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年5月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晤,双方宣布了中苏关系的正常化,发表了中苏会谈的联合公报。至此,中苏两国30年的隔阂和对立得以消除,中苏关系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苏关系正常化,对于进一步稳定国际形势,特别是对于亚太地区政治新格局的形成和亚太各国的合作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亚太新格局的重要触媒剂。亚太地区由于其固有的特点,成为仅次于欧洲的足以左右世界发展走向

  • 标签: 中苏关系 国际形势 大三角 中苏会谈 苏联领导人 三角关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10
  • 简介:毛泽东及中共基本上以苏共,  由于毛泽东及中共以斯大林主义、列宁主义的正宗自居,中共批判苏共是

  • 标签: 中苏论战 论战背后
  • 简介:邓小平是中苏大论战的主要当事人和中方主要代表之一,在论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小平在反恩中苏论战这桩历史公案的时候,把当年那场争论明确划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政治领域干涉与反干涉的恩恩怨怨,其二是意识形态领域理论争论的是是非非。就两个层面的反恩而言,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结果可谓殊途同归,无一不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既是毛泽东未能完成的探索的继续,也是对“九评”理论基础的根本颠覆。

  • 标签: 邓小平 中苏论战 中苏关系
  • 简介:1958年中国进行的金门炮战是一次重大的军事、政治行动,但中方并未向其盟友苏联方面提前正式通报此事.究其原因,主要是双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分歧严重、不信任感不断增强所致.金门炮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双方所存在的分歧,加剧了互不信任的态势,对中苏关系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金门炮战 中苏关系 不信任感
  • 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论战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现象,其中参杂了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历史和现实等多重因素。综合而言,国际共运的论战传统及其带来的思维惯性、历史积怨与文化和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所处国际环境的现实差异与发展阶段的不同定位、苏联大党大国主义与中国寻求平等地位的内在冲突以及领袖个性因素与同盟沟通机制的非制度性制约等是导致中苏论战的重要成因。

  • 标签: 中苏论战 中苏关系 意识形态 成因
  • 简介: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的结果。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损失不小,被毁坦克、装甲车达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 标签: 中苏 核危机 苏联解体后 武装冲突 珍宝岛 装甲车
  • 简介:中国西北、东北地区与苏联接壤,边界线长达7600公里。两国存在边界问题历史久远,但中苏友好时期边境上一直是安宁的。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日益紧张,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中苏边界纠纷不断。为了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和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64年2月开始,中苏两国进行了边界谈判。

  • 标签: 边界谈判 中苏 冷战时期 边界问题 中国西北 东北地区
  • 简介:柯西金借吊唁胡志明逝世之机秘密飞赴北京新中国诞生后,中苏两国作为睦邻友邦,中苏两党作为兄弟党,一直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但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党之间在原则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突出。到了60年代,随着两党两国关系的步步恶化,边界问题变得敏感起来。

  • 标签: 周恩来总理 边界谈判 边界问题 中苏两党 争议地区 临时措施
  • 简介:摘要:定义素数级数,制作《素数级数表》,研究《素数级数表》的数学规律,给出全体奇素数级数互不相等的一个猜想,介绍两个引理,用数学方法严格地证明这一猜想,应用分半圆术对证明过程的重要不等式作出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得到不等性很强的结论,制作《和平不等式演示模型》.

  • 标签: 奇素数级数 不等式 级数表
  • 简介:2007年12月19日,在一阵阵机器轰鸣声中,三明万康豆制品加工厂的燃煤锅炉房被夷为平地,设备被拆除,悬在居民们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可以落地了!“终于拆了,我们小区周围的空气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好了,这都要感谢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实事啊!”三明梅列区桥西商场居民小区的陈燕如是说。

  • 标签: 侵犯 民利 市人大常委会 居民小区 锅炉房 加工厂
  • 简介:王老师:你好!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后得知,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对中国危害巨大,但其具体有哪些影响我们还不清楚,希望王老师给以解答,谢谢!

  • 标签: 马关 中国历史 甲午战争 老师
  • 简介: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 标签: 欧盟宪法 宪法性条约 条约性宪法 欧洲一体化
  • 简介:中苏论战是20世纪国际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苏联的执政意识——弥赛亚,它在理论上要求中共唯他独尊,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其所推行的大党大国主义。随着论战的升级,苏共做出种种不尊重中国主权的举动,并利用国际会议和各国的共产党会议组织围攻中共,导致中苏分歧不断扩大,两党的关系越走越远。

  • 标签: 中苏论战 弥赛亚 赫鲁晓夫 大党大国主义
  • 简介:国际环境是制约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基本特征是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妥善处理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位置是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关键,建立平等互利的原则和机制是维持国家关系正常发展的保障,领导人的意志和判断直接影响国家外交关系的进展程度。

  • 标签: 中国 苏联 关系 经验教训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国际和平环境不行。因此,必须调整同一些重要国家的关系。有些事情,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两国恢复邦交等,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就已经做了,中英香港问题也已经开始同英国进行接触。当时,真正剩下的重大国际问题就是中苏关系问题。

  • 标签: 邓小平 中苏关系 戈尔巴乔夫 柬埔寨问题 两国关系 苏联
  • 简介:“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美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相互对抗已20年的两个国家重修旧好呢?

  • 标签: 中苏关系 邓小平 “文革” 世界范围 外交战略 中美关系
  • 简介:《金印记》是我国戏曲史上影响较大的剧目之一,在一部戏曲作品中,旦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后世作品中主要通过删减苏妻的刻薄话语;增加苏妻贤良剧目来完善苏妻这一形象。这一变化与戏曲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人创作、群众接受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形象分析对于研究《金印记》故事情节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苏妻 途径 社会背景 文人创作 群众接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1-17
  • 简介:始终坚持毛泽东当时观点的吴冷西甚至把苏联对中国大跃进的批评也解释为,赫鲁晓夫......想控制中国,虽然中共对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非常不满

  • 标签: 中苏论战 论战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