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LSU序列分析技术研究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形成一独立分支,与白蘑属Trciholoma亲缘关系较远,蒙古口蘑应从Trciholoma属中划分出来,放入新属———白丽蘑属(新拟)Leucocalocybe,并命名为蒙古白丽蘑(新拟)Leucocalocybemongolicum(Imai)X.D.Yu&Y.J.Yao。

  • 标签: 蒙古口蘑 分类地位 LSU
  • 简介:朱平,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卫计委天然药物生物合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菌物学会药用真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植物学会理事,《菌物学报》《药学学报》《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药学研究》杂志编委。

  • 标签: 研究员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 天然药物 博士生导师 实验室主任
  • 简介:宁乡猪为脂肪型猪种,具有遗传性稳定、食用价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及繁育力强等特征,已逐渐被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本文对宁乡猪在封闭群培育、近交系培育、生物学特性及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宁乡猪已封闭繁殖14年,可能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有利模型。

  • 标签: 宁乡猪 封闭群 近交系 医学
  • 简介: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南京桃圃保存的507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花型、花径、雌蕊高度(与雄蕊比)、花粉育性的调查,结果表明,需冷量少的品种花期早于其他大部分种质资源,始花期以及花期持续的时间与当年的气候和花期天气尤其是温度有关.84.4%的种质资源具蔷薇形花,78.5%的铃形花种质资源为黄桃;66.1%的种质资源花径在3.7~4.7cm,花径最大的是观赏鲜食兼用的重瓣花种质资源花玉露;90.5%的种质资源雌蕊高于或近等于雄蕊,蟠桃88.2%的种质资源雌蕊低于雄蕊;花粉可育种质资源443份,占种质资源总数的87.4%.

  • 标签: 种质资源 花径 雌蕊 开花特性 雄蕊 花器
  • 简介:菌根学是菌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枝学科,是菌物学与植物学的杂交学科或边缘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由于菌根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分布于各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关注菌根学的发展。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而德国是最早研究菌根的国家。近年来,菌根学进展迅速,文中简要介绍了菌根学研究概况及最近10年来的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资源与多样性、生长发育与生理功能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研究热点,探讨了未来10年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 标签: 菌根学 菌根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学 生理学
  • 简介:对北京东灵山地衣蜈蚣衣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经过6种不同的方法消毒后,内生真菌的定殖率为55.4%~100%;从316个地衣组织块上共分离到28个真菌分类单元,其中包括1个子囊菌,22个丝孢菌,3个腔孢菌.1个毛霉和1个酵母菌。根据定殖率和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消毒方法Ⅳ(75%乙醇1min,2%次氯酸钠3min,75%乙醇30s)为进行地衣内生真菌研究的最佳消毒方法。

  • 标签: 蜈蚣衣 内生真菌 定殖率 消毒方法
  • 简介:初步研究了中国海南省的革菌,共发现37种革菌,其中绝大部分种类为海南首次报道。锗边刺革孔菌(Hymenochaeteochromarginata)为中国一新记录种,并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台湾丝齿菌(Hyphodontiataiwaniana)为大陆首次发现。名录中列出了每个种的标本信息。

  • 标签: 锗边刺革孔菌 木材腐朽菌 分类
  • 简介:质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质粒DNA在真核生物中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未甲基化的CpG序列可能抑制基因的表达,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生产质粒载体过程中将细菌调控序列整体消除。微环DNA是一种新颖的小环超螺旋表达框,它是传统质粒在大肠杆菌体内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得到的。微环DNA缺乏抗性标记基因、复制原点等细菌序列,增强了在临床上的安全性。体内、外研究表明,微环DNA提高了转基因表达效率。我们就重组酶系统及微环DNA的生产、纯化和转染效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微环DNA 纯化 重组酶 进展
  • 简介:本文概述了实验动物的分类、特点及其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在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的重要性已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合理地选用实验动物对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医学研究 实验动物
  • 简介:综述了羊肚菌(MorchellaDill.exPers)的种类、成份及在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开发应用情况.现在对该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将其分为28个种,另一种分为3或4个种,并且在分子生物学和生化上应用一些方法证明了羊肚菌属内只含少数几个种.在成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羊肚菌的多糖、氨基酸和脂肪类化合物,另外关于酶、吡喃酮抗生素、无机元素及其他成分也有报道.羊肚菌的开发利用主要侧重在食用方面,尤其是在羊肚菌的液体培养上;药理学研究上证明羊肚菌具有多种活性,主要是增强免疫力.

  • 标签: 羊肚菌 种类 化学成份 多糖 氨基酸 食用价值
  • 简介:自从动脉粥样硬化是炎性疾病的论点提出后,个体的危险,决定于脂质与种种代谢因子、氧化因子和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氧化修饰的LDL在动脉内膜水解,产生促炎、趋化性因子,后者吸引及活化炎性细胞……。从此,发现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评估其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生物医学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氧化修饰 炎性细胞 细胞因子