪器结果与镜检结果差异的比较。方法通过推片、染色等方法看结果是否与仪器结果一致。结果嗜酸细胞增多、或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或幼稚细胞出现等必须做镜检。

  • 标签: 血常规 仪器检测 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检验前的影响因素,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住院的尿液标本16522例接收时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113例,门诊患者70例,其中标本污染、标本量少是影响尿液分析前的主要原因。结论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尿液检验的极为重要环节和关键,是确保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所以需要医院要加强管理,相关医务人员也要提高认识。

  • 标签: 尿液 检验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同时将5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的采集,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或卧位,因为体位会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从而影响被测血液的成份和浓度。比较不同部位采血对检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再把以上50例志愿者血液样本加入EDTA-K2抗凝剂,在室温下分别于1h、2h、4h、8h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结果分析,比较各个时间段检测出的结果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总结血液常规检查有哪些影响因素。结果静脉血与末梢血WBC、RBC、HB、PLT的数值结果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的血样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h血样结果与1h内就测定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部位的不一样、放置时间不相同会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条件允许最好抽取静脉血检测、以2h内检测为最佳。

  • 标签: 血液常规 影响因素 采血部位 采血时间
  • 简介:摘要谈到幼儿园常规教育时,老师们较普遍的想法是常规教育是“能够维持日常的教学秩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然而,如果常规教育仅仅从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出发,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所提出的常规就很难被幼儿遵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规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幼儿园常规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时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方法合理选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实施检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末梢血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静脉血,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立即送检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均明显低于2h送检和4h送检,而白细胞计数则明显高于2h送检和4h送检(P<O.05)。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等。检验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以显著提高血常规的检出率。

  • 标签: 血常规 误差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家去看病的时候,为什么看到最多的检验单是一张血常规呢?小小一管血液里面到底能反应出什么东西,能够让医生迅速了解到我们身体里发生了什么呢?

  • 标签: 课堂教学 科学知识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异常体液与正常体液的血常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16名志愿受试者根据4型体液理论分为四组异常胆液质A组,异常血液质B组,异常粘液质C组,异常黑胆质D组的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统计异常体液样品血常规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小于其他组(P<0.05),B组血液质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大于A组(P<0.05),B组红细胞压积大于C组(P<0.05)。结论不同异常体液类型的血常规指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临床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异常体液 血常规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